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蘋果造車最新證據曝光!最快2023年推出?

蘋果造車最新證據曝光!最快2023年推出?

北京時間14日晚間,美國媒體報道,一位長期跟蹤蘋果公司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Apple Car很可能在2023~2025年推出。

此消息傳出後,立刻廣受關注。據了解,該分析師英文名Ming-Chi Kuo,為人低調,曾經在KGI證券公司工作,目前供職於另外一家證券公司。由於多次就蘋果手機的新一代產品做過相關預測,這位分析師被一些美國媒體視為蘋果公司訊息的最可靠來源。

1

時間表增加造車傳聞可信度

Kuo認為,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泰坦」有望於2023年在消費領域實現,增強現實(AR)技術和秘密進行的Apple Car項目有望推動該公司估值暴漲,屆時蘋果公司將創造它的下一個萬億美元級別估值。

Kuo認為汽車行業存在「巨大的替代需求」,因為汽車正在被新技術重新定義。他透露,蘋果公司計劃推出一款完整的汽車。

除了預測該車的發布時間外,Kuo對傳聞中的「Apple Car」沒能提供更多信息。該分析師的消息來源尚不得而知,但他預測,蘋果公司將改寫汽車市場。

「蘋果公司領先的技術優勢(例如AR)將重新定義汽車並將區別於同行類似產品。「他認為,「通過Apple Car進入龐大的汽車金融市場,Apple的服務將大幅擴大,與消費電子領域的競爭對手和汽車行業的潛在競爭對手相比,Apple可以更好地整合硬體、軟體和服務。」

蘋果公司正在開發全自動駕駛技術,這是科技界公開的秘密。但是「Apple Car」則不是。2014年,蘋果公司曾宣布開始其「泰坦」造車項目,不到一年以後,「泰坦」項目由於各種原因擱置。其後,公司CEO庫克面對媒體針對這一問題的採訪時也是三緘其口。

2

蘋果公司造車的大量證據

上周,蘋果公司前首席工程師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在特斯拉(Tesla)工作近五年之後回到了位於庫比蒂諾的蘋果公司總部,重新燃爆了蘋果公司造車的傳言。

據外媒報道,蘋果公司曾尋求與寶馬,戴姆勒、日產、邁凱倫、麥格納斯太爾和中國比亞迪汽車等知名汽車製造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但由於合同分歧,談判失敗。其中的分歧包括,誰將管控從車載計算機系統收集到的駕駛員數據。

曾有德國媒體稱,蘋果公司正在柏林開發車輛,團隊由15~20名專家組成。消息還說,蘋果公司正在柏林與電動汽車充電站製造商談判。

毫無疑問,蘋果公司造車的證據正在增加,而蘋果公司方面卻似乎正在努力儘可能地向外界封鎖信息。

對於車型,汽車圈與科技圈有各種版本的猜測,有人說將是一輛轎車,有人說是廂式車,有人說是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

《華爾街日報》也曾報道,蘋果公司有意開發「類似小型廂式車「的電動汽車。

另外,有消息稱,蘋果公司高管曾飛往奧地利與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會面,其中包括加拿大汽車供應商麥格納國際公司的麥格納斯太爾。該報道稱,蘋果公司「希望以與智能手機iPhone相同的方式在電動汽車市場上開疆拓土。

2015年9月18日,英國《衛報》發布了另一份報告,該報告稱,蘋果公司高管已經與加州汽車部門「討論了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

2016年2月,庫克向《財富》雜誌講述了該公司在汽車領域的探索,「對我們來說,我們從來就不是第一個。所以我們探索許多不同的東西,許多不同的技術。起初,我們可能不知道最終會出現什麼產品。」

庫克

在過去的兩年多里,庫克雖然沒有確認蘋果公司「泰坦」項目是否正在運轉,但他曾這樣說過:「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我們並沒有真正說出我們會做什麼……」

3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蘋果公司造車是真的?

如果拋開蘋果公司造車的各種證據不說,蘋果公司造車這個消息本身的可信性有三個支撐因素。

一是,蘋果公司的資金流充裕,這是汽車開發項目的關鍵條件。最新的財政季度里,蘋果公司創下了95億美元的創紀錄服務業務收入,打破了上一季度上一次創紀錄的91.9億美元收入。

巴菲特

蘋果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受到了股神巴菲特的肯定。其持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有關其美國股票投資報告顯示,伯克希爾持有近2.52億股蘋果公司股票,高於3月份的239.57萬股。「如果你看看蘋果公司,它的收入幾乎是美國第二大盈利公司的兩倍,」巴菲特今年5月對美國CNBC說。

GIF

福特公司一位高管表示:「Apple肯定有資源打造電動汽車。」畢竟,該公司擁有5240億美元的全球領先市值,並擁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現金。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家底則要少的多。

二是,蘋果公司擁有成功地開發一款產品並成功進行全球市場運作的經驗。蘋果手機是「蘋果公司製造」最好的背書。

三是,蘋果公司造車聚攏了「果粉」效應。蘋果手機為蘋果公司創造了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和品牌價值,蘋果公司造車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龐大的果粉群體都會繼續地猜測,窺探,甚至為蘋果公司設計各種版本的樣車,或許再搭配上不同的動力系統。從這個意義上看,不論庫克怎麼看,怎麼表態,蘋果公司造車這個故事都會繼續下去。

文:陶曉喆編輯:李沛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能源汽車新聞ev 的精彩文章:

實現規模化營收考驗產業鏈 自動駕駛離真正落地還有多遠?
三元、氫氧還是鋰氧,動力電池的終極目標會是誰?

TAG:新能源汽車新聞e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