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谷歌CEO拉里·佩奇:你所想像到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是可行的

谷歌CEO拉里·佩奇:你所想像到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是可行的

拉里·佩奇:

2018年5月,福布斯十大最具影響力CEO排名第二

他是一位看似奇怪,但言辭犀利的電腦科學家

他是谷歌的創始人之一,是一位傳奇的世界級領袖

拉里是密歇根州立大學兩位電腦科學老師gloria和carl page的第二個兒子,正因為父母在大學教授電腦科學課程,拉里從小就被家中的電腦和科技雜誌所迷住。

拉里佩奇父母將他送進蒙特梭利學校,該幼兒園以培養孩子獨立性和創造力而聞名,拉里佩奇認為正是這種不追波隨流,自我激勵,愛問為什麼的氛圍影響了他的處世態度和工作態度。有趣的是,谷歌另一個創始人謝爾蓋·布盧姆和亞馬遜總經理傑夫·貝佐斯也曾就讀過蒙特梭利學校。

拉里佩奇除了喜歡電子產品外,他從小還玩薩克斯,他還告訴財富雜誌,正是他從小的音樂訓練成就了谷歌高速發展的傳奇。(當然他後來也嘗試玩些打擊樂器)

拉里佩奇在密歇根州立大學讀了本科,那時的他就開始琢磨運輸業的未來,當然他現在對運輸業也是很感興趣。他本科時加入了學校太陽能汽車小組,還曾經建議在密歇根州立大學內應建立快速運輸系統,單軌列車。

今天,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在研究自動駕駛地車和通過對人行道客流量研究來提高交通效率,即數據導向新型交通。

本科畢業後,拉里佩奇去斯坦福大學讀了博士。1995年就在斯坦福大學遇到了谷歌的另一個創始人謝爾蓋·布盧姆,兩個電腦迷就很快的成為了好朋友。

Google的崛起

3歲時,拉里佩奇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我能下載整個網路嗎?「於是他開始琢磨如何設計一個可將網址分類的鏈接。在好友謝爾蓋·布盧姆的幫助下,合作開發了一個名為backrub的搜索引擎。

1997年9月,他們註冊了谷歌這一域名,希望可以搜集全世界所有的信息。

(1999年谷歌員工合影):

谷歌的喬布斯

2001年8月,施密特卸掉了自己在Novell的全部職責,成為谷歌CEO,也就是對佩奇和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進行所謂的成人監護。

很長一段時間,拉里·佩奇感覺很不開心。

拉里·佩奇就是谷歌的史蒂夫·喬布斯。與喬布斯一樣,佩奇也有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但佩奇一直是公司真正的夢想家和推動力。就像蘋果投資者將喬布斯掃地出門一樣,谷歌投資者也沒有滿足佩奇的意願,迫使他聘請一位CEO實施成人監護。

後來,兩個人都經歷了長時間的迷失。史蒂夫·喬布斯的流亡形勢更加嚴峻,但佩奇也在幾年時間裡沒有涉足谷歌的日常工作。與喬布斯一樣,只有在經歷了長時間流亡後,佩奇才能夠成熟起來,了解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

後來,與喬布斯一樣,佩奇帶著雄心壯志與堅定決心回歸公司。

收購Andriod

Android之父安迪·羅賓在2003年正式開始Android項目,一年之後,開發資金開始慢慢耗盡。有人開始注意到他們,卻無人敢在這個潛力未知的系統上投入巨額資產。但拉里佩奇對這個新興的系統充滿了興趣,先是同意與安迪·羅賓見一面,在仔細聽完羅賓對Android的描述後,佩奇打消了向Android團隊注資的計劃——決定直接收購Android。

事實上,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早在尋找類似產品,並非常擔心微軟搶在Google前面完成移動化布局。最終,Google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Android。

佩奇這次收購Android,毫無疑問大獲成功,而令人驚訝的是,佩奇的這次收購甚至沒有提前通知當時Google的管理層,可見其果斷和決絕。

問題接踵而至

就在Android普及和佩奇逐漸成熟的同時,谷歌基於搜索和廣告的核心業務也在施密特的管理下不斷發展。到2010年,谷歌市值達到1800億美元,擁有2.4萬名員工。真是一家大公司。它也遇到了一些大公司特有的問題。《紐約時報》記者克萊爾·凱恩·米勒(Claire Cain Miller)在2010年11月的一篇題為《谷歌發展壯大,但要保持靈活思維》的文章中詳細剖析了這些問題。

在這篇報道中,米勒援引了多位谷歌員工和前員工的話,他們稱這家公司過於官僚和膨脹。她寫道,谷歌過去將工程師所從事的項目限制為10個,但近年來已經增加到20個,甚至40個項目。更糟糕的是,「工程師稱公司鼓勵他們更少地開發新產品,而是專註於現有產品的改進。」

除了官僚主義,到2010年時施密特領導下的谷歌還要應對另外一個大公司問題。它不再是矽谷的新興巨頭,Facebook才是。2007年,一位名叫賈斯汀·羅森斯泰恩(Justin Rosenstein)的產品經理從谷歌辭職,加盟了Facebook。隨後,他給自己在谷歌的同事寫信,稱Facebook就是「昨日的谷歌,一家正在改變世界的公司,一家規模仍然很小、每名員工都能對公司發揮巨大影響力的公司」。

到2010年,Facebook公司1700名員工當中,有142名從谷歌而來。在谷歌高管當中,公司的老化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出來。

2010年秋天,佩奇感受到了谷歌的這些問題。他還感受到另外一個令他更加擔心的問題。在施密特較為成功的任期內,該公司的進取心反而有所退步。

當年晚些時候,佩奇接受了史蒂芬·列維的採訪。列維問佩奇,他是否希望再次擔任CEO。佩奇給出了似是而非的回答。「我很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他說,「我覺得自己能夠在很多事情上發揮積極影響,這讓我感覺良好,我覺得這不太可能變化。」

隨後,他就走出了房間,採訪隨之結束。

但是一分鐘後,佩奇又回來了。他問列維:「我覺得人們並沒有從事具有影響力的工作。」他說,谷歌在有些事情的快速執行和規模發展方面做得並不夠好。

佩奇承認,谷歌搜索廣告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和持續的發展,這就像一個吸金機器,他心目中的英雄尼古拉·特斯拉就是缺少這樣的機器來支持自己的夢想。現在,他有機會做不同的事情。看到谷歌做一些進取心不足的事情,令他感到擔心。

這種沮喪之情在他2009年發表密歇根大學畢業演講時也能聽得出來。他對畢業生講到了他和妻子幾年前在印度的經歷。他們訪問了一個非常貧窮的村莊,那裡污水遍地,而且污水都感染了脊髓灰質炎,與奪走他父親生命的病一樣。

「如果脊髓灰質炎仍然持續,他會非常擔憂,儘管我們已經有了疫苗。」佩奇說,「人類即將消滅脊髓灰質炎,今年到目前為止只有328人感染。我們讓這一切來得快一些吧。」

2010年秋天,佩奇在一次產品評估會上公開表達了自己的沮喪之情。埃里克·施密特、布林、佩奇,谷歌的頂級高管,以及他們的代表共同出席會議。與平常一樣,佩奇安靜地坐在那裡看手機。一開始,一位高管介紹了一款幫助用戶找到恰當的線下購物商店的新產品。

這位高管正在介紹,突然佩奇打斷了他。「不,」佩奇直接說,「我們不做它。」

整個房間陷入一片沉靜。

「我們要開發的產品,應當是利用科技解決數億人面臨的大問題。」他繼續說,「看看Android,看看Gmail,看看谷歌地圖,看看谷歌搜索。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要開發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而這並不是。」佩奇並沒有大聲說話,他不需要這樣做。他所表達的信息已經足夠嘹亮和明確。

那年12月,佩奇、布林和施密特坐到一起進行了一次討論。在2011年1月20日的谷歌電話會議上,施密特宣布他將結束谷歌CEO生涯,這個職位將由拉里·佩奇重新擔任。施密特將轉任谷歌執行董事長。當天晚些時候,他發了一條Twitter消息:「成人監護再無必要。」

重新出山

佩奇帶著快速執行的決心重新擔任CEO。

首先,他對公司高級管理層進行了重組,親自負責了公司的大多數重要產品部門,包括YouTube、廣告和搜索,並且在每個部門頂層任命一位類似於CEO的經理。佩奇希望複製他和魯賓在Android取得的成功。

隨後,佩奇和谷歌終於對Facebook的威脅做出了回應,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網路Google+。到第一年夏天為止,谷歌依據統一、連貫的界面重新設計了所有產品。

2012年,佩奇斥資120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這主要是為了收購該公司旗下的大量專利,保護Android不受蘋果和其他公司的訴訟困擾。

谷歌進入了硬體領域,推出了Chromebook,這是一款基於谷歌操作系統的超輕薄筆記本電腦,以及用戶可以佩戴的計算設備,例如谷歌眼鏡。

到2012年底,谷歌開始在堪薩斯城安裝超高速光纖網路,為城市裡所有人提供免費的互聯網連接,而且速度比寬頻快100倍。

這些舉措震驚了世界,但沒有驚到那些了解佩奇的人。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是一個心懷大夢想的人,而且盡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快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2013年谷歌大會的問答環節,佩奇對與會者說,未來人們回顧今天的生活,就像我們回顧老祖宗每天用大量的時間來打獵和農耕一樣,感覺非常「瘋狂」。

2014年,佩奇的生活,與他12歲時所看的尼古拉·特斯拉傳記中的晚年生活截然不同。他並沒有生活在貧窮與漠視中,年僅41歲的佩奇,將在他的後半生投入數十億美元和無數的時間,完成他最狂野的夢想。

「你所想像到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是可行的,」佩奇在2012年對谷歌投資者說,「你只需要想像,然後為此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團隊不養聾子和啞巴,員工不善溝通,必須培養團隊溝通的四大原則
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告訴我們:成熟的人格到底是什麼樣的?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