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翔:漫步省耕,我想感受她的四季之美

周翔:漫步省耕,我想感受她的四季之美

漫步省耕

昔日省耕塘,由一泓蓄水灌溉田畝莊稼的池塘,一躍變為湖光山色、洋洋大觀、養眼宜居、滋潤人們心田的國學文化公園。對此,不僅需要觀察與欣賞,也是需要用心靈和腳步來丈量的。

走過省耕水庫

省耕塘是昭通城北郊不可多得的灌溉水庫,古已有之。其地勢北高南低,恰處丘陵盆地位置,可積北部山洪,溉附近鞏固村一帶良田,久而久之,由堰塘擴建為水庫,正所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築起高高的堤壩,環水栽樹成林,逐漸成為集灌溉、游泳、遊玩為一體的自然風景點。一個時期,游泳的功能甚至喧賓奪主,成了省耕塘最搶眼的視點,獨領風騷。

十多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省耕塘的四季:

「嚴冬朔風裡的省耕塘,是野鴨和冬泳隊健兒們的天下;一池春水,常常被挾沙裹泥的二月風吹皺;夏天是明媚的,塘邊專供遊人憩息娛樂的雲湖度假村格外忙碌;然而,若論景緻,省耕塘的魅力多數還集中在秋天……」

我還在文中描寫過省耕塘的三批秋客:為冬泳熱身的游泳愛好者;垂釣或小憩的散兵游勇;黃昏散步逶迤而來的休閑一族。秋水盈盈,秋色可染,省耕塘曾經是寂寞昭通的一個興奮點,一溝滿載期待的活水。

記憶中的省耕塘,高高的大壩呈平緩的坡度,臨水這邊儘是大石塊,淺水處還可以翻石捉蝦;另一側的青草坡可以坐卧,還可以晾曬隨手洗凈的衣裳;壩頂是一條筆直的土路,是彼岸鄉親們進城的一條便道,可以騎單車,騎三輪摩托倒是有點玄。

大壩三邊都沒有埂壩,處處皆可以輕易入水,但大壩畢竟是人們的最佳選擇:

可以擺跳水造型,可以到深水區暢遊,可以捉蝦,可以洗澡…… 對了,昭通人說游泳就叫洗澡,也真有些人帶洋鹼去洗澡,抹了滿身肥皂泡,沒羞沒臊地爬到高處,一聲吆喝,撲通一下子就躍入水中,猶如秤砣墜落,濺起很不潔凈的水花。無獨有偶,還有人偷偷摸摸帶衣服來洗,洗了就晾在大壩坡上,太陽當頂,不一會兒就晒乾了,走時正好「衣凈還鄉」。

好在水庫管理員有時還是會幹涉洗污垢者和洗衣者,閘門留了一些縫隙,也可以適當排污……

不過,這一池水給莊稼帶來滋潤、給大家帶來快活的同時,也釀造了一些悲劇。一個時期,水庫里每年總有溺水亡命者,或是游泳不慎,或是尋短見者,搞得人心惶惶,冷落了一時。有個開發商果敢投資,搞了個雲湖度假村,搭了些竹樓茶室,往水中放了幾隻遊船,熱鬧了一陣,終因配套設施沒跟上,也逐漸冷了下來。

回首上世紀的省耕塘,這道農耕文化的小風景、水利工程的小作品,曾經作為短缺經濟時代的遊樂場,溫暖了好些遊人的閑心,為一代少年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它曾經是小城的迪士尼、最早的農家樂,露天的的游泳館,原始的釣魚塘。但後來由於管理不善,也由於城市的擴展變遷,它一度衰敗,甚至水庫枯竭見底,垃圾成堆,蚊蠅亂飛。這個興衰的過程,完全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省耕這個名字,往往被一些人誤讀為節省耕耘之意,其實耕耘是不可能節省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謂省,代表了一種覺悟,一種提醒:一年之計在於春,誤了一年春,十年理不抻!耕耘多靠水,水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也。

走入綠陰深處

表象看來,省耕塘的復活是房地產業開發注入的動力,其實這是一個大手筆,是一個在昭陽區城市建設中大得開裂的系統工程。

省耕塘,這個農耕文化邊緣的殘部,一步邁進城市,既是由勞作灌溉轉型生態景觀,也是由小農經濟目光轉向現代都市大視野的進步。

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水庫,轉眼間蝶變為一千六百畝的文化公園、約六百畝的湖面,水起風生的同時,也鏈接了一片又一片的花草濃蔭。繞湖周遭,林蔭不斷,花蹊不斷,綠茵不斷,各種常綠喬木隨時搖曳湖邊,還自然接上了朱提大道花園似的十里長街林蔭道,置身其中,綠蔭指路,宛如走進一座沒有邊界的公園,滿目儘是許多猶如從天而降的景觀……

湖邊的山丘多為綠樹藏鶯的所在。拾級上坡或倘佯林蔭道,你或許會驚嘆大片綠地的闊綽,甚至奢侈。在昔日水庫邊的黃蘿蔔地位置,你哪裡見得到半個蘿蔔?附近曾經的莊稼地、青紗帳,代替它們的,全是紅紅的月季,淡淡的指甲花,燦燦的金桂……

湖邊的晝夜陰晴都各有景緻:

陽光下的湖邊,白沙灘映襯著藍天彩雲,九曲迴廊連接著水脈地氣。愛鳥的人們提來只只雀籠,掛在綠樹枝頭,任那些畫眉們、百靈鳥們、麻母子們盡情歡唱。籠里籠外互動,充滿活力生機。那些苦讀的學子躲進了坡上小亭,練家子們伸拳曲腿在平坦的樹蔭下,近處的清潔工和園丁們在忙碌,遠處的工地在行動,風兒輕輕吹,心兒多爽朗……

月光燈光下的公園最聚人氣,且不說震天動地、撼山搖水的廣場舞「群星」們,自娛自樂的合唱團們,小樂隊們,單是散步的個個方陣,就已經轟轟烈烈,非常壯觀了。我認識的好些同事朋友都有每天繞湖一周的習慣。散步者越聚越多,連望海公園一帶的人們都南轅北撤,開車過來,過把癮驅車走人,毫不吝惜汽油費。我發現還有一些濃妝艷抹、穿著時髦、足蹬高跟鞋的遊人,她們的主旨,肯定不是散步,不過,曬一下自己的芳華,也是省耕山水「不負山水不負城」的初衷嘛。

有一個細雨蒙蒙的夜晚,偕妻子散步到湖畔,遊人稀疏,樹影婆娑,燈火闌珊,月朦朧鳥朦朧,景緻凄迷極了。這時走到半濕半滑的拱橋邊,兩個女郎裙裾秀髮,輕輕哼著不知名的小調,撐個小花傘姍姍而過。 遠處,城市萬家燈火依稀。近前,湖面雨滴漣漪…… 此情此景,縹緲、潮濕、如夢、如幻。雖然拱橋不是斷橋,女郎不是白娘子和小青,此堤不是蘇堤,此湖不是西湖,卻真真實實有那麼一點杭州西子湖邊的感覺。這個感覺好極了。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一個傍晚,我和昭通軍分區的幾個戰友曾裸泳省耕塘,太陽剛落山,周圍已經萬籟俱寂,唯見側岸汽八團宿舍區的零星燈火、炊煙裊裊,唯聽得到我們歡快的撩水聲和野鴨驚飛的鼓翼聲…… 如今的夜湖燈光如白晝,遊人如過江之鯽,誰敢裸泳?唯有魚類。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這幅景色,曾是昭通許多山鄉人家的絕唱。而在省耕山水,「綠蔭深處有人家」才是主旋律。這兒的房地產開發,設計建築面積達449萬平米,現已陸續投入。前後有中國建築總公司、碧桂園、紅星美凱龍等著名企業高調推進,一時間熱鬧非凡。省耕山水為宅居增色且增值,房價一路飆升,真是令購房戶們又是喜來又是憂:喜的是夢中樂園終於落戶本土,憂的卻是囊中羞澀,難免望湖興嘆也。而那些開發商們乘勢發飆,群星薈萃:這裡是「闔景啟城,一顆紅星耀新城」;那裡是「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千金買房,萬金買鄰。這兒宜人的優美環境和景緻,一下子成了景區住戶賞心悅目的「芳鄰」。

走近組組群雕

昭通城的城市雕像近年來大有起色,除了可定乾坤的清官亭毛主席,彰顯英豪氣概的轅門口「共赴國難」群雄、躍馬橫刀的羅炳輝將軍以外,省耕山水的雕塑群可謂別具一格。

君不聞當年月牙塘的「老孔雀」、而今南郊街心花園的「爛蘋果」兩座雕塑,因地方文化差異和工藝等因素頗有微詞,而省耕山水的雕塑群,生動切題,亦莊亦諧,姿態各異,值得讚賞。

我印象最深的有四組群雕。

一組是省耕國學公園入口的十二尊先賢,代表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個方面,如諸子百家、工農商學兵等。共有孔子、老子、墨子、孫武、商鞅、鄒衍、虞初、許行、扁鵲、鬼谷子、呂不韋、公孫龍等。這個組合挺有典範而又不落俗套,把陰陽學創始人鄒衍、農學家許行、小說家虞初、「白馬非馬」學說代表公孫龍等列入十二先賢,彰揚了國學文化的博大和包容。

我格外仰視了樂呵呵荷鋤勞作的許行造型。從省耕塘的原始含義來說,他應該是扛鼎之人。我也非常讚賞依牛而坐的老子,與諸友高談闊論、神氣活現的虞初,還有陰陽而不怪氣的鄒衍,睿智而並不詭異的鬼谷子。而在孫武這個著名的軍事家塑像前,卻有點怪怪的感覺。而今好些自願帶孫兒的人們,拿這位兵聖的《孫子兵法》來誤讀調侃,如此不恭,倒有幾分親切感呢。

第二組是與昭通本土有密切聯繫的四位古人:望帝杜宇,治水功臣文齊、地方軍政長官徐成貞、曾經受封的烏蒙王阿杓。四位都是對昭通有建樹的官員,但與官本位文化和籍貫文化均無關。蜀王杜宇及夫人都是朱提人,宋代的烏蒙王阿杓是鹽津人,而文齊和徐成貞的籍貫分別是四川和湖北。徐成貞曾「浚省耕塘為勸農之場」,離任後昭通軍民曾建徐公祠紀念。文齊為官一任興修水利,深受民眾愛戴,有古詩讚曰:「就中古洞誰為開,神功鬼斧鑿來似。灌溉千頃萬頃田,秋成歲稔田畯喜。」

在湖畔小蹊,綠樹掩映中,四位英豪移步芳草,可謂鎮湖四傑也。

第三組緊扣農耕主題,不違農時,通過農人快樂勞作的造型,體現了春耕、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輪迴,提示人們,切莫忘記「民以食為天」、農業安天下的根本。

第四組雕塑散見各場所景點,形文並茂,展示了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孝經》的二十四孝,以及大量的古詩詞文經典作品,多姿多彩,厚重豐瞻。

我注意到湖邊有幾處體現少數民族圖騰的標誌桿,渾厚精緻,分別代表了彝族、苗族、回族、白族、壯族、布依族的存在和繁衍,具有莊重的民族文化意蘊。

這裡可謂無處不風景,無景不人文,把個省耕山水點綴得莊重典雅,神氣且大氣。

這裡可謂文脈涌動,鍾靈毓秀,寓文化於景緻,幾乎處處都流淌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涓涓細流……

走神音樂噴泉

我和妻子是這一方山水最早的關注者和行者,也是見證人。由於居住地相距不遠,每天傍晚散步常常走到這一帶。從大興土木,到九九歸一為湖光山色、亭閣水榭;從夜晚淡淡的月色,到燦爛的燈光;從寂靜的三三兩兩閑人,到摩肩接踵的熙熙攘攘;從乏味的窪地到放滿水後的波光瀲灧 …… 這兒的開發是緩慢而沉穩的,是猶如說相聲一般有懸念有包袱的,也是豁然開朗、最終一鳴驚人的。

別的且不說,單是人工湖的引水,就用了整整一個多月。碧波蕩漾,楊柳春風,迎來了2018年新春佳節。且喜今年雨量充裕,春波連著夏水,還迎來了第一批似乎慕名而來的紅嘴鷗,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加上次第開放的花朵,日益增長的人氣,把個省耕山水的第一輪春光盛夏裝點得如詩如畫,有聲有色。

最為有聲有色的,要數翩若驚鴻的音樂噴泉了。

音樂噴泉往往出現在節假日的夜晚,噴頭有序排列,燈光雄踞湖面,隨著悠揚的音樂聲起,泉水噴射出舞蹈造型般的水柱,姿態曼妙,或輕盈或剛勁,在燈光映照下下煥發出多彩的氣息,給人美感,引人入勝……

倘若將音樂噴泉表演比喻為一次「疑是驚鴻照水來」的秀場,那麼,噴泉造型無疑是重要的一翼,而另一翼則是優美得體的音樂伴奏。噴泉秀場共分為三段樂章:活力昭通,魅力昭通和輝煌昭通。水柱光影搶眼,音樂入腦入耳,讓每個遊人的審美感和遐思不打折扣,整個全融入到眼前的景緻中,融入到美麗的大自然中,融入到為昭通自豪和陶醉的情愫中了。

十年前我參加《中國電力報》的一項活動,曾經在廣東省河源市觀賞過亞洲最高噴泉。好傢夥,169米,1068個噴嘴,618盞水下彩燈,偶爾展現,河源傾城觀賞,歡聲雷動。當年著實讓我激動不已,將攝像鏡頭帶回來嘖嘖稱讚。而今宵一睹省耕山水噴泉,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熟悉的音樂有好些:《昭通是我美麗的家》、《愛我中華》,《西海情歌》《歡樂進行曲》等。飛濺成趣的噴泉,載著歌聲的翅膀,穿透夜空,攪動一湖碧波,怎不令人心醉。

「總有那麼多的彩雲,飄在你的頭頂;總有那麼美的鮮花,開在你的心中……」如此的情景交融,身為喝著大龍洞水長大、嬉戲著省耕塘水長高、欣賞著「昭陽八景」長壯的昭通人,你能不由衷地讚美家鄉越來越安逸了嗎?

顯然,省耕山水將會成為「昭陽八景」之後的第九景,而且是其中最美、最有現代都市韻味的一景。

作家簡介

周翔,祖籍山東,供職於雲南電網公司昭通供電局;為昭通作家協會副主席,曾任雲南省電力文聯副會長。曾出版《朱提拾穗》系列散文集、詩歌集;中短篇小說集《捉魚》;散文集《一籠不叫一籠叫》;紀實文學作品集《果緣》等。

審核|鄧龍啟 田率華

編輯|曾巍 馬雲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昭陽 的精彩文章:

周末去哪兒玩?布嘎鄉就有兩處特色莊園等著你
夏日昭陽無酷熱,六大公園來消暑

TAG:微昭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