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氣節,此人不輸於文天祥

論氣節,此人不輸於文天祥

論氣節, 此人不輸於文天祥

在我國歷史上,宋朝是一個特殊的王朝,在宋朝時期重文輕武,文人的地位遠超武將,這也導致許多文人看不起武將,而且在打仗時還要一個文人跟著,而且還佔主導地位。可想而知,文人領兵打仗,大多數都打不贏,所以宋朝軍事力量可以說是我國曆朝歷代最弱的朝代之一。要知道文人只是紙上談兵而已,讓他們上戰場指揮軍隊作戰,簡直就是開玩笑呢。

當然,在宋朝時雖然打仗時文人佔主導地位,可是大多數的戰略安排還是武將制定的,畢竟術業有專攻嗎,大多數文人還都是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的。說了那麼多,好像文人真的什麼用都沒有似的,這當然不是,要知道在宋朝時期文道昌盛,文人不光地位很高,還是常有有能力的名臣出現的,比如:范仲淹、王安石、寇準等等,還有很多大才子出現,如:歐陽修、劉公謹、蘇軾、蘇澈等等,並且宋朝的文人大多都是非常有氣節的。

而論氣節,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過於宋朝的文天祥,他的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人感慨不已。在當時的南宋時期,蒙古人的鐵騎已經無情的踐踏中原大地,元朝一統中原已經勢不可擋,但文天祥率兵抗元,依舊阻擋了蒙古鐵騎前進的步伐。

被蒙古俘虜之後,蒙古對他許下重位待之,但文天祥傲骨挺立,慷慨赴死也不願當亡國奴,此等氣節,實是後人要學習的。其實除了文天祥外,在南宋末期,其實還有一個人氣節並不輸於他,並且能力出眾,此人就是陸秀夫,他22歲就考上進士,毅然投入朝廷。並且陸秀夫十分盡心盡責,為了迎戰蒙古鐵騎,陸秀夫一個文人混跡軍營內與士兵同吃住,了解士兵的作戰能力和敵人的弱點,有時候就連領軍打仗的將軍也去請教陸秀夫,讓他為自己出謀劃策,這在宋朝歷史上是罕見的。但是南宋後來都城還是被攻破,就是皇室宗親幾乎也紛紛淪為俘虜,可是不甘心的陸秀夫偷逃了出來,擁立趙罡為新帝。

南宋政權也就死灰復燃,只是忽必烈是不可能放過他們的,他切斷淡水水源,派大軍去繼續剿滅陸秀夫。陸秀夫他們在海上漂泊不定,而長期斷水斷糧的他們,隨行的士兵早已沒有戰鬥力了,尤其是幼小的趙罡又患病而亡,隨後年僅八歲的趙昺又被陸秀夫擁立為新帝。最後,真的無法了,陸秀夫帶領南宋最後十萬軍民在崖山和蒙古軍隊打了生死戰。

那一戰,十萬軍民雖長期營養不良,卻無一人後退,雖然註定敗了,但是為了國家還是紛紛慷慨赴死,崖山一役失敗,陸秀夫自知復國無望,為了自己和幼帝免受敵人的羞辱,毅然決然的背著幼帝跳海自盡,年僅四十四歲。可以說崖山一役是悲壯的,是慘烈的,十萬軍民卻無一人投降,全部戰死,可見民族之氣節。有人說:崖山一役再無中國。你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斌不亦樂乎 的精彩文章:

韓信用兵如神,為何最後卻被劉邦處死

TAG:斌不亦樂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