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5萬證券從業者,我們正經歷這樣的證券業!是嚴冬繼續還是機遇在前?看14個核心變化

35萬證券從業者,我們正經歷這樣的證券業!是嚴冬繼續還是機遇在前?看14個核心變化

來源:券商中國

如何形容眼下的證券行業,怕是每位從業者都有自己的五味雜陳,正在經歷寒冬?正在醞釀機會?35萬從業者到底在經歷怎樣的證券業?

中國證券業協會今日出版的《中國證券業發展報告(2018)》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細數行業發展動向,用數字說話,深入分析證券公司經紀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融資類業務、投資業務以及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等的發展狀況;重點介紹行業在合規風控、信息技術、國際發展、場外市場、固定收益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核心數據看過來:

1、證券公司數量。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證券公司131家,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30家,在港交所上市的14家,在新三板掛牌的增至7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共11家,除了華菁證券外資持股比例為49%之外,其他都在33%以下。

2、證券公司資產情況。截至2017年底,證券公司總資產為6.14萬億元,凈資產為1.85萬億元,凈資本為1.58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06萬億元,託管證券市值40.33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7.26萬億元,與2016年基本持平,反映出在從嚴監管的態勢下資產管理的通道類業務被壓縮,資管業務正在回歸本源。

3、證券公司利潤情況。2017年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同比下降5.08%;實現凈利潤1129.95億元,同比下降8.47%;凈利率為39.65%,上升了2.01個百分點;行業凈資產收益率(ROE)為6.11%,下降了1.42個百分點。

4、營業部數量。2017年底證券公司營業部共10873家,較2016年增加15.86%,增加了1488家。

5、證券從業人員及分布。2017年證券行業已註冊從業人員增至35.07萬人,增幅為6.73%。其中,一般從業人員20.77萬人,證券經紀人9.04萬人,證券投資諮詢業務(投資顧問)4.24萬人,證券經紀業務營銷人員1490人,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分析師)2728人,保薦代表人3489人,投資主辦人2055人。

6、經紀業務傭金率。2017年,行業平均傭金率有所降低,全年平均為0.378‰,相較2016年0.403‰的同比下降6.20%。隨著股票和基金交易規模持續下降以及傭金率水平持續下滑,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凈收入為820.92億元,同比降低22.04%。截至2017年末,滬、深兩市投資者數量達到13398.30萬人。

7、研究所數據。2017年中國證券業協會專項調查統計顯示,在參與調研的101家證券公司中,設有研究所(部、子公司)的證券公司有88家。從研究廣度看,研究範圍主要包括宏觀研究、策略研究、行業與公司研究、金融工程研究、金融產品研究、債券及固定收益研究、買方研究、大宗商品研究、中小市值研究、新三板研究、海外市場研究等。

8、投行業務情況。2017年證券公司共完成首次公開發行(IPO)419家,共募集資金2186.09億元。2017年沒有公開增發項目;再融資定向增發項目(不含重組配套融資)募集資金5458.76億元,與併購重組相關的配套融資項目募集資金1466.09億元;配股項目募集資金202.15億元;優先股項目募集資金1399.76億元。證券公司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縮減,該業務行業總收入達384.24億元,同比減少26.11%

9、財務顧問業務情況。2017年,證券公司財務顧問業務累計實現收入125.37億元,同比減少23.63%,財務顧問業務在行業總收入中的比重為4.03%,比2016年減少0.97個百分點。

10、受託業務情況。截至2017年末,國內證券公司受託管理資金總計17.26萬億元,相較於2016年減少3.14%。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全年凈收入達310.21億元,同比增長4.64%;資產管理業務在行業總收入中的比重也持續提升,約為9.96%。

11、自營業務情況。截至2017年底,證券公司進行金融產品投資的資金規模達2.01萬億元,同比增加18.40%,證券公司含公允價值變動的證券投資收益達860.98億元,較2016年增加了51.46%;自營業務占收入的比重由2016年的17.3%提升至27.7%,超過2014年27.3%的峰值水平。

12、兩融業務情況。2017年融資融券餘額規模呈現緩慢上升態勢。截至2017年底,融資融券餘額為10261.00億元,比2016年末增加9.25%。

13、股權質押業務情況。截至2017年底,共96家證券公司開通了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許可權並發生交易,兩市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16249.80億元,同比增長26.56%。2017年全年初始交易金額合計12135.87億元,同比減少11.14%。2017年全年購回交易金額8726.07億元,同比增長10.39%。

14、合規部門設置。2017年84.21%的證券公司已設立了專職合規部門,比2016年高出18.94%,大多數證券公司選擇合併法律部門與合規部門。

特徵一:通道業務壓縮,傭金率持續下滑

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證券公司131家,較2016年增加2家。2017年證券公司進一步加快了上市步伐,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公司達30家,其中2017年在A股上市證券公司有4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證券公司增加至14家,較2016年增加1家;在全國股權轉讓系統掛牌的證券公司增至7家,較2016年增加1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共11家,除了華菁證券外資持股比例為49%之外,其他都在33%以下。

在資產規模方面,截至2017年12月31日,證券公司總資產為6.14萬億元,凈資產為1.85萬億元,凈資本為1.58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06萬億元,託管證券市值40.33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7.26萬億元。

2017年證券公司總資產增長6.02%,凈資產增長12.36%,槓桿率連續兩年下降後略回升至2.75倍。託管證券市值40.33萬億元,較2016年增加19.43%,解禁限售股的流通壓力保持繼續上升態勢。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17.26萬億元,與2016年基本持平,反映出在從嚴監管的態勢下資產管理的通道類業務被壓縮,資管業務正在回歸本源。融資融券餘額從年初的9392億元擴大至年末的10263億元,近年「兩融」業務規模顯示出市場行情波動對其影響仍然顯著。

可以看出,總資產集中度從2015年後持續滑落,凈資產和凈資本集中度滑落態勢結束,略有抬升。2017年總資產、凈資產、凈資本前5家證券公司的集中度(CR5)分別為37.95%、32.09%和23.34%。

2017年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同比下降5.08%;實現凈利潤1129.95億元,同比下降8.47%;凈利率為39.65%,上升了2.01個百分點;行業凈資產收益率(ROE)為6.11%,下降了1.42個百分點。

從上表可得,2017年證券公司經營基本延續了2016年的態勢,與2016年相比變化幅度不大。2017年市場波動較為溫和,證券公司的競爭格局也基本維持原有水平,在各項業務表現上變化不明顯。

不過從微細的數據變化上仍然可以看出一些趨勢:一是證券經紀業務無論絕對規模還是相對佔比均顯露出下降趨勢,反映出證券公司競爭加劇,傭金率近年來持續下滑,逼近經營盈虧平衡點。二是在市場波動幅度不大的態勢下證券公司自營業務收入穩中有升,反映出證券公司的投資水平在提高。

凈利潤率維持在高位水平、2017年還進一步抬升,說明證券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較好;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成本能大幅下降,反映出證券公司內部「節流」、壓縮成本的效果顯著。

但是,凈資產收益率持續回落的趨勢也說明證券公司資產運營效率減弱。近年來證券公司重視經營規模的擴張,在從嚴監管的環境約束下,槓桿雖然下降,但資產運營的邊際效用在遞減,靠規模取勝、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尚未得到有效扭轉,有待外部制度變革、競爭壓力、內生蛻變突破等因素共同作用來打破現有格局。

特徵二:35萬從業者,基礎業務實行人海戰術

2017年證券行業已註冊從業人員增至35.07萬人,增幅為6.73%。其中,一般從業人員20.77萬人,證券經紀人9.04萬人,證券投資諮詢業務(投資顧問)4.24萬人,證券經紀業務營銷人員1490人,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分析師)2728人,保薦代表人3489人,投資主辦人2055人。

2017年證券從業人員隊伍繼續擴張,主要集中在一般證券業務、證券經紀人和證券投資諮詢業務(投資顧問)的增長上,這三類從業人員分別較上年增加了10763人、5719人、4895人。

一方面,證券行業的持續擴張帶動著從業人員隊伍的壯大;另一方面,證券行業的就業吸納較大程度上還是在於基礎性從業人員,「人海戰術」是目前階段證券公司採用的普遍手段。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對證券行業不斷滲透,帶來衝擊,從業人員隊伍結構面臨著進一步優化。

截至2017年底,證券投資諮詢公司共84家,近年來一直保持穩定。2017年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註冊證券從業人員6354人,較2016年增加3041人,增幅達91.79%,從業人員擴張顯著。

與此同時,截至2017年末,滬、深兩市投資者數量(投資者數量指持有未註銷、未休眠的A股、B股、信用賬戶、衍生品合約賬戶的一碼通賬戶數量)達到13398.30萬人,其中自然人為13362.21萬人,非自然人為36.08萬人。自然人投資者中,約99.50%的投資者開立A股賬戶,1.79%的投資者開立B股賬戶;非自然人投資者中,約93.76%的投資者開立A股賬戶,6.35%的投資者開立B股賬戶;開設A股賬戶的投資者比例持續上升。

特徵三:投顧業務持續減產,研究人員大增

投資諮詢業務包括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和發布研究報告業務這兩種基本的服務形式。2017年投資諮詢業務實現凈收入33.96億元,同比減少32.81%。

2017年投顧業務創新主要體現在:

第一,綜合運用微信、直播、手機APP等工具,完善線上投顧服務體系;

第二,不少公司將投資顧問服務嵌入交易APP,開展基於經紀業務的線上投顧服務;

第三,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風險防範,規範投資顧問隊伍建設;

第四,加強數據分析、量化方法在投資顧問服務中的運用;

第五,強化對高凈值客戶的定製化服務,重視高端人工投顧服務。

而在研究報告業務方面,2017年共有85家證券公司的研究所(部、子公司)發布研究報告,全年共計發布研究報告16.40萬篇,同比增加7.82%;其中,深度報告15771篇,約佔研究報告總數的9.61%。

從具體的服務形式看,外部服務對象包括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私募基金、產業資本、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資產管理部門、證券公司自營部門、QFII、QDII、海外客戶、高凈值客戶等,服務形式以提供研究報告、路演、策略會、聯合調研、培訓、電話會議為主;對公司分支機構的服務形式主要包括研究報告、策略報告會、產品銷售支持、研究培訓等;對公司其他部門的服務形式主要包括提供定製化研究諮詢、產品評估、定價報告、研究培訓等。

根據2017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的不完全調查統計,從事發布研究報告業務的人員數量顯著增加,88家證券公司研究所(部、子公司)的全部員工總數為4704人,同比增加474人;其中,具有5年及以上從業經驗的員工人數為1558人,約佔33.12%;具有博士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人數為482人,比2016年增加64人。

特徵四:承銷和財務顧問收入雙雙減少

2017年證券公司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縮減,該業務行業總收入達384.24億元,同比減少26.11%。從股票和債券承銷項目募集資金的集中度來看,2017年延續相對集中態勢。根據Wind資訊數據,股票承銷金額和家數前10名的集中度分別為60.92%和51.57%;債券承銷金額和家數前10名的集中度分別為57.59%和51.24%。

在併購重組業務方面,2017年延續2016年圍繞主業、做長做強做精做細產業鏈的主基調,同行業或上下游整合的併購案例不斷增加。產業併購不僅深刻地改變著上市公司群體的內涵式增長,也改變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產業結構,更推動著我國部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切實發揮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向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

2017年,證券公司財務顧問業務累計實現收入125.37億元,同比減少23.63%,財務顧問業務在行業總收入中的比重為4.03%,比2016年減少0.97個百分點。

特徵五:2017年自營業務出彩

截至2017年底,證券公司進行金融產品投資的資金規模達2.01萬億元,同比增加18.40%。其中,債券資產的比重持續提升,由2016年的52.46%上升至60.28%;基金資產的比重則持續下降,由2016年的10.68%降至2017年的8.71%;股票資產的投資比重與2016年基本保持一致,約為13.57%。

2017年,證券公司含公允價值變動的證券投資收益達860.98億元,較2016年增加了51.46%;自營業務占收入的比重由2016年的17.3%提升至27.7%,超過2014年27.3%的峰值水平。證券投資收益規模的大幅增長,主要源於企業會計準則中對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準則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

在資管業務方面,截至2017年末,國內證券公司受託管理資金總計17.26萬億元,相較於2016年減少3.14%。其中,專項資產管理業務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7年底專項資產管理產品共計2890隻,期末受託管理金額1.03萬億元;集合資產管理產品3904隻,期末受託管理金額2.2萬億元;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受託管理金額14.03萬億元。

特徵六:兩融交易是流動性的重要部分

在融資融券業務方面,2017年融資融券餘額規模呈現緩慢上升態勢。根據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融資融券餘額為10261.00億元,比2016年末增加9.25%;其中,融資餘額10215.92億元,約佔融資融券餘額的99.56%;融券餘額45.08億元,約佔0.44%,融券餘額佔比持續兩年提升,2017年末同比提高0.07個百分點。

從整個A股市場來看,融資融券交易是股票市場流動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融資融券餘額約佔A股市場流通市值的2.28%,比2016年底的2.39%降低0.11個百分點;月度累計融資買入交易額約佔A股月交易總額的9.87%,比2016年底的8.74%提升1.13個百分點。

2017年,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數量繼續保持增長趨勢。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融資融券信用賬戶開戶數為905.98萬戶(一般而言,當前投資者參與融資融券業務需同時開立信用證券賬戶和信用資金賬戶,即投資者數量是信用賬戶數量的1/2。根據中證金公司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開立信用賬戶的融資融券投資者數量為453萬名),比2016年底增加7.27%;2017年平均每月新增5.11萬戶信用賬戶,該增量比2016年提高11.68%。

在股權質押方面,2017年底,共96家證券公司開通了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許可權並發生交易,兩市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16249.80億元,同比增長26.56%。2017年全年初始交易金額合計12135.87億元,同比減少11.14%。2017年全年購回交易金額8726.07億元,同比增長10.39%。

標的證券股份性質方面,質押標的證券為流通股的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10236.80億元,佔比63.00%;質押標的證券為限售股的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6013.00億元,佔比37.00%。

資金融出方類別方面,證券公司自有資金出資的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8448億元,佔比51.99%;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划出資的待購回初始交易金額為7801.80億元,佔比48.01%。

特徵七:IT人員超1.3萬,今年重點工作出爐

在制度建設上,2017年證券制度建設主要涉及證券公司合規及風險管理、區域股權市場、交易所管理制度、交易所債券市場建設、發行審核制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以及諸多制度的再次修訂與完善等。

報告認為,與2016年相比,2017年證券行業發展特點包括了:

一、堅持依法穩健經營,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行業合規管理有效性顯著增強;

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穩步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改革戰略能力明顯增強;

三、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

四、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強化制度建設與執行;

五、加快信息技術建設,探索金融科技服務新模式,互聯網證券業務規範發展;

六、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助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七、深化精準扶貧,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提升證券行業形象。

截至2017年底,已有96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234個國家級貧困縣,證券行業服務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證券公司IT總投入超過115.9億元,同比增長11.7%,IT總人員超過1.3萬餘人,同比增長9.3%。

談及今年重點工作,我國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還將繼續深化改革和推進全面依法從嚴監管,堅決打好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重大風險攻堅戰,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融入國家戰略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在制度建設方面,穩步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修訂工作,持續完善發行上市等基礎性制度,進一步強化投資者保護和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穩步提升監管穿透效力,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在市場開放方面,積極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強化境內境外市場互聯互通,有效增強中國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財經 的精彩文章:

負債780億的上市公司驚現違約,200億債券、430億貸款……岌岌可危
被寶能玩過的票,還能越跌越買?他們已毫不猶豫砸下百億……

TAG:深藍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