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輝山乳業有新消息了!

輝山乳業有新消息了!

GIF

文 | 食悟團隊

8月6日晚間,停牌多日的輝山乳業發布一則公告,通報了目前公司經營及債務重組進展,總體來說:輝山乳業債務重組和東北市場銷售渠道「已經穩定」了。

這是一份給人信心的公告,輝山乳業自2017年3月24日股價崩盤以來,至今已經有1年4個月零15天。這段期間,資本市場的震蕩導致輝山乳業管理層洗牌,團隊震蕩或多或少引發銷售渠道網路的不穩定,但這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不管輝山核心骨幹在資本市場上如何運作,不可否認的是「輝山」曾經是、如今也是東北地區一個老百姓認可的鮮奶品牌。資本市場債牆高築了,輝山產品的品質並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鮮博士」巴氏鮮牛奶、「十天」酸奶、傑茜牧場有機純牛奶的品質依然是過硬的,杠杠的。

這麼多年來,輝山產品伴隨著多少東北人茁壯成長,從兒童成長為有志青年,從有為青年走向成功人士,他們都是喝著輝山奶長大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區域牛奶品牌又滋養了多少本土兒女,遼寧人乃至東北人需要輝山繼續堅強地扛下去,只要品質品牌在,總有一天會東山再起!

事實上,輝山乳業在中國乳業整體轉型升級上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輝山也是國內少有的具備真正意義乳製品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同時,輝山的種植養殖、乳品加工業務結構也是行業里最合理的全產業鏈企業,可以說,輝山的布局是具有劃時代意義、同時也是極具前瞻的,只不過是在資本運作方面釀成大錯,結果導致功虧一簣,實在可惜。

輝山的困局,在某些層面上來說只是個案,並不代表他們的全產業鏈模式是失敗的,反而是極具參考價值的發展方向。

或者有人會說:你看,現代牧業、原生態牧業、中鼎牧業、賽科星等奶牛養殖企業,目前都面臨著巨大壓力,中國是否不適合養牛了?

沒有牛,我們去哪裡擠奶?如何滿足國人對營養鮮活的巴氏鮮牛奶的需求?紐西蘭、歐洲的奶牛生活環境再好,也只能把原奶噴成粉、或者高溫滅菌加工成保質期長達6個月、10個月的常溫奶,然後來中國矇騙一些對牛奶認知不足、盲目崇外的消費者。

去年,我國酸奶的銷量首次超過純牛奶,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消費者對乳品營養價值的認知,已經發生變化,越來越重視乳品給我們帶來的營養價值了。這也是純牛奶落敗酸奶的主要原因。

假以時日,消費者對新鮮、營養的認知也會逐步提升上來,到那時,中國養牛人就可以昂起頭了。

今天看了劉玉滿老師的一篇文章:《中國奶牛養殖業成長的煩惱:成也土地,敗也土地》,文章裡面講得非常系統,也很有獨到見解。其中,食悟君最認同的是他對「適度規模」家庭牧場的提倡,劉玉滿提到:「種養一體化」是所有奶業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是發展奶牛養殖業必須遵循的科學規律。

不管輝山乳業旗下牧場有多少頭牛,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牧場存欄量大多都是數千頭。如果圍繞這樣規模的牧場,在周邊進行飼草配套、生態循環建設,相信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很強的。

其實,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因為有太多需求,同時又受限於土地流轉制度,想像歐洲那樣遍地都是幾十頭、數百頭的家庭牧場,貌似有可能,但應該很困難。

首先,不是所有省份都支持奶牛養殖,也不是所有省份都具備養牛條件。南方太熱,雨水過多,西部交通條件限制了物流,原奶加工、產品銷售是個問題,這一切都逼著奶牛養殖走向集中化、規模化。

其次,受制於全球原奶周期性波動,並非每個家庭都願意去冒風險,去搞幾十頭數百頭的家庭牧場,抗風險能力太弱。而通過規模化牧場、公司化運作,資本推動,才有可能構建奶業商業生態,進而提高養殖積極性。

前兩天,接受食悟採訪的山東膠東半島某奶農,這兩年奶牛存欄從400多頭減到了不到200頭,即便這樣,每個月還要虧1-2萬,他已經有了放棄的念頭,實在扛不住了。

不管是土地、還是管理、人工、水電、檢疫、設備,都需要投入,如果投入有產出還可以,但連續多年都在盈虧平衡點上徘徊,換成你,你還搞嗎?

「你才養牛呢,你們全家都養牛!」這或許是一句惱羞成怒的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悟 的精彩文章:

獨家!外資壟斷,乳鐵蛋白「訂單荒」蔓延,中國至少15個奶粉品牌斷炊
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成為世界盃官方指定奶粉的!

TAG: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