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噴子簡史

噴子簡史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果殼

(ID:Guokr42),原文標題:《噴子簡史:當年「匡扶正義」的網友,如何成為今天盡情狂歡的嗨粉》,作者:雪竹。虎嗅網獲授權轉載。




傳說亞洲有三子,韓國棒子、日本鬼子和中國噴子。中國噴子憑藉其輝煌的戰績獲得如此高的地位,可以說受之無愧。當NMSL堂而皇之和流量擔當蔡徐坤一起登上了微博熱搜時,噴子們再一次刷爆了存在感。




什麼?你不知道NMSL是什麼意思?那你肯定也沒聽說過嗨粉。從鬥魚6324直播間走出來的嗨粉噴人都能噴出花來。如今大家耳熟能詳的「陳獨秀」、「佛了」、「我透」、「請裁判不要參加比賽」等等梗都是嗨粉們的發明創造。




嗨粉是網路噴子的最新形態。隨著互聯網平台形態的進化,噴子也跟著與時俱進。




噴子也隨著互聯網平台的進化而改變 | M. Garde / Wikimedia Commons




嗨粉的前身大部分人肯定知道,是動不動就出征的帝吧「聖戰者」。聖戰者的主戰場是貼吧。周子瑜台獨了,出征;香港學生港獨了,出征;日本酒店右翼了,還得出征。




再往前推,如果你還知道,可就要暴露年齡了。當年的80後噴子頭髮還茂密、志向還高遠,心中裝著偉大偶像韓寒,以匡扶「正義」為己任,動不動就發布江湖追殺令。




鍵盤俠:以鍵盤為武器,砍下姦夫的頭




1995年,國內第一個基於互聯網的bbs論壇就在「水木清華」開通。初期用戶使用論壇以觀點交流為主要目的。用戶需要註冊才能發帖,管理員和版主有權刪除帖子/給帖子扎口。發展到2006年,有接近一半以上的網民都會逛論壇。




早期孤軍奮戰的噴子能量並不大,甚至連一個小女子都戰勝不了。2003年,有人在貓撲發帖稱張曼玉算不上美女,遭遇貓撲網友的炮轟。雙方展開罵戰。罵戰的結果是,發貼人情感教主ayawawa成了貓撲的第一代女神。





2012年的貓撲女神 | 微博:@貓撲



根據CNNIC的報告,2005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首次突破一億人。量變帶來了質量。

2006年,噴子們自動自發聯合起來,組成團伙進行網路械鬥,逮誰滅誰。




2006年4月12日,貓撲魔獸世界中國論壇出現了一篇名為《2 區麥維影歌守望者發生的醜聞:一個讓你更珍惜愛人的理由》的帖子。情節很是老套:一天,出差的樓主風塵僕僕地回到家。通宵玩遊戲的老婆睡下了,電腦沒關。經過激烈的內心掙扎

(自稱)

,樓主偷看了老婆的QQ聊天記錄。果不其然,自己被綠了。老婆的出軌對象是一起玩遊戲的網友「銅須」。




老婆不工作,樓主什麼都不說,任勞任怨地供養。怕老婆無聊,樓主主動教老婆玩《魔獸世界》,拉她加入工會。結果,給自己帶了一頂綠帽。樓主那叫一個心碎,他說看到聊天記錄 「那一瞬間,我知道了一種感覺:有如遭遇雷擊。我看不見自己的臉色,我只知道,我的臉色或許已經慘白,慘白到心裡……」




不知是因為語言太有感染力,還是因為這頂綠帽帶得實在太憋屈,4月12日深夜發帖,4月15日出軌對象銅須的真實身份就被扒出來。



噴子們謾罵的詞語不算豐富,和現在比差不了多少:要以鍵盤為武器砍下姦夫的頭,要把淫婦浸豬籠等等。還有噴子發布了頗具網文氣質的「江湖追殺令」,以此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目的,挽救崩潰的希望,為日益輕佻、浮躁、混亂和扭曲的當下,提供一些治療和拯救的經驗。」





銅須門新聞專題節目截圖 | CCTV.COM




如今大家耳熟能詳層出不窮的「三與被三+人肉+討伐」故事的藍本,正是這次銅須門。




如今,銅須門還被當作網上過激行為的典型案例,與欣弗假劣葯案和最高法收回死刑核准權一事並列,掛在CCTV《法治在線——2006中國法治的推動力》系列下面。



為什麼一上網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為什麼網路比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咒語還好使?

心理學家約翰·蘇勒

(John Suler)

將人們利用論壇和電子郵件交流時行為更自由更放肆的現象命名為網路去抑制效應。





網路上的「真」我 | 微博:@設計系奶子




蘇勒認為,人們在網上更願意分享隱私、暴露現實中隱藏的自己、罵出現實中不會說出口的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六點:



(1)網路的匿名性;




(2)藏於屏幕之後帶來的隱形感;




(3)網上交流的非實時性,發了一條罵人的消息可以立刻下線走人;




(4)交流時,人會在腦中臆測對方的身份及意圖,由於缺少線索,臆測會變成自我內心投射;




(5)權威缺席,讓人感到更加平等;



(6)現實感缺位令網上發生的事兒更像是一場虛擬的遊戲。




韓寒防暴隊:文壇是個屁,誰也別裝逼




博客來得比論壇晚了些。博客要等到千禧年以後,特別是2005年以後才流行開來。博客就是網路日誌,博主寫,遊客看。中國博客之父方興東將博客比喻成信息時代的麥哲倫,他認為博客關懷能開啟一個負責的時代。




博客本不應該成為噴子的聚集地,因為博客的開放性並不高。

從技術特徵的角度講,越是開放的媒體,噴子的存活期會越久。同樣都是社交媒體,推特比臉書開放許多。

因而,在臉書被隱私問題搞得股價暴跌的同時,推特被攻擊性言論、歧視性言論搞得焦頭爛額。




結果,韓寒來了。







過了這麼多年,韓寒依舊不容於主流媒體 | 中青在線




和韓寒掐過架的人,就算你記性好,可能也只記得一個方舟子。其實,韓寒罵過的人多著呢。高曉松、陳凱歌、周筆暢、鄭鈞、郎朗、韓寒都罵過,更不用說來回來去有著不解之緣的小四。




而讓韓寒從暢銷小說家一躍成為意見領袖的便是他的第一場公開罵戰。他的博客的瀏覽量超過「老徐的博客」成為全球瀏覽人數最多的博客,正是源於這場戰役。




同樣是在2006年。文學評論家白燁在文章《80後的現狀與未來》里提到了韓寒,他認為 「80後」這批寫手實際上不能看做真正的作家,而是文學創作的愛好者。白燁所用的例子,就是韓寒。




作為回應,韓寒在自己的博客上貼出著名的網文《文壇是個屁,誰也別裝逼》。言語的犀

(dī)

(sú)

程度和6324的嗨粉們相差無幾。





韓寒博客內容節選 | 參考文獻




白燁認為韓寒用語粗俗,涉及人格侮辱和人身攻擊。韓寒回了一篇博客,更加肆無忌憚。





韓寒博客內容節選 | 參考文獻




偶像的文風尚且如此,韓寒的粉絲,學名韓寒防暴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只用了三天,韓寒防暴隊就把白燁罵得關了博客。




之後,防暴隊又跟著韓寒罵遍了現代詩壇,詩人沈浩波、山上石、伊沙、尹麗川、楊黎等人先後上陣,全都被罵得灰溜溜逃離戰場。





韓寒防暴隊正式成立的博文截圖 | 博客




時勢造英雄。當年還年輕的80後或許一直在等著韓寒的出現。犯罪學家詹姆斯·威爾森

(James Q. Wilson)

和喬治·凱林

(George Kelling)

提出過「破窗理論」:

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棟房子的窗玻璃,而這扇窗戶沒有得到及時修理,別人會收到縱容的暗示,走過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韓寒就是那個打破窗戶的人。在貓撲上發酵的人肉搜索事件,對象都是小老百姓。因為韓寒的出世,擁有社會地位、名譽、金錢的公眾人物,成了被扳倒的對象。




經歷了血雨腥風的2006年,「網路暴民」、「草根狂歡」如今已經沒人在用的過時字眼開始頻繁出現在掌握話語權的主流媒體之上。




聖戰者:腦殘不死,聖戰不止




百度貼吧2003年創建,算是一個興趣+弱關係的網路社區。早期貼吧可以匿名發帖,由吧主和百度管理員共同管理。2010年百度貼吧日訪問量峰值達到10億。




可惜,不是所有公眾人物都像韓寒那麼有戰鬥力,值得噴的話題出現的頻率無法滿足噴子們不甘寂寞的心靈,於是,噴子們開始自己製造話題。




這一次,百度貼吧成了主戰場。




2010年5月30日,為了韓國男團Super Junior演出的五百張入場券,數千名歌迷擠進上海世博演藝中心取票區,場面一度非常混亂。據說混亂中有武警受傷。





「69聖戰」 | 微博




本來就看天天開口不離歐巴的哈韓粉不順眼,噴子們這次可得著了機會。以「魔獸世界吧」為發源地,數萬名網友高舉「腦殘不死,聖戰不止」的slogan,相約於6月9日晚上7點,對Super Junior以及平白無顧殃及的其他韓國明星的貼吧進行爆吧。當晚,

百度貼吧的在線人數暴漲50%,幾乎所有主流貼吧都參與了這場戰鬥。




基本上,當晚如果你能點進去Super Junior吧,會看到滿屏以「腦殘不死,聖戰不止」為名的帖子,帖子會帶好幾張對眼球極不友好的圖片。





「69聖戰」的圖片 | 微博




「69聖戰」與其說是為了宣誓主張,不如說是為了發泄情緒。SJ的粉絲是腦殘,連帶著所有韓國明星的粉絲都是腦殘;SJ的粉絲踩了武警叔叔,所以哈韓就是不愛國。聖戰者的邏輯著實不比盲目愛著歐巴的韓粉高多少。套用韓寒的一句話,「莫名,我就仇恨你」。




雖然聖戰儀式感很強,雖然把旗幟拔高到國家和民族高度,但其實內里空洞的緊。這次聖戰和以後的數次聖戰,最突出特點是形式大於內容。那些年帝吧打過的戰役,文案和圖包改幾個字,差不多都能通用。





帝吧fb出征 | 微博




噴子的行為模式在這裡出現了明顯的轉向。當年的韓白之戰,被稱作兩個時代的戰爭,一方貼著體制外、青春、自由、陽光、獨立的標籤,另一方被貼上了體制內、老朽、豢養、腐敗、圈子的標籤。無論韓寒的目的是什麼,他都在年輕人心目中化身成了一個符號。而年輕人反抗的、謾罵的,也都是符號。

2010年,第一批80後已經進入而立之年,兩個時代的戰爭早已過去。年輕的90後在反抗,但目標漸漸模糊,噴的內容越來越空洞縹緲。到了直播和嗨粉的時代,噴這一行為,徹底淪為狂歡。




嗨粉:世界在下沉,我們在狂歡




2016年被稱為網路直播元年,直播平台用戶突破3億。直播平台可以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又通過彈幕,把用戶與用戶、用戶與主播連結起來。




鬥魚直播間6324,即抽象工作室,被捧為「萬梗起源」,也被罵成「鬥魚公廁」。從6324走出來的嗨粉被戲稱為「文本專家」、「職業噴子」。這裡的「職業」不是為了賺錢而噴人,而是把噴人當作樂趣、當作人生大事,噴人技巧之嫻熟、花樣之繁多,不得不感慨一聲「職業」。




和之前的論壇、博客、貼吧相比,直播彈幕開放性最強,即時性最強,文本也最為破碎。

在按下回車鍵的下一瞬間,文本就面臨被解構。在直播間里,不但個人關係是開放的,就連文本都是開放的。另外,其他平台發言的時候,好歹還會顯示用戶名。直播彈幕如果不刻意點擊查看,不會知道是誰在說話。每個人既平等又隱匿。




終於,噴子們找到了最適合他們的平台。一場又一場無意義的狂歡,讓嗨粉們的戰鬥力、創造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活生生把噴人變成了一種亞文化。





出自6324的梗 | 微博




聖戰者們還需要話題,就算再空洞,也還需要賦予行動以意義。

到了嗨粉的時代,什麼意義、什麼情懷,全都不需要,只要狂歡就夠了。




嗨粉們的行為符合巴赫金對狂歡節的界定。巴赫金認為,狂歡節的主要特性有以下四點:




(1)平等性:沒有演員與觀眾的區別,人們不是在觀看狂歡節,而是生活在其中;




(2)開放性:人們暫時從現實關係中解脫出來,互相間不存在任何距離,致使秩序打亂、等級消失;




(3)儀式性:每個人都會戴上面具,以擺脫現實身份;狂歡節的必要一環是小丑弔兒郎當地給國王加冕,又給國王脫冕;




(4)戲謔性:插科打諢是必須的。




#蔡徐坤 NMSL#

登上微博熱搜一事,將嗨粉噴人的狂歡節屬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NMSL是嗨粉的發明創造之一,源自6324主播「帶帶大師兄」孫笑川噴粉絲的一句話NI MA SI LE。

嗨粉們毫不含糊,撿起梗來噴人用。孫笑川直播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滿屏的NMSL。




孫笑川一邊直播一邊噴粉絲,嗨粉卻還看得津津有味、從中找梗。看完不忘「安排」孫笑川,但凡發生了什麼不幸事故或是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事件,嗨粉們都會在事件微博下刷評論:肇事者微博找到了,@帶帶大師兄。孫笑川的微博因而經常被不明真相的群眾攻陷,被贈花名「背鍋俠」。馬蓉出軌了,@帶帶大師兄 就是宋喆的小號;白百合出軌了,@帶帶大師兄 是一起度假男模的微博賬號。





網友自製惡搞孫笑川的視頻截圖 | bilibili:楞頭帶明星




當蔡徐坤表演時被激光筆照射了眼睛,少女粉心急如焚,到處找肇事者。嗨粉們沒有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紛紛熱心解答:@帶帶大師兄,還不嫌麻煩地P孫笑川diss蔡徐坤的微博發言。




少女粉的戰鬥力驚人,直接把孫笑川罵得關了微博評論。看熱鬧的嗨粉還不滿足,偽裝成蔡徐坤的粉絲在粉絲群里到處刷消息。於是乎,NMSL的意思變成了never mind the scandal and liber——永遠不要理會謠言和重傷。




蔡徐坤的粉絲再次展現驚人的力量,把話題#蔡徐坤NMSL#刷上了花錢還不一定能買到的微博熱搜。





蔡徐坤粉絲群聊天截圖 | 微博




這是嗨粉對主流文化的一次逆襲。現實中被粉絲簇擁、被資本追捧的流量小生又怎麼樣?還不是一樣被戴上小丑的帽子。

用嗨粉們自己的話說,他們終於讓主流文化感染上了「豬瘟」。或者,用巴赫金的話說,狂歡節令任何制度和秩序、任何權勢和等級地位, 都具有令人發笑的相對性。




精神發泄、情緒垃圾、無知者的自嗨,質疑的聲音從噴子們開始大規模成群結隊出沒就沒斷過。傳播學教授茲茲·帕帕查瑞斯

(Zizi Papacharissi)

研究了二十年個人上網行為,一個結論始終如一:人們使用網路,是為了得到在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




噴子們想從噴人中獲得什麼?其實,從這撥人名稱的變化就能看出端倪。

草根狂歡,網路暴民,強調的是社會階級身份。聖戰者,從飄渺的稱呼中能隱隱嗅到反抗氣質的弱化,明確的對抗性已經消失。到了嗨粉,為了狂歡而噴,連反抗本身的意義都被解構了。





圖 | Pixabay




微博熱搜早就過去了,蔡徐坤仍在大紅大紫,許多少女粉仍把NMSL當成祝福的話。對嗨粉們來說,這都無關緊要。世界那麼多彩,再造一個梗就是了。




參考文獻:




1. 胡春陽. (2006). 網路:自由及其想像——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1), 115-121.



2. 強德華. (2012). 「網路聖戰」中的信息傳播特徵——以「6·9聖戰」為例. 新聞世界(5), 117-118.


3. 施愛東. (2013). 韓寒神話的史詩母題.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5-29.


4. CCTV.COM,2006中國法治的推動力之一次追緝:「銅須門」事件凸顯虛擬世界法律問題


5. Joinson, A. N. (2007). Disinhibition and the Internet. In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 (Second Edition) (pp. 75-92).


6. Papacharissi, Z. (2010). A networked self.


7. Suler, J. (2004). 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7(3), 321-326.


8. Wilson, J. Q. (2003). Broken windows: 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 James Q. Wilson and 9. George L. Kelling. Criminological perspectives: essential readings, 400.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

果殼

(ID:Guokr42),作者:雪竹。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年輕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點錢


解決不了貧困,就先解決困


「虎Cares X 自如」品牌聯名


推出

「易睡品」全棉T恤


祝你在任何尷尬無趣煩心無助的職場災難里一秒入睡


¥99限量發售中,入睡手請趕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網 的精彩文章:

「大試牛刀」的16,能讓魅族起死回生嗎
【虎嗅早報】皮皮蝦App停止同步頭條系賬號;衛健委:陝西疫苗未過期,系登記錯誤

TAG:虎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