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應該把現在的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

你應該把現在的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

GIF

我們對待自己的態度

參與修建一座建築物的工人,並不會知道這座建築物的總體規劃;或者,他們不會在心裡時刻記住這一規劃。同樣,一個人在度過生命中每一小時、每一天的時候,對於自己的總體生命進程及其特徵也不甚了解。

一個人的個性越獨特、越具價值和意義,那麼,他就越有必要不時地認清自己生命總體發展的大致脈絡和自己的計劃,這對他大有好處。為此目的,他當然要踏上「認識自己」的第一步,亦即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願——這些對於他的幸福而言是至為重要的東西;然後,對於何者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必須心中有數。同時,他也應該大致上明白自己應該從事何種職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以及自己與這一世界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具備非凡的個性,那麼,對自己的生命計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能夠比任何一切都更有效地增強自己的勇氣,振作、鼓足信心,激勵自己行動起來,避免走進彎路。

正如一個旅行者只有在抵達了一處高地以後,才能夠回頭總體、聯貫地看到自己所走過的迂迴曲折的道路,同樣,只有當我們度過了生命中的一段時間,或者在我們的整體生命終結的時候,我們才能把我們做的事、業績和創作的作品真正聯繫起來,包括其中確切的因果關聯,甚至才能了解到它們的價值。

只要我們仍然置身其中,那我們的行事就只能總是遵循我們那固定不變的性格構成,受著動機的左右和我們能力的制約。由此可見,我們的行事自始至終都有其必然性,我們在每一刻都做著我們在那一刻認為合理和適當的事情。只有事後的結果才讓我們看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對事情整體的回顧才使我們明白事情的如何和為什麼。因此,當我們忙於從事偉大的事業或者創作不朽的著作時,自己並不會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只是覺得完成這些工作合乎自己當時的目標和打算,它們也就是當時合理的和該做的事情。

只有把生命總體連貫起來以後,我們的性格和能力才會顯現其本色。我們可以看到:在碰到具體某一事情的時候,我們憑藉自己的守護神的指引,在雜亂紛紜的歧路當中,偏偏挑選了那唯一正確的路徑,猶如靈感在那一刻閃現。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生活當中,這種情形都概莫能外。

反過來,對於我們所從事的無價值的和失敗了的事情,也是同一樣的原理。現時此刻的重要性甚少在當下就被我們認識清楚,而只能是在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後。人生智慧的重要一點就是在關注現在和計劃將來這兩者之間達致恰到好處的平衡,這樣,現在與將來才不至於互相干擾。許多人太過沉迷於現在,這些是無憂無慮、漫不經心的人;也有的人則更多地活在將來,他們則是謹小慎微、憂心忡忡的杞人。

人們很少能夠在處理現在和將來兩者當中把握一個恰到好處的尺度。那些以希望和努力生活在將來的人眼睛盯著前面,不耐煩地等待將要發生的事情,彷彿將來的事情才會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在這期間,他們卻對現在不予理會、不加咀嚼,聽任現時匆匆逝去。這些人儘管貌似精明,但卻跟義大利的一種驢子一般無二:在驢子的頭上人們插上一根系著一束乾草的棍子,這就加快了驢子的步伐,因為驢子看到乾草近在眼前,總希望趨前得到這束乾草。上述那些人終其一生都在欺騙自己,因為直到他們死去為止,他們都只是暫時地活著。

我們不應該只是計劃和考慮將來,或者一味沉湎於對往事的回想。永遠不要忘記:現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相比之下,將來的發展幾乎總是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甚至過去也與我們對過去的回想有所出入。總的來說,不管將來還是過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麼重要。距離相隔遠了,物體在人的視覺里就縮小了,但卻在頭腦思想里放大了。只有現時才是真正的和現實的。現時的時間包含現實的內容,我們的存在唯獨就在這一時間。因此,我們應該愉快地迎接現在此刻,從而有意識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沒有直接煩惱和痛苦的短暫時光,也就是說,不要由於在過去我們的希望落空現在就變得憂鬱寡歡,或者為了將來操心傷神以致敗壞現時。

由於懊惱過去和操勞將來,我們拒絕美好的現在時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這可是徹頭徹尾的愚蠢做法。某一特定的時間可作操心、甚至後悔之用;但在這一特定時間過去以後,我們對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就應作如是觀:

無論事情多麼悲痛,我們必須讓過去的事情成為過去,或許我們難以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降伏我們的乖僻心情。

——荷馬

而將來的事情則在上帝的安排之中。

——《伊利亞特》

應該把每一天都視為一段特別的生活。

——塞尼加

我們只能為那些肯定會發生的災禍憂心——這些災禍發生的時間甚至確定無疑的了。但是,屬於這一類的災禍少之又少,因為將來的災禍要麼充其量極有可能發生,要麼就是肯定會發生,但是,災禍到來的時間卻是全然不確定的。如果我們聽任自己受制於這兩種災害,那麼,我們就永無片刻安寧了。為保證我們生活的安寧免遭並不肯定發生、或者並不肯定在某一時間發生的災禍的剝奪,我們必須養成習慣,把並不肯定發生的災禍視為永遠不會發生,而並不肯定在某一時間發生的災禍則肯定不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不過,我們的安寧越少受到擔憂和害怕的打擾,那它就越會被我們的願望、慾念和期待所刺激。歌德的美妙詩句「我從不寄託希望在任何事情」其實就是說:只有當人掙脫了所有各種可能的期望,從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領會到精神上的安寧,而精神的安寧卻是幸福的構成基礎。如果人要享受現時,乃至整個一生,精神的安寧是必不可少的。為著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今天只有一次,它永遠不會再來。

但是在我們的想像里,今天又將在明天重現。其實,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來一次。我們忘記了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生命中的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無可替代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只是把一天的日子視為在生命的名目下所包括的東西,正如在一個集合概念下面所包含的各個單一事物。在我們患病、困頓的時候,每當念及在這之前沒有疾病和痛苦的時光,就陡然讓人心生羨慕——那些美好的日子就猶如不曾得到我們珍惜的朋友,它們簡直就是失去了的天堂。在健康、美好的日子裡,這種情形應被我們時刻牢記在心,這樣,我們就會備加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好時光。但我們卻不加留意地度過我們美好的日子,只有到了糟糕的日子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才會想念和渴望曾經有過的美好日子。

我們臉帶愁容,許多歡樂愉快的時光未加品嘗和咀嚼就過去了,直到以後日子變得艱難和令人沮喪的時候,我們才徒勞地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嘆息。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現在,包括最平凡無奇的、我們無動於衷地聽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地要打發掉的日子。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此刻時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從此以後,它就存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在將來,尤其到了糟糕惡劣的日子,我們的記憶就會拉起帷幕:此刻時光已經變成了我們內心眷戀和思念的對象。

《人生的智慧》

(德)叔本華

譯者:韋啟昌

上海人民出版,2014-04-01

周國平老師關閉了其他收費問答欄目,開設了免費問答專用公眾號,歡迎大家關注,將你在生活、學習、情感上的問題提交到公眾號後台,周老師不定期回答大家的問題。

機會難得,大家快來提問吧~

關注我們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