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只有親媽感興趣
婆婆近期的盼頭,是等到月底看《碟中諜6:全面瓦解》。
爛番茄好評率達到97%,在美國的首周末票房也創造了「碟中諜」系列的新高。
一部動作片,拍到第6集了反而更加堅挺,真的很厲害!
這個系列如此成功,跟阿湯哥強大的個人魅力 & 敬業精神分不開。
上一部不用替身、徒手扒飛機,看得人著急:
有沒有必要這麼拼?
這一部更誇張了,挑戰了很多專業人士都不敢嘗試的HALO跳傘(高空投下低空開傘),成為表演史上第一人。
為了拍這場戲,56歲的阿湯哥練習跳了上百次!
每次跳完還要準確落到攝像機附近,喘個20分鐘氣再重新上天。
關鍵是這些不是簡單的噱頭,每一部《碟中諜》都是真實的好看。
要知道出道之初的阿湯哥,很長時間甩不掉「花瓶男」的標籤。
憑藉《壯志凌雲》中的帥氣飛行員出名,24歲紅透美國,可以說是初代小鮮肉了。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結果一路拿生命演戲,好幾十年了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早些年還有人笑他拿不到奧斯卡(獲得過三次提名),到現在拿不拿獎沒啥好說的了,拍出精彩電影就行。
從小鮮肉變身動作硬漢,這個陣營或許後繼有人。
比如現在正當紅的蜘蛛俠扮演者荷蘭弟Tom Holland,又帥又萌的小可愛融化姐姐們的心。
一開始宣布他成為蜘蛛俠的時候,大家可一點都不買賬。
這小身板兒也太孱弱了吧?哪有超級英雄風範。
據說是看中他有體操底子,可是能夠後空翻的男孩何止千千萬?
最後事實證明,漫威選人確實有眼光。
這孩子是真的很知道要爭氣。
知道大家說他瘦弱,就玩命搞特訓:打籃球、練體操、玩拳擊……
甚至為了增肌,每周接受20分鐘的輕微電擊,這樣才能把蜘蛛俠的緊身衣穿得更帥氣。
等到電影開機了,也是很不要命。
很多高危的飛行特技都是親自上陣,經常被摔得鼻青臉腫。
演技也很棒,難怪現在人氣已經全面超越了「蜘蛛俠」的前面兩任。
除了像荷蘭弟這種越長越帥的,還有不少小鮮肉甘願「毀容」。
比如「暮光男」Robert Pattinson,當年在杜莎的蠟像一揭幕就被迷妹給摸化了……婆婆也一度被他的顏擊中。
結果演完四部「暮光」,他再也沒有接過類似的大IP作品。
而是開始專註於小成本獨立電影,經常感覺人間蒸發。
眼睜睜看著高人氣逐漸流失,好在他想要的努力方向獲得了回報。
比如參與制片的《大象的眼淚》,Robert Pattinson的表演就獲得了影評人一致好評。
《滾石》雜誌說,他的表演「像一團在悶燒的火」。
在去年的電影《失速夜狂奔》中,他又跑去演了一個銀行搶劫犯。
為了拍出癲狂的感覺,提前兩個月跑到拍攝地紐約,在曼哈頓的監獄裡體驗生活。
還打扮成混混在街頭打架,沒有一個路人認出來。
跟他一樣努力從小鮮肉身份轉型的,還有婆婆非常喜歡的小尼子Nicholas Hoult。
當年《皮囊》里的美少年多麼妖孽,嘴角一勾讓男男女女都膝蓋發軟。
結果到了《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扮相連親媽都不認識。
跟湯老師、塞隆女神等一眾演技派飆戲也毫不遜色,相當出彩。
再到最近幾年,看看他都選了什麼角色?
從「交流電之父」特斯拉,到「麥田裡的守望者」塞林格,歷史人物很難演,看得出小尼子真心希望多一點挑戰。
十年前出道的偶像派都開始演起了嚴肅作品,令人欣慰的是,新一茬的小鮮肉也很有志氣。
比如婆婆一樣很喜歡的甜茶Timothée Chalamet,21歲就憑藉Call Me by Your Name獲得奧斯卡影帝提名。
片中Elio這個角色就是懵懂少年,感覺演不出什麼花兒了。
可甜茶還是提前跑去義大利感受當地文化,每天花四個小時學習義大利語、鋼琴和吉他,僅僅是為了能貼近角色的氣質。
最後的效果真的很棒,把一段簡單的少男初戀故事給演活了。
片尾這個3分半鐘長鏡頭,一句話沒有,活生生揉爛了老阿姨我的心。
還有喬·阿爾文,什麼戲都沒演過就成為眾人矚目焦點、擔綱李安巨制,應當如何證明自己?
被選上做男主的第四天,他就跑去亞特蘭大接受了為期半個月的高強度軍事特訓。
切斷和外界的一切聯繫,專心訓練體能、學習戰術、使用武器,最後的表現讓李安導演大加讚歎。
同樣參加過艱苦軍事特訓的,還有「白頭」Fionn Whitehead。
就是《敦刻爾克》裡面這個小帥哥。
兩周的特訓不算啥,之後迎接他的是更為艱苦的五個月實際拍攝。
需要扛著擔架浸在冰水裡,背著幾十斤重的武裝在硝煙滾滾的片場一遍遍跑來跑去。
和他一起出演《敦刻爾克》的哈卷Harry Styles,遭的罪也一點不少。
花了幾個月時間泡在冰冷海水裡,一張小俏臉搞得全是泥。
圖個啥?和上台唱歌相比,漲不了多少粉,賺不了多少錢,性價比很低。
而且,不管是哈卷這樣的頂級流量,還是阿爾文、白頭這些新人,很少會把自己拍戲如何辛苦拿出來說。
平時都超級低調,後面兩位甚至很長時間內都不開放社交媒體賬號。
他們拍戲的種種辛苦,都只能到導演製片人訪談里去尋找蛛絲馬跡,從來不能成為新聞標題。
不宣揚也就算了,演藝圈有多殘酷,很多人拿著放大鏡在挑毛病。
哈卷以小鮮肉 + 歌手身份出演諾蘭電影,從一開始就招來不少爭議,好多人都等著開罵呢。
結果看了電影只好表示服氣。
連諾蘭都不住地稱讚他「表演細緻、真誠又真實」。
所以能夠決定外界評價的,只有你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其中的過程。
只有最後拿出令人驚艷的表現,觀眾才會有興趣了解其中的內幕故事,感慨你的心血沒有白費。
不僅僅是明星,我們平凡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樣啊。
習慣性在老闆面前叫苦、在朋友圈拚命po加班,到最後交出來的作業平平淡淡,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打臉——
「你這麼努力了也就做出這樣的東西,說明你真的沒天賦。」
所以「我很努力」這個口號盡量不要喊出來,除了親媽(粉)真的很難讓人感同身受,只會覺得一言難盡。
比如,在泥塘里拍戲不用替身,就是「被虐」、「為這部戲真的是拼了」?
在片場待六個月不軋戲,就是「滿足劇組的無理要求」?
不說工作,作為顏值派小鮮肉被拍到這樣的照片,就成為「街頭最耀眼的肌肉男神」,還不可超越?
以上例子不是否定這些帥哥本人,只是感慨我們身處的這個粉絲輿論環境,對明星要求真的太寬鬆!
(僅限工作方面,對私生活倒是無比嚴苛。)
門檻這麼低,還怎麼期待年輕演員和歌手們在業務上精進?
不管是為了路人緣還是愛豆自己的進步,「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這句話真的不希望再從粉絲那邊聽到了。
明星也好一般人也好,努力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的本分,拿出來作為炫耀的資本會顯得有點蠢。
如果你真想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事,獲得大家的肯定,那就安安靜靜地去做吧……
然後等到有一天,在所有人最沒有期待的時候,給他們一個大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