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EBITDA首次轉正 百世距離盈利還有多遠?

EBITDA首次轉正 百世距離盈利還有多遠?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8月8日晚,百世集團(紐交所代碼:BSTI)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2018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集團總收入達到67.32億元,同比增長38.6%。

利潤方面,上市近一年以來,百世集團依舊未能實現盈利。但值得一提的是,虧損持續收窄。財報顯示,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在本季度首次轉正,經調整的EBITDA達到0.42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凈虧損則大幅縮窄72.3%至0.56億元。

對於未來可能的盈利預期,業內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表示,不能僅依靠財報虧損收窄速率來簡單推斷何時盈利,而是要看企業主營業務在市場中的佔比,以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是否會出現問題等。

百世物流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表示,第二季度業績反映了百世以「增長為先」的戰略(即不斷追求卓越服務以獲取市場份額)取得持續性進展,將繼續提高運營效率以提升盈利水平。

最為業界關注的是,財報顯示,作為百世集團的最大收入來源,百世集團快遞業務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5.8%至41.8億元,依舊佔據百世二季度總收入的62%。該集團的快遞包裹量超過12.8億件,同比提升39.6%,高於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25%的同比增速;如果加上第一季度9.5億件包裹量,百世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已達22.3億件,超過了2016年全年(22億件)的業務量。市場份額也由去年同期的9.4%提升至10.5%。

百世集團其他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快運、供應鏈、店加等業務,分別是7.82億元、3.75億元、5.93億元。

記者注意到,二季度百世費用增長比率41.7%,高於收入增長比率38.6%;銷售費用率沒有上升,管理費用率反倒上升了0.3個百分點。對此,百世集團方面對記者解釋,主要是因為業務的拓展。

據了解,百世集團的國際業務版圖正在擴大,本季度在美國新添一個海外倉,位於德克薩斯州達拉斯,並且開始在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和義大利通過合作方提供跨境物流和供應鏈服務。截至6月底,百世國際已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共計1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另外,百世國際的空運包裹專線亦於5月上線,已開通美國、東南亞線路。

百世集團預計,2018年全年總收入介於266億元至270億元之間,第三季度總收入介於70億元至72億元之間。

不過,即便百世業務量不斷提升、虧損持續收窄,現階段看,仍然低於美國投資者預期。財報發布後,百世盤前股價一度大跌近14%,最低至8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授人以漁還是授人以魚——基建投資的前世今生
小米CDR為何「急剎車」;王興離亞馬遜之夢有多遠?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