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軍閥的人情味:兵戎相見卻手下留情,不是因為利益而是禮義

北洋軍閥的人情味:兵戎相見卻手下留情,不是因為利益而是禮義

原標題:北洋軍閥的人情味:兵戎相見卻手下留情,不是因為利益而是禮義


在北洋歷史上,廟堂之上的掌門人,走馬燈般變幻,但是血流漂櫓的慘烈卻很少見。相比於歷史上改朝換代之時必將斬草除根,廟堂之上不相信眼淚,只信奉利益至上的原則,當時的北洋軍閥,血液里依然流淌著濃淡不一的禮義敬畏,以及遊離若馨的人間煙火氣,也就是人情味。民國九年的直皖戰爭,皖系軍閥一敗塗地,段祺瑞避走津門,義憤填膺的吳佩孚,也只是將興兵的名頭加在段祺瑞麾下策士徐樹錚身上,至於自己曾經自比「爭子」,方敢大加電討的段祺瑞,追究之事則不了了之,畢竟「段芝老」屬於其「師者」之輩。


對於吳佩孚來說,直皖軍閥之間確實存在利益上的衝突,出生入死打下的湖南地盤,湖南督軍之位卻被段祺瑞給了皖系軍閥張敬堯,上司曹錕的直隸督軍之位也搖搖欲墜,段祺瑞意欲以徐樹錚取而代之。不過吳佩孚仍在直系軍閥入主京畿之後,以下犯上的事情,斷然沒有做出,這種北洋軍閥的人情味,表現在兵戎相見之後亦可手下留情。其實對於北洋軍閥來說,戰爭只是為了在籌碼上更好的壓倒對方,從而充分實施自己廟堂抱負的一種武夫手段。這不同於改頭換面的對立從而產生的反抗,也不同於王朝更迭,更像是「家人」之間意見不一的一種較量,所以「克制」才是符合禮義的最佳態度。

但是,北洋軍閥的這種人情味,也來源於內在關係的維持。結拜之交,袍澤之情,加上聯姻以及地緣等原因,成為北洋軍閥做事留一線的底線所在。段祺瑞是老頭子的乾女婿,張作霖和曹錕是親家,吳佩孚後來和張作霖也成了結拜兄弟,北洋群雄骨子裡是把北洋集團視為一個大家庭,無論直系軍閥、皖系軍閥亦或是旁支奉系軍閥,均將自己視為家庭成員,他們一般情況下是願意服從這個家庭中「大家長」的命令,也會願意接受家長恩威並施、公道有序的管理,但是不能接受這個「大家長」倒行逆施,亦或是無情兇狠的打擊和報復,公開鬧分家的行為,是會受到抵觸與反對。


最終,不難看出這種人情味,是為了服從禮義道德約束,而出發點也是為了北洋軍閥這個「大家庭」更好的團結。不過事與願違,隨著諸多梟雄巨擘登峰造極,享受到權柄帶來的慾望誘惑,一切約束也變得支離破碎。當如日中天的「東南王」孫傳芳,在浙奉戰爭中電詢風頭無匹的「十四省聯帥」吳佩孚之後,將鬚髮已白的魯軍老將施從濱處死,既有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魯軍不願假道,南方直軍無法馳援北上,這場直奉軍閥之間的定鼎之戰,吳佩孚功敗垂成的憤懣,也有高處不勝寒帶來的膨脹與目空一切,至於人情味,則成了結滿蛛網的那一晌清歡。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近代史上的百虎圍村:60年前的人虎之戰,傳奇獵戶獵殺600斤虎王
北洋軍閥的匪氣:廟堂武夫江湖老,回首已是百年身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