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300元,拍了一部豆瓣9.7的紀錄片
在製作越來越精美的國產紀錄片里,有一部特立獨行的片子——
花費1300元,自編自導自演,連續3年保持9.7分,超越99%的紀錄片,
它叫《最後的棒棒》。
這部2015年悄悄上線的紀錄片,曾經被一些大V挖掘過,火了一陣子。
但隨後很快,又被喧囂的影視世界忽略。
直到最近,導演將這部紀錄片濃縮成99分鐘的電影版,拿下龍標,定檔8月17日,才又再一次走進了所有觀眾的視野——
《最後的棒棒》
The Last Stickman of Chongqing
1
何為棒棒?
其實海報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已經說明了一切。
重慶,除了以麻辣火鍋紅遍大江南北以外,
山城,也是它最為人所知的另一個名字。
複雜離奇的地勢,孕育出壯闊迷人的自然風景,也催生出一個重慶特有的職業——
棒棒。
一根竹竿,一副肩膀,就是他們行走江湖的武器。
二三十年前,重慶正值建設發展期,幾十萬人湧入山城成為棒棒大軍。
他們用肩膀扛出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城市,用竹竿撐起了重慶日益繁華的經濟。
然而,隨著時代的急速變化,交通運輸方式的更新換代,這個城市漸漸不再需要他們。
幾十萬,幾萬,幾千,再到幾百……
如今還堅守著的棒棒,已經屈指可數。
紀錄片鏡頭裡的他們,成了最後的棒棒。
導演何長林,是一名正團級軍官。
從部隊退役後,他拿著僅有的1300元,雇了一名婚慶攝影師,來到重慶自力巷53號,加入最後的棒棒軍隊伍。
和其他紀錄片導演不同的是,何長林不是體驗,而是真的成為了一位棒棒。
朋友家人無語,問他,你這又是何苦呢。
他笑了笑,或許是自己也不明白這樣做的緣由,又或許為了回應吧,
他把自己的名字改做「何苦」,毅然決然,開始了紀錄棒棒的旅途。
2
第一位主人公叫老黃,他是何苦的師傅,一位勤勤懇懇的可憐人。
老黃以前也算的上是有錢人家,但那是他剛出生三天的事。
出生三天後,他被認定家中有地主成分,自此家道中落,40歲才得以娶妻。
怎知,妻子是帶著三個娃娃的寡婦,和他生下女兒夏梅後,趕上計劃生育政策,被罰了巨款。
為了償還罰款,他外出打工,妻子卻跟著人跑了,留下女兒一人。
看著三歲的女兒,他才發現,自己連死的權利都沒有了。
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女兒和網友熱戀,17歲就讓老黃當上了外公。
而何苦遇上老黃的那年,他已經當了22年棒棒。
跟著老黃工作的第一天,何苦接了一單活——100多斤,兩公里路,10塊錢。
雖是勞累,但也沒有多說,因為他知道,老黃不會比他好到哪裡去——
那天,為了掙20元,老黃徒手在廁所下水道里幫人撈了個鐵勺。
GIF
他們總共掙了65元,老黃很開心的對何苦說,何苦是他的福星,因為他已經好多天沒有掙超過30元了。
老黃擁有作為一名棒棒的所有特質——
任勞任怨,堅毅謹慎。
「那些拿棒子要飯的人是乞丐,我們不是,我們拿棒子掙錢養家。」
一回,他幫僱主挑行李,結果卻在人流中和僱主走失了。
他從白天等到晚上,挑著重重的行李在廣場周圍找了5個小時。
最後在警察局找到僱主的時候,對方是要塞給他100元,他卻硬是不同意——
「本來是收20元,我等了你5個小時還淋了雨,你得給我加10元」
老黃帶著威脅的口氣說出了這句威脅式的話,卻怎麼也讓人恨不起來。
回到自力巷53號的貧民窟里,老黃蜷縮在他那翻身都不夠的床上對著鏡頭笑嘻嘻的說:
「這個房子住著舒服的很咯!」
這部紀錄片在拍攝的時候,老黃65歲,人生已過三分之二。
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努力掙錢給女兒還清房貸,然後就回去帶孫兒。
3
在僅剩棒棒大軍里,老黃還有一個好朋友老杭。
他們一起住在自力巷,被人稱作「自力巷二老」。
老杭和老黃的人生經歷很像,兩人的妻子都是跟別人跑了。
但老杭要更極端些,他曾想著要殺死那個插足的男人,於是跑到重慶當棒棒掙錢,只為攢夠錢僱人殺他。
只是「復仇計劃」一次次落空,第一次攢夠錢準備回鄉時,錢被小偷洗劫一空,第二次攢夠錢回到家鄉時,想要僱傭的地痞已經被捕入獄。
等到他真的有機會回去殺死那個男人,仇恨卻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消散。
他和老黃一樣,骨子裡是善良的,註定幹不了壞事。
事實上,老杭曾經因為生病退出了棒棒行業,但誰知不僅病沒治好,還花光了3萬積蓄。
無奈,他只好帶病回來工作。
可生活並不會因此就善待他。
好不容易接到一單活,拖著因病發痛的腿扛了一大段路,老杭收到了100元假幣,還倒貼了80元回去。
就這麼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總算攢下了1100元,害怕辛苦掙的錢會再發生意外,他準備存到銀行裡面。
誰知又在銀行門口,遇到了「老鄉」,給他辦了張優惠的「老人卡」,
於是,1100元積蓄和身份證也沒了。
老杭攥緊100元假幣,走投無路的他萌生了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有過的壞想法——
他準備在下一次工作中,趁對方不注意,把這個假幣換掉。
這個行動,他策划了整整半年。
到了實施的那天,他卻一下子泄了氣,被僱主發現後支支吾吾不知作何解釋。
自知清白的僱主不願與老杭爭辯下去,最終還是拿了新的100元給他,無奈的說了句,
「你也這麼老了,怎麼能做出這種事。」
老杭拿著手中的100元,低下頭,眼裡噙著淚水,始終沒敢讓它流下來。
4
當然了,棒棒軍里也不全是老黃老杭這樣的人。
命運多舛、堅信自己60歲就能轉運的老甘;
遊手好閒、期待用一盤炸金花翻身的何南;
還有自力巷裡的「大財主」老石;時常去美食城撿剩菜吃的老金……
這部紀錄片能觸動人心,大概是因為它並未對片子里的主人公有絲毫的美化或掩飾。
這裡人和生活都是一樣的殘酷、荒蕪、真實、心碎。
看著他們,你可能不會因為他們生活的悲慘而感到內疚,卻會因自己不及他們一半苦卻又沒有他們堅韌而感到窘迫。
畢竟他們,光是活下去就要用盡全力。
事實上,看完這部紀錄片的點映,小猩除了對電影所描述的群體生活感到五味雜陳外,對於這個片子本身也是「一言難盡」。
從電影語言、拍攝手法來看,這部99分鐘濃縮版的《最後的棒棒》其實是不合格的。
混亂的剪輯、鄉村愛情MV般的配樂、不合時宜的慢鏡頭、重複刻意的煽情、無處不在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理智的一切,都讓人說不上喜歡。
然而,影片播放結束,走出影院的時候,小猩身邊的一位觀眾和同行的朋友說:
「突然覺得,自己一直以為的艱難工作其實也不算什麼了。」
一部紀錄片,它不帶任何濾鏡,真實的紀錄了一個群體,同時還能讓觀看的群眾因此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這,難道還不足以掩蓋它的所有缺憾嗎?
- E N D -
撰文:倪小猩
出品:影視猩球
影視 |娛樂 |行業|人物


TAG:影視猩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