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志氣的國家,是不會只把.338拉普阿彈給狙擊步槍用的!

有志氣的國家,是不會只把.338拉普阿彈給狙擊步槍用的!

【上期內容A:我軍新型合成營的主力防空導彈,連「冷漠」的它都不放過!

【上期內容B:【每月幀察台】華總的每月台灣軍情報告——201808】

某年月日,河馬發現頗有趣味的圖

作為一個煙鬼,河馬知道,香煙的硬盒尺寸,是有定數的:長88mm,寬56mm,厚23mm。所以粗略估算就能得知,這3枚看著有些眼熟的彈殼,是.338 Lapua Magnum級別尺寸彈藥的彈殼,公制國家則有將其尺寸換算後,稱8.6×70mm彈藥的(或8.58×70mm彈藥)。

對比下圖的5.56mm步槍彈,.458SOCOM步槍彈(可以裝入標準的AR彈匣)和.308溫徹斯特步槍彈,其尺寸是非常巨大的

這種彈藥源自芬蘭,是當下著名的高精度遠射彈藥。其威力居於各類12.7mm彈藥之下,但對比普通小口徑突擊步槍彈和中口徑全威力彈而言,這種彈藥又稱得上「威力巨大」;而因為佔據後發優勢,8.6×70mm彈藥在1989年設計之時就對精度進行了優化,使其精度遠在各種大口徑彈藥之上。因此,這種彈藥廣泛運用於各類遠程狙擊武器,基本以栓動為主。

各類5.56×45mm西方小口徑彈的彈藥性能(初速/槍口動能,使用20英寸槍管)

對比8.6×70mm(初速/槍口動能,使用27.5英寸槍管),可見其槍口動能是5.56彈藥的4倍

為了發揮其性能,武器尺寸是小不了的。比如AX338這樣的狙擊步槍,以27英寸槍管的配置,該槍長度達1250mm(QBU-10這樣的龐然大物,也才1350mm長)

為發揮其出色的遠射精度(在較好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射擊1500米距離上的人尺寸目標),栓動狙擊步槍是使用這種彈藥的主要武器。當然,也有一些半自動狙擊步槍使用8.6×70mm彈藥。更有志氣一點的,比如美國,就研發了使用稍短的8.6×64mm(.338 Norma Magnum)彈藥的大號中型機槍。

LWMMG,Light Weight Medium Machine Gun,有軍迷因此縮寫而戲稱為「老王摸摸狗」,空槍重10.9kg(不計入M192三腳架的5kg)

美軍的「老王摸摸狗」也曾經試驗過8.6×70mm彈藥(右邊3發),明顯可見彈殼長度的差異

主攻狙擊的8.6×70mm彈藥,自然大多是高精度遠射彈;如果要是用在「潑水」用的機槍上,那就要變成普通彈,追求「白菜化」。即使「白菜化」必然會帶來精度上的一點損失,其依舊優越的彈道性能和強大的威力,仍然是許多軍迷心馳神往的。

比如河馬有位朋友,因為他所知道所掌握的信息,就頗為豪邁地宣稱,使用8.6mm彈藥的武器,可以「一槍一個IV級(指身著IV級護甲的)小朋友」,還很不屑地指NIJ IV級防護材料面對8.6×70mm彈藥「就是紙」

相比現有的7.62mm和5.8mm機槍用彈藥,能夠有效毀傷身著IV級護甲敵人的8.6×70mm子彈確實是極大的誘惑

雖然河馬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運用全新的彈藥,對於任何軍隊來說,都會是慎之又慎的。但是河馬本人,也是一個8.6×70mm彈藥的擁躉,並且有著比一般擁躉更大的腦洞。

比如以前說過的那本小說寫完之後,河馬還寫過一些後傳練筆,其中的2號女主角,就是平時帶著一支8.6×70mm半自動狙擊步槍(加一個短管上機匣)進入戰場的。並且她會面對任務情況,拆下狙擊步槍上機匣,插上短管上機匣,作為超級突擊步槍使用——這也是模塊化步槍很理想化的運用方法。

……

她探出身來,左手手掌貼著窗框,將AFuAR(作者設定槍)搭在拇指上,對著敵方火力點位置連續射擊。

對於8.6×70mm彈藥而言,其龐大的裝藥量實在無法在短槍管中發揮,只能無奈地化作槍口焰,只見制退器中前方、左方、右方,狂暴地鑽出了大量火藥燃氣,形成了了長達米級,肉眼可見的巨大火團;奔涌的火藥氣體衝過制退器的孔洞,引發瘮人的嘯響,讓戴著降噪耳機的戰士們也不免咋舌,空氣中頓時瀰漫著發射葯未燃盡的粉塵,一旁廢墟殘牆上的積雪,竟被槍口衝擊波吹了個精光。

……

——小說某個片段

當然,這些只是寫小說時的腦洞罷了,我們還是回到現實中,把彈殼翻過來看看底部。

當河馬初見到了這樣3個彈殼,這三個彈殼底火的狀況啊,讓河馬張口來了一句超級冷的冷笑話,辦公室其他幾個人都沒有聽懂的那種——「卧槽這是要搞底火驅動自動方式嗎?」

河馬不止一次提到過,槍械設計大師約翰·康修斯·加蘭德,在他成名大作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被美軍選中成為標準武器以前,曾經頗為醉心於一種輕武器自動方式——底火驅動自動方式(Primer Actuated)。

底火後凸的示意圖

彈藥發射時,發射葯的能量雖然不是定向發散的,但槍膛支撐下的彈殼正常情況下又不會動(也可以出去,那就危險了),所以此時能量就是推著彈丸沿著槍管飛出去。而用其中部分能量推動底火,使之成為自動射擊循環的動力來源,就是所謂的底火驅動自動方式。

M1919全自動步槍(不是半自動),是加蘭德1919年9月5日獲得的專利,當時他在美國國家標準局(U.S. Bureau of Standards)擔任主計量員(Master Gauge)

M1920半自動步槍

M1921半自動步槍,使用5發內置彈倉

M1923半自動步槍,雖然相似程度與M1921很高,但是使用8發漏夾供彈,該型號最初是M1922,測試中型號稱T1924。以上四款槍,都是底火驅動的自動原理

100年前的世界上,自動武器方興未艾,連綿不斷的戰爭還在呼喚更強大的輕武器。當年輕武器諸多技術運用,遠未有今日之成熟(也因成熟而顯得有些無聊),當年的技術進步,其實或多或少也是摸索。

大家比較熟悉的導氣式自動原理,不熟悉我就簡單說明,紅色為火藥燃氣(不要去管黃色反向運動質量塊,那是平衡器),大部分推動彈丸飛出槍口,小部分從導氣孔衝出,推動活塞和槍機向後運動,促使槍機框完成后座、槍機開鎖、擊錘複位,而後在復進簧作用下,自動射擊循環

底火驅動自動原理啊,有個特點,就是省去了輕武器上活塞的位置,也不用在槍管上鑽導氣孔。向後凸起/彈出的底火,等於就是武器的活塞。

Gentlemen, this is your piston!

為了防止看不懂上面這個梗,我得加個類比

這個箭頭所指的內部,後面有套筒結構,是為活塞連桿(如果將底火視為活塞),伸出來的杆子是復進簧/主彈簧,射擊時底火彈出推動活塞連桿,使得槍機解鎖

如果不把底火視為活塞,這個圍繞擊針的圓型面,就是活塞本體

確保槍機偏移閉鎖的閉鎖塊

因為是槍機偏移閉鎖和底火驅動自動方式,所以該槍的槍膛與槍管也非常簡單,就一根管子,沒有閉鎖台肩,沒有額外的連桿或活塞桿

說了這麼多,這種看著十分奇思妙想的底火驅動自動方式啊,加蘭德最終也是放棄了。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首先,在1925年,.30-06彈藥換了發射葯,雖說膛口初速沒變,彈種沒變,動能沒變,但是燃速變慢了,更換後的IMR(Improved Military Rifle powder,改進軍用步槍發射葯),能更加穩定、逐漸加速地將彈頭推出槍管。

IMR發射葯

但是整個武器的膛壓曲線變了,新彈藥導致的結果,就是原本經過精密計算,正好可以讓武器進行自動射擊循環的能量變了……於是這些底火驅動自動方式的半自動步槍,就無法用新彈藥穩定工作,經常停擺。

這就是輕武器設計與製造,乃至槍彈配合中,極其、極其重要的一點,這些數學計算,是非常緊要的,是看不見的核心要義!彈藥的變化,對這種原本數學計算的影響,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槍的核心,永遠是彈

雖然河馬是個文科生,但也知道IMR發射葯的介入,會導致原本的自動機質量、自動機行程、槍機開鎖和閉鎖的速率和穩定狀況(抽殼過快會拉斷殼;槍機復進太強來回彈可能導致閉鎖不到位,此時擊發非常危險),都需要重新調整。這種調整,無限趨近於重新設計一種全新的武器了。

而且,美軍為了確保機槍能正常發射彈藥,將新彈藥的底火固定得十分牢固——機槍,尤其是彈鏈機槍,在將彈藥供入武器之前的晃動是非常大的;如果採用底火驅動自動方式,由於底火設計得比較松,就可能被甩出去,導致機槍射擊故障。

現在一般彈殼底火槽周邊的小褶皺,就是固定底火用的,底火固定了,那麼底火驅動自動方式,就沒戲唱了

所以加蘭德對底火驅動自動方式的熱衷,在這些型號的武器之後,終於結束,開始運用導氣式自動原理(先是槍口集氣,後來是活塞長行程導氣),算是走上了比較常規的道路。而他在早期作品中展現出來的專業與才華,對他後來揚名天下,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如今早就沒有什麼底火驅動自動步槍了。大家要是能看到底火外凸啊,那可是個危險的特徵:膛壓過高。

左邊是正常擊發後的底火,右邊底火開始向外凸出,是膛壓過高的表現

這種程度的外凸,我們就要說,這是膛壓過高了

底火驅動自動方式啊,有時4是有底火整個飛掉的情況,這也是膛壓過高

這也是一種,膛壓過高的表現

大家再看一遍這3枚彈殼,可以說膛壓非常強了,而且3枚彈殼上,都能看到抽殼鉤的痕迹(藍色箭頭)——一般射擊時,槍機頭支撐著彈殼尾,膛壓過高時,彈殼尾部就會猛烈撞擊抽殼鉤位置,留下痕迹,雖然可能是彈殼所用銅材質較軟,但是綜合底火後凸的情況來看,是膛壓過高的表現

畢竟前面說的底火驅動自動方式,只是河馬突然一時興起想搞的科普。現代輕武器,已經不玩底火驅動自動方式了……但說到底火,這種8.6×70mm的彈殼,也有一種迥異於西方同口徑彈藥的特點。西方的.338LM,底火都是比較大的底火(large rifle magnum)。

西方.338彈藥,底火跟14.93mm直徑的彈底對比,顯得比較「正常」

而中華煙盒前的8.6×70mm彈藥,其博爾丹底火就像是把普通彈藥底火換到8.6mm彈殼尾部那樣,顯得特別小。可以說,這幾個8.6×70mm彈藥的彈殼,透著濃重的試驗批次味道。

有彈殼,還能看出膛壓過高,裝葯過強,說明「其志不在小也」,當然也說明比較缺乏生產製造這種彈藥的經驗;其配套彈頭的具體狀況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彈種?畢竟沒有圖片,河馬就算再擅長「幀察」,也無從得知。

不過啊,都說美帝很有志氣,在搞LWMMG;

聰明的,你告訴我,美帝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有志氣的國家嗎?

夏天太熱,露趾的涼鞋又不是自己的風格;

溯溪鞋?雖然城裡沒那麼多自然水體,當做長得不像涼鞋的涼鞋穿,亦可賽艇!

感謝新老朋友鼎力支持,我們會再接再厲,希望您的打賞變本加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基幀察站 的精彩文章:

別了,安東諾夫:從靜力機到運20A看「胖妞」的女大十八變
國際軍事比賽-2018,這些中俄裝備將與出征將士並肩戰鬥

TAG:揚基幀察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