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奇葩的歷史 三國詭異人設

奇葩的歷史 三國詭異人設

亂世英雄

屠洪剛

00:00/02:47

歷史在某些時代是奇葩的。

以秦漢間的亂世來說,出身於亭長的劉邦和一味悍勇的項羽,放在其他的亂世里多半只是他人的陪襯,做個部將就差不多了,卻成了時代的主角,以至於後人觀看楚漢相爭遺址時發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感嘆。

而在四百年後的三國,卻又截然相反。

袁紹、袁術兄弟,「四世三公」的名門出身,一時之間天下的士人只在這兩兄弟間站隊,雖然漢朝皇帝還在,但天下一時之間似乎早已改姓了袁。

但劉家的機會也還沒完,在袁家兩兄弟扯皮時,也出過幾個人物。暫且先略過劉備不提,還有劉表、劉焉,這哥倆都是單槍匹馬到地方上,很快就發展為割據一方諸侯的牛人。

在此前的歷史上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當年劉秀單槍匹馬被派到河北去,很快發展為一方諸侯,自立為帝,反攻洛陽,取代初代的更始政權。可惜的是,這哥倆生在東漢末年,所以他們直到老死還只是割據一方。

這些活在其他時代都能輕鬆當主角的傢伙,在公元200年前後都活成了配角,以至於拿到比他們更極端人設的三個人,也沒法獨佔時代的舞台。

劉備:卑微的「皇族」

在以劉漢皇室為正統角度講述的《三國演義》里,劉備逐步成長為漢室最後的旗幟,也是漢獻帝認下的皇叔。

然而,即便是《三國演義》本身的記載,劉備也是個野雞「皇室」:他聲稱的皇家遠祖,是西漢第三代皇帝的兒子,而東漢王朝儘管有相同的國號,開國皇帝劉秀是布衣起家,其遠祖則是西漢第三代皇帝的另一個兒子。

即便劉備自述為真,他和東漢皇室的關係,也不過和你我今日與素不相識的同姓之人關係一樣,疏遠之極,只是也許「五百年前是一家」。

而即便按照演義中提供的世系推算,劉備的輩分也不是漢獻帝的叔叔,而是矮了獻帝五代——換言之,劉備得喊年輕的漢獻帝為「老祖宗」。

總之,儘管號稱漢室貴胄,劉備卻是三國三大男主中家世最卑微的。

同時代人中,用來貶損劉備最高頻次的一句話就是「織席販履之輩」,這是劉備早年與他老母從事的職業:賣草鞋、賣草席。劉備雖然給自己扯了個大旗子,但在世人眼中,他的出身從來就是底層商販。

出身卑微的劉備,創業的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

相比袁紹的袁家門生滿天下、曹操的家族姻親能人輩出、孫權的父兄部曲……劉備最初的班底,幾乎都是逐個結交而來。關羽、張飛,演義中的結義故事存疑,但這兩人確實和劉備情同手足,是劉備早期到中期主要的部將;謀士簡雍,是劉備早年的好友,也是劉備早期唯一的謀士。

隨著劉備進入徐州,再逃往荊州,他的文臣武將才在顛沛流離中緩慢增長。可以說,直到入主西蜀之前,人才們對劉備的臣服,完全是出自他個人魅力的作用,與他的家世、勢力毫無關係。

曹操:不走尋常路的「閹黨」

儘管演義和民間故事中,曹操是個反派,但在史實上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

拋開文學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單就時代霸業而言,他是三國時期最接近統一目標的諸侯,後來司馬氏的統一,也是在他當年打下的基礎上完成的。

曹操因為把漢帝當木偶玩而被後世故事編排為反派,而他的出身也帶著反派的人設:他的父親是大太監曹騰的養子,以這層關係來說,他屬於「閹黨」,在袁曹爭霸期間,陳琳寫的討曹檄文里,便把曹操罵為「贅閹遺丑」。

然而,出身閹黨的曹操,卻一直在努力地走向閹黨的對立面去。

20歲左右時,曹操入仕,成為洛陽北部尉,主管都城北部治安。在任期間,曹操在官署設置十餘根五色大棒,聲明「凡犯禁者,皆棒殺之」。這期間曹操沒少嚴明執法,而最出名的一例就是棒殺了違禁的閹黨人物——大太監蹇碩的叔叔蹇圖。

這一事件讓曹操開始受人矚目,某種程度上也將他與一般的閹黨人物切割開來。不過,在這一事件中曹操最終沒受到太大的報復,追根究底也是因為他的閹黨父祖的餘蔭。

25歲時,曹操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再度入朝為官,這期間又不斷為此前謀誅宦官失敗而反被殺的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上書說話。在閹黨把持朝政的彼時,曹操的上書最終都被冷處理,但身為閹黨後人的他也沒有因此遭罪。

為士人說話而沒有倒掉,曹操以此開始打入士族的圈子,和袁紹等人成了朋友。期間,部分士人曾策划過另立皇帝的政變,並為此諮詢過曹操,可見曹操在士人圈裡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後天的努力,在一開始還是不如先天的優勢和滾雪球的積累。

董卓亂政時期,曹操在陳留率先散盡家財,募兵起義,然而最終推舉聯軍盟主,還是家世最好的袁紹當選;其後多年的軍閥亂戰里,曹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袁紹的協從勢力,甚至一度山窮水盡到要舉家投奔他的地步。

經過東山再起,最終擁立漢帝的曹操日益壯大,終於也走到了和袁紹決戰的那一步。然而,就在決戰前,擁立了君主,代表著中央政府權威的曹操軍,依然遠比袁紹軍弱小。假如不是袁紹自己昏招連連,那麼曹操的以弱勝強,恐怕也無從談起。

打敗了袁紹軍,曹操軍的霸主地位得到最終確定。天下士人再提到曹操,終於也不再會想到其他比曹操更為優越的「正統」。

不過,長期以來活在袁紹的陰影下對曹操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早年出身優越的士人更傾向於選擇名門袁紹,鬧人才荒的曹操完全沒有條件挑三揀四,選擇人才只有一個標準:「有才」,這幫助曹操聚集了許多真正優秀的人才,進一步襄助了他霸業的發展。

孫權:命運選擇的「二代」

提起孫權,就離不開曹操當年的一句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後來被辛棄疾直接引用到自己的詞里。

不過,孫權真的是優秀的代名詞嗎?

孫權承襲父兄傳承的基業,但擴張的成績上沒有太多亮點。針對北方的征伐,無一例外都是失敗;他實現了荊州的拓展,然而這是建立在背盟基礎上的,這次背盟造成孫劉聯盟破裂,內鬥嚴重消耗了雙方的實力,從此對北方的曹魏再也形成不了決定性的威脅。

因此,後人在「生子當如孫仲謀」之後加上一句蘇東坡的詩句:「無災無難到公卿」,更加形象地概括了孫權的特點。

孫權有個牛逼爸爸:孫堅。

孫堅牛逼在哪裡呢?年輕時在碼頭遇到海盜打劫,他跳上碼頭左指指右點點,裝得像個正在調配兵力的小將領一樣,唬得海盜們撒腿就跑,但孫堅還沒完,還追上去砍倒一個。

孫堅成年後,因作戰勇猛,被漢朝封為烏程侯;關東聯軍伐董時期,始終堅持作戰的只有孫堅和曹操兩人。不過,曹操最終兵敗,而孫堅一路攻入洛陽,擊敗呂布,勝果累累,可惜轄地被袁紹派來的人橫插一杠,不得已回師,漢朝中央政府得救的希望徹底破滅。

有孫堅這個好爸爸在,孫權似乎可以當穩一個官二代——可惜的是,孫權9歲時,孫堅在討伐劉表時中箭身亡,孫家勢力一時風流雲散。

不過,孫家的氣運不只在孫堅身上。

孫堅的長子孫策,喪父時年僅16,與其父余部託庇於袁術帳下4年後出擊江東,開闢孫吳基業。故事發展到這裡,孫權也只是回歸到了宗室的地位,正常情況下就是替兄長打打下手,在幾十年後輔佐兄長的兒子,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然而,孫策繼承了孫堅武勇的同時,也繼承了他的魯莽。25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半壁江山在握的孫策受刺重傷,不久死去。孫權,就此成了相差7歲的兄長事業的繼承人,做了「二代」。

接掌了江東的孫權,勢力發展的方針從兄長的向北出擊調整為鞏固內政,一直持續到赤壁大戰之前和劉備締盟,反擊曹操,才實現了向荊州的初步拓展。11年後,孫權背盟,奪取荊州,孫吳勢力的版圖達到歷史頂點;又過了10年,孫權在魏蜀相繼建國稱帝多年後,也自立為帝,正式建立吳國。

孫權的一生,在疆土的拓展上沒有太大亮點,在團結內部上,晚年因為猜疑殺掉了一大批功臣,廢掉了自己的太子孫和,賜死四子孫霸,造成政局動蕩,埋下吳國日後內亂不休的禍根……

從這一點上看,他幾乎沒有比得上父兄的優點。不過,實事求是地講,孫堅、孫策都是創業半途夭亡,倒是孫權實現了吳國的建立,孫權還是有長處的,在哪裡呢?長壽。

孫堅活了36歲,孫策活了25歲。孫權最厲害了,活了70歲,他也是三大男主里最長壽的(曹操享年65,劉備享年62)。

北宋人晁補之這樣評價孫家父子三人:孫堅、孫策皆無王霸器。堅輕騎從敵,策暫出遇仇,俱以輕敗。雖賴周瑜、魯肅輩輔權嗣立,亦權稍持重,故卒建吳國也。——孫權能建立吳國,靠的就是沒他父兄一樣愛冒險。

不過,不像父兄一樣愛冒險,不代表就不愛冒險了。孫權一生最愛的就是老虎,20來歲時常常騎馬射虎,以至於有一次老虎都扒上他的馬鞍,全靠當時身邊隨從眾多才反殺了老虎。

這次事件後孫權收斂了嗎?

沒有。孫權發明了最早的動物園遊覽車——「射虎車」,這車沒有遮蓋,孫權的樂趣便是坐在車中,親手和老虎以及其他猛獸搏擊。

孫權對老虎的喜愛,超乎人們的一般想像。痴戀老虎的他,甚至到了用「虎」字給女兒起小名的地步:大女兒孫魯班,小名大虎;小女兒孫魯育,小名小虎。

神愛世人

第二十三先生愛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二十三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第二十三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