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熱」,當時歐洲人到底有多推崇中國?

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熱」,當時歐洲人到底有多推崇中國?

當時間來到的18世紀,中西方已經進入了兩個不同的軌道,當中國還在封建專制道路上原地踏步時,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卻在百家齊放,湧現出一大批受人敬仰的接觸人物。歐洲正在飛速發展,而中國卻在走向衰弱,讓人感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西方能夠後來居上,原因是很多的,但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講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原因。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18世紀的歐洲正處於一場中國熱,開啟這場中國熱的就是當時最著名的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1700年的新年,這天路易十四在凡爾賽皇宮內舉辦了一場「中國之王」的舞會,在舞會上大家都身穿中式禮服,連國王路易十四都說穿龍袍,坐著八抬大轎來出場的,這恰好是那個時代的縮影。那個時候歐洲到底有多喜歡中國?

不僅是在物質上,在思想上,中國的儒家思想也深受西方思想家的推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歐洲啟蒙運動的領袖伏爾泰。在中國儒家被發展成了君主專制的巔峰,而在歐洲卻成了伏爾泰批評歐洲君主專制的武器。伏爾泰非常推崇孔子,就連家裡的禮拜堂也掛上了孔子的畫像。他認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就是當時歐洲一直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

除了伏爾泰,歐洲還有一個更加瘋狂的中國粉絲,那就是魁奈。魁奈將中國的儒家文化和政治制度專門編著成了一本書《中國專制制度》,並大力宣傳中國的政治制度,在當時被稱為「歐洲孔子」。

當時的歐洲思想家們之所以這麼推崇中國,是因為在他們眼中,中國存在許多讓他們難以置信的現象。例如,中國統治者非常注重農耕,甚至每年都要舉行親耕禮;在中國官職都要經過科舉考試才能獲得;在中國,不同信仰和教派能夠和平相處,這些事讓當時的歐洲人難以想像。

法國傳教士杜赫德僅僅依靠著跟去往中國傳教士的書信,就翻譯了明代農學寶典《農政全書》的第31卷至39卷,已經問世就受到了歐洲各國的熱捧,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在歐洲流傳,促進了當時歐洲農業的發展。如今我們中國在很多技術方面還是需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的,閉門造車永遠無法趕上時代的潮流,18世紀在歐洲發生的「中國熱」就像如今我們中國的「西方熱」,我們不必為此擔心,終有一天我們會迎頭趕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斷情殤月夜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好的6種水果,我賭50張榴槤披薩,總有一樣你沒吃過!
抗戰中日軍的惡行:還原女兵被俘的真實場景,圖三的鬼子泯絕人性

TAG:斷情殤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