金縷玉衣大PK
其實做一件玉衣是非常費時費錢的,就拿劉勝的玉衣來說,大概需要上百個工匠花兩年多的時間完成,花費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那為什麼漢代的貴族么喜歡穿玉衣下葬呢?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方面漢代人繼承了儒家「貴玉」的思想,以玉比德,認為玉具有仁、知(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德,因此以玉下葬非常尊貴體面,另一方面,漢代人認為玉能寒屍,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可以求來世再生。基於這兩點,漢代有身份的貴族都是身著玉衣下葬。
按照編綴玉衣的絲線不同,又大致可以分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據《後漢書.服志》記載,皇帝可以使用金縷,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可以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可以用銅縷。
注意哦,只有在漢代才有金縷玉衣,因為漢代實行厚葬,所以引來了大量的盜墓賊,墓地被盜的亂七八糟,因此,到了公元222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就明令禁止採用玉衣下葬,至此玉衣在未被使用過。所以說玉衣的存在大概也就是從文景之治到公元222年的兩漢時期,共400年左右!如果以後有人跟你說他那兒有一件三國的,哈哈,要小心~收智商稅的時刻到了~
根據現有資料,大概有五件非常有名的金縷玉衣。首推的當然是我們前文已經介紹過的劉勝和竇綰的金縷玉衣了。其他的三件分別是1973年河北定縣西漢中山懷王劉修的金縷玉衣、1994年江蘇省獅子山第三代楚王劉戊(一說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的金縷玉衣、1986年河南省僖山西漢後期某位梁王的金縷玉衣,這三件現在分別保存在國家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館。
我們先來看看國博的這一件,先上圖。
這件金縷玉衣長1.82米,共用玉1203片,金絲2567克,墓主人為中山懷王劉修,死於公元前55年。恩,大概是劉勝的第五代孫,孫子的孫子的兒子。這件玉衣最大的特點是不太合身,褲筒明顯被截下了一段,胳膊也比袖筒短,兩手蜷放在袖筒中,好像並不是為他量身定做的。這是為什麼呢?目前,一般認為玉衣由中央政府「東園匠」統一製作,然後等諸侯王去世的時候由中央政府派專人將玉衣送到諸侯國。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玉衣並不合體。這位中山王沒子嗣,之後中山國變成中山郡,我腦洞大開的想這可能也是他的玉衣不夠合體的原因吧~我們再來看看徐州博物館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金縷玉衣,還是先上圖片。
這件金縷玉衣長1.74米,共用玉4286塊、金絲1576克,是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美的玉衣。劉戊是劉邦弟弟的孫子,大概是劉勝的父親輩。為什麼說這件玉衣是劉戊的呢?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劉戊在位時間比較長,大概是20年,而他的父親在位只有四年。劉戊在位時是「文景之治」的繁榮階段,是楚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因此他更有足夠的時間和財力為自己建造一座豪華大墓。第二,獅子山地宮很凌亂,貌似沒有徹底完成。這非常吻合劉戊非正常死亡的特點。劉戊參加了漢初的「七國之亂」,是一位反王,兵敗之後自殺身亡。基於以上兩點,大多數人認為獅子山金縷玉衣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金縷玉衣。
最後再說說1986年河南省僖山西漢後期某位梁王的金縷玉衣。先上圖片。
這件玉衣看上去是不是很一般,嗯,我也覺得很一般。這件玉衣長1.76,共用玉2008塊。這件玉衣的主人已經不可考了,所以很多詳細的資料其實也沒法查了,這裡論述的也潦草了些。考古考到年份不可查,真是讓人抓狂的事兒啊~與這件玉衣一同出土的包括手握的玉豬,口含的玉蟬、玉耳塞、玉鼻塞等。
最後總結一下,這幾件玉衣基本形制都是一樣的,大概組成也是一致的,可見下圖。從玉衣的長度來看,西漢的這些諸侯王還都挺高大威猛的。你最喜歡哪一件呢?我只見過國博那件和劉勝那件,還是最喜歡劉勝那件。希望以後有機會每一件都看看。金縷玉衣講完了,明兒講滿城漢墓之劉勝夫婦。


TAG:吧啦吧啦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