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松戰場回來,宋江得知他想出家後說了4字,令兄弟之情岌岌可危

武松戰場回來,宋江得知他想出家後說了4字,令兄弟之情岌岌可危

說水滸,「及時雨」宋江絕對是厲害人物。宋江作為梁山的代言人,不僅是因為武功了得,更是由於他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及時雨」的外號可謂概括的十分準確了。而作為整個梁山的「大哥」,宋江決不是單單一面性格,而是一個從始至終矛盾的存在。

首先,我們知道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官逼民反,他在深深的體會到朝廷對他的態度後,心灰意冷上了梁山。上了梁山後,他仍挂念山下的父親和弟弟,於是不顧山上兄弟的阻攔,接父親和弟弟上山。沒想到遭到朝廷的追捕,躲進破廟,卻意外知道自己是星宿下凡,得到了三卷天書。這跌宕起伏的經歷,讓他將朝廷的惡劣行跡看的一清二楚。

按理說,他從此應該與朝廷恩斷義絕,帶領梁山好漢發家致富,過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在朝廷意識到梁山是個威脅的時候,早就想出了招安這個傷害度最低的策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宋江竟然先答應了,然後分別勸自己的兄弟。他一面憎恨朝廷的無情無義,一面又對朝廷有著期待和憧憬。這是他矛盾性格的一個體現。

如果說這是他軟弱矛盾的一面,那我們再來看看他高明的為人處世的一面。說宋江這個人複雜,並且塑造的很成功就是因為他性格多重,矛盾豐富。

從縣城小吏到梁山大哥的蛻變,所依賴的不僅僅是他的武功,而是他待人處事的周到與和諧。可以不誇張的說,忠孝仁義,宋江每一項都考慮得周全。

忠,他對國家忠心耿耿,即使受到了國家的傷害被逼上山之時,仍與自己的傳統理念鬥爭了半天。雖然上了梁山,但仍渴望回到體制內為國效力。在最後國家招安時,滿懷對國家的憧憬同意招安。面對兄弟的反對,他仍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可謂忠於朝廷。

孝,上山後仍挂念自己的老父親自己的弟弟,欲帶父親弟弟上山時,面對兄弟們的擔心和勸告,他說,若為父親,死而無怨。面對未知的危險,也常念父親養育之恩帶父親上山,此謂孝。

仁,宋江能坐上梁山大哥的位置,離不開他的仁。面對兄弟的窮困潦倒,他慷慨施助不求回報。聽說官吏要來逮捕他的朋友晁蓋時,一向渴望回歸重用的他想到的不是自己可以檢舉從而重回體制,第一反應是若不救他,他就要死了。可見其仁義,宋江的文才武略在梁山並不突出,突出的是他的義。正是因為他總是在兄弟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相助,講求義氣。於是便有了願意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有了唯他是從的梁山。

然而招安後的結局大家也看到了,朝廷真正的目的還是消滅他們,於是將他們發配到別的地方,從此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各自飄零。

武松在好不容易撿了一條命,卻把胳膊扔在戰場後,竟萌生了去當和尚的想法。一向心系兄弟的宋江卻只是說,隨你去吧。讓他們的兄弟之情更岌岌可危。

在宋江死後,武松也淡淡的說一切都結束了。也暗示著武松對宋江的兄弟之情已經蕩然無存,還有很多無奈和惆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運歷史 的精彩文章:

警衛員:長官,這有把好槍,剛拿到手被一槍崩死,是謀殺還是走火
他是抗日名將,曾令日軍聞風喪膽,被鬼子砍下的頭顱現在仍有血跡

TAG:大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