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皮狐子的傳說

皮狐子的傳說

文/余濤

【作者簡介】余濤,筆名單刀,河南省方城縣人,生活平淡,書寫傳奇,生命思索,寄託文字。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皮狐子的傳說

三百里澧陽川,皮狐子的傳說長久流傳。皮狐子是俠。人們常稱之為狐俠。但狐俠是仙、是妖、是魔、是鬼、是怪?沒人弄得清楚,人們只知道狐俠身材矮小、性情靦腆、集體行動。

狐俠行俠只偷富濟貧、偷惡濟善。

狐俠都是夜行俠。眾人沉睡,狐俠們方小心謹慎出來行動。因此幾乎沒人見過狐俠。狐俠雖然是俠,但他們行俠總是偷偷摸摸、神神秘秘。

辛庄任成年,家在村子南頭,臨近土地廟,黃楝樹旁,三間低矮草房。任成年是任大腳的後代,但到底是多少代子孫已不太清楚了。任成年,單身,和老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八十多歲,身體尚好,但眼睛昏花,行動不便。任成年,四十多歲,右手天生殘疾,五指沒有分開,握鋤把、鐮刀把困難。勞動能力弱,生活艱難。

任成年心腸好,自家雖貧,卻愛周濟別人。

冬日一天早上,天空飄著小雪粒,任成年早起拾糞,在村子南頭的大石碾旁忽然發現卧著一個人。人頭上是白白的雪,身子蜷縮著。任成年上前去叫幾聲。沒應。任成年上前去摸這個人的鼻息。有氣。任成年把人背回家。這個人是要飯的啞巴。從此成為任成年家的一員。

多了一張嘴,任家糧食就不夠吃了,生活變得愈加艱難了。

天氣寒冷,任成年家卻只能喝稀玉米粥度日。晚上一家人在透風的草屋裡瑟瑟發抖。夜晚月光清冷,孤俠悄悄出現,二十多位連成串,一個跟著一個,躡手躡腳,背上都背著一袋袋東西。到任成年家門口,試著從門縫擠進去,門縫太小,進不去。它們回過頭來,輕輕走到窗口,一個站在下面,一個接著一個搭成人梯,小袋子往上面轉運。然後一個個爬到窗戶上,上面一個用腳勾著窗棱,頭朝下,用手拉著另一個的腿,這樣二十幾個連在一起,直通屋內的地面,然後把袋子傳到下面。一個個狐俠下到地面上,都累得滿頭大汗。他們來不及休息,又把袋子背到灶台邊的麵缸旁邊,又搭成人梯,把袋子的東西倒進缸里,原來是白花花的麥面。這一夜狐俠往返十五次,才把麵缸裝滿。雞叫時分,它們消失在夜色里。

第二天早上成年娘去做飯,一看麵缸滿滿的,疑惑不解。第二天辛庄傳開了成年家的奇事,村人都疑惑不解,議論紛紛。有七八歲的小孩說:「夜裡起來尿尿,看見有矮而小樣的物拍成一排,經過土地廟往任成年家去,看起來像是松鼠或是小矮人,但也看不甚分明。」大人聽了都不以為意,覺得小孩子的話,不足為憑。

皮狐子的傳說

從此任成年家裡的麵缸就沒空過。後來夜裡有小孩子藏在土地廟後偷看狐俠。狐俠剛一出現,他們興奮不已,嘰嘰喳喳。狐俠受驚,從此消失在辛庄。不久要飯啞巴也走了。

李子舉是一富戶,獵戶出身,貪財如命。他身強力壯,打虎、捕狼、捉兔子樣樣拿手。李子舉住在澧河川邊的孤石灘鎮,孤石灘鎮距澧陽鎮十五里。李子舉聽說澧陽鎮辛庄有狐俠。心想如果能捕捉幾隻豈不可以發大財,於是在澧河川的幾個鄉鎮的路口,都設下圈套、陷阱,布下籠子,投放誘餌。幾個月過去了,聽說狐俠不斷在澧河川幾個鄉鎮村莊的窮苦人家出現,但就是一個也沒抓到。

李子舉不甘心,夜裡派人在村莊有困難的人家門口偷偷觀察。觀察的人回來報告說:「都是小動物,排成串兒走路,集體行動。像松鼠、小狐狸、小人兒。看見圈套、籠子、陷阱都可以輕鬆避開,至於誘餌看都不看。」

李子舉聰明,就用網捕。夜晚在孤石灘鎮,馬頭山村有一窮苦人家小孩生病,高燒不止,已經說胡話了。子夜時分,狐俠們悄悄出現,背上的帶子里都背著中藥草。剛要進屋,只聽得大呼一聲,一張大網從天而降,嚴嚴密密地罩在狐俠們的身上。李子舉背著狐俠們興沖沖地回家。回到家打開網一看,只剩下幾撮毛,灰色的。李子舉疑惑不解,心裡失望極了。第二天起來,李子舉就發高燒,說著胡話,大呼救命。郎中、巫婆、神漢都來了,也不見好轉。三天後李子舉一命嗚呼。澧河川人傳說是狐俠來索命。

三百里澧河川依然有窮苦人家和眾多疾苦,但狐俠再也沒有出現過。

皮狐子的傳說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隨筆:幺妹愛逛步行街
散文:麥收時節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