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魚玄機有關的兩件國寶文物,見證一代奇女子的一生
魚玄機,字幼微,一字蕙蘭,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約生於唐武宗會昌四年(844),死於懿宗咸通十二年(871)。
她喜讀書,有才氣,善詩文,而境遇坎坷,生活不幸。本為李億之妾,遭受李妻之忌,咸通中被迫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後因笞殺侍婢綠翹,被京兆尹溫璋判死,卒年僅二十八歲。
她才華橫溢,當年頗受文人青睞,溫庭筠等諸名家與她有詩倡和。著有《魚玄機詩》一卷。
黃楊木雕仕女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黃楊木雕仕女,根據中國古代服飾專家對有關文物等方面的研究證明:披帛「在普通生活中應用,實起於隋代,盛行於唐代,而下至五代、宋初猶有發現」。
鑒賞玩味這倚書若卧的披帛女子的形象,細審其容姿,剖析其年齡,觀察其神情,探索其服飾,揣測作者刻畫的形象,似乎與唐代著名的女詩人魚玄機有幾分相像。黃楊木雕作者刀筆刻畫的年輕聰慧、富有書卷氣的女子形象,不能不說與魚玄機有些相似,而且這個女子的淡妝素服,頭無首飾,身無佩戴,雅朴無華與魚玄機的身份也很相符。
看著這位作靜思的木雕仕女,不禁令人追吟魚玄機的名作《江陵愁望有寄》這首詩來:「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唐女郎魚玄機詩》一卷
此本為唐魚玄機撰,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
由於魚玄機身份低微,又天年不永,所以有關她的生平事迹史志無書。後來的《太平廣記》《北夢瑣言》《唐才子傳》《全唐詩》等,雖然都有詳略不同的記載和品評,但終是後人追記,不可完全憑信。唯皇甫枚《三水小牘》記載比較翔實,也比較可靠。原因是皇甫枚生與魚玄機同時,居與魚玄機同市,耳聞目睹,故寫來信實。
《三水小牘》曰:「西京咸宜觀女道士魚玄機,字幼微,長安里家女也。色既傾國,思乃入神。喜讀書屬文,尤致意於一吟一詠。破瓜之歲,志慕清虛。咸通初,遂從冠帔於咸宜,而風月賞玩之佳句往往播於士林。然蕙蘭弱質,不能自持,復為豪俠所調,乃從游處焉,於是風流之士,爭修飾以求狎。」後因情妒,竟杖死自己的女僮綠翹。「遂錄玄機京兆府,更詰之,辭伏。而朝士多為言者。府乃表列上,至秋,竟戮之。」時年大約二十四五歲。
魚玄機短短一生除主要活動在長安外,還有兩次出遊,一次是隨夫君李億東出三晉,一次是送別李億去荊楚赴任。兩次出遊中也寫下了不少詩篇。然其一生到底創作了多少詩,現已無法稽考。傳世的詩作凡五十首,此本收錄四十九首,還有一首《折楊柳》收在《文苑英華》中。《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著錄《魚玄機集》一卷,其所見到的本子蓋即此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