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政府是如何監管互聯網金融?有何可借鑒?

美國政府是如何監管互聯網金融?有何可借鑒?

在上周二(7月31日),美國貨幣監理署(OCC)表示,將開始接受FinTech公司的國家執照申請。這也是FinTech公司首次得以接受聯邦監管。OCC這一舉措受到了來自 OnDeck Capital、 Kabbage 和 LendingClub等公司的強烈歡迎,因為美國實行雙層(州、聯邦)、多極(許多監管機構)的監管框架,十分不利於FinTech公司開展業務。FinTech本身就是跨區域、跨行業的,一些公司只好到不同的州和不同的監管機構同時申請許多牌照,此舉能讓他們在單一執照和監管體制下在全國運營。

這一決定也得到了美國財政部的支持。財政部表示,OCC牌照可以支持非銀行金融機構並扶持科技驅動的創新。但財政部認為不應允許FinTech公司使用此類牌照接受政府擔保存款。政策目前已經生效,OCC將從即日起接受非儲蓄性FinTech公司申請特殊目的國家銀行執照。十年前,P2P進入中國之際,美國的FinTech監管也處於不完善狀態。行業除了面對雙層監管機制的制約,還有公平正義原則對數據的限制、相關法律對於模型方法的隱性限制。如今中美兩國P2P行業呈現不同的局面,差異體現在什麼方面?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規模更大,在一些技術領域比如支付處置能力等也更領先。這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原因:市場空白大、技術發展快和監管適度。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普惠性也十分突出。但行業發展不平衡,比如第三方支付相對發達,網路貸款比較混亂、股權眾籌基本沒有做起來。未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可能會呈現多樣化,既有大而惠,也有小而美;

美國的監管框架,一方面消除了金融科技領域的一些潛在風險,另一方面也極大地限制了這個行業發展的空間。顯然,在風險控制方面,我們應該向美國學習。但我們也應該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客觀地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實實在在地滿足了實體經濟的一些需求,在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顯。同樣,如果對數據管制過嚴,大數據分析就無從談起,但如果聽任商業機構任意侵犯個人隱私,也會釀成嚴重後果。因此,監管政策的核心是要平衡創新與穩定之間的關係,既保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又不造成重大的金融、社會風險,起到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

近日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以下簡稱FCA)針對運行一年多的「監管沙盒」機制給出評估報告,其結論顯示「監管沙盒」通過促進市場有益的競爭競爭,為消費者和其他金融服務用戶帶來更好的價值。一些指標表明,「監管沙盒」開始對現有金融服務的價格和質量方面產生積極影響。例如,不少企業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跨境支付,為消費者帶來縮短到賬時間和降低匯率等顯著好處。還有一些機構測試讓消費者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支付、登錄和驗證身份,或是將面部識別技術應用於投資顧問領域的風險評估服務。FCA希望並鼓勵在「監管沙盒」的有益創新能走向市場,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福利。無論是哪種方式,都要求監管部門和從業機構密切合作,因為對雙方來說,這都是一個新的實踐。


雖然美國的金融科技行業沒有做得特別大,但基本的監管框架也保證不會出現大的風險。金融安全是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判斷風險隱患和保障金融安全十分重要。因此,金融業是經濟體系中受到嚴格監管的部門。這一點,對間接融資如銀行業和保險業是如此,對直接融資如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同樣是如此。從這個角度看,雖然我國的監管政策對P2P網貸平台定位為信息中介,但備案制是否足夠?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進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實行備案制的前提下,還需要制定一些什麼樣的監管措施,防範潛在的風險?

歸根到底,不管互聯網金融做了什麼樣的創新,其所從事的業務在本質上就是金融,而金融就需要嚴格的監管。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還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業務跨區域、跨行業,風險傳導既快又廣,二是互聯網金融業的一些參與者識別與承受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因此,對互聯網金融公司實行牌照管理就變得尤為必要。現在再看過去幾年發生的一些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風險案例,如果有基本的資質審查和日常的監管程序,這些風險有可能是可以得到避免的,至少風險不會變的這麼大。

對於互聯網金融要實行牌照監管的建議,無論在業界還是在監管部門都有些不同的聲音。業界的擔憂是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來管理互聯網金融行業,創新也就無從談起。監管部門則擔心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監管每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這兩個擔憂都是有道理的,政府可能需要大幅度增加監管部門的編製和經費,而監管部門也應該有條件地支持金融創新。既然要實行牌照管理,就要發牌照。監管部門嚴控投資公司牌照,造成了很多做智能投顧的公司無證上崗的現象。這是非常不利於行業發展的,既然要管理,就應該明確門檻,給符合資質的公司發放牌照。而對於無牌照執業的公司應該堅決取締,否則有法不依,後患無窮。對於一些已經發出去的牌照,卻又沒有很好展開業務的公司,應該及時收繳牌照,這個問題在第三方支付領域比較普遍,牌照變成了一些公司尋租的工具。對於一些尚未建立明確的監管政策框架的業務(比如股權眾籌、資產管理)也應加快制定規則,為實踐中已開展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劃清合規邊界,避免業務跑偏異化。


牌照管理只是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有效監管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加強事中與事後的監管。除了銀行和保險,互聯網金融的大多數業務都具有明顯的直接融資的特徵,即參與者自主決策、自主承擔後果。而對直接融資的監管有兩個基本要求,第一是增加透明度。金融交易最大的困難是信息不對稱,個體市場參與者很難充分了解一個金融交易和一個金融產品的方方面面,監管政策需要幫助解決這個問題。監管政策對傳統金融業的財務報表和其它信息披露要求,都是為了提高透明度。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該採取類似的措施,除了類似的報表和披露,由於互聯網金融的流程往往更加複雜、隱秘,應該考慮實施穿透式監管,清楚地展示資產管理、第三方支付和保險等業務的資金流向,保證合規、透明。

第二是的「投資者適當性」,這主要是因為並非每一個金融產品都適合於每一個市場參與者。比如,如果一個金融機構將大量高風險的金融產品賣給風險承受力非常低的退休人員,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近期受到很多詬病的「校園貸」的一個問題就是變相地放「高利貸」給沒有穩定收入的學生,這跟2007年以前美國盛行的「次貸」沒有根本差別,後來造成了嚴重的次債危機。像這樣很容易造成嚴重金融甚至社會問題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理應受到監管部門的「懲處」,雖然我們也承認,並不是所有的「高利貸」都是不合理的。

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數字貨幣(ICO)業務是另一個的例子。而判斷一筆金融交易合理不合理,從監管的角度考慮,除了看是不是合規,另外就是看「投資者適當性」原則。


互聯網金融基本上都是混業監管,這跟我國目前實行的分業監管的政策框架並不匹配。而在一些領域比如P2P網路貸款平台,實行銀監會和地方金融辦(地方金融監管局)雙頭監管的體制,這樣的格局,既是中央、地方各司其職的要求,也是中央監管部門在資源約束下的選擇。但事實上,互聯網金融公司跟傳統的小貸公司並不一樣,一旦業務平台建立起來,其業務不會局限在獲取牌照的地區。

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應該考慮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框架內設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協調機制,這樣起碼可以保證「一行三會」和地方金融監管局一致行動,互相配合。二是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和政策。無論監管政策實施主體是「一行三會」還是地方金融監管局,標準應該是全國統一的。否則的話,容易造成監管政策的窪地,鼓勵監管套利,而任何金融風險的後果依然會是全國性的。三是不應重複美國各州獨立發放牌照的做法。各省市單獨發牌照,對傳統金融機構尚且可行,對互聯網金融機構就非常不合理。


即便在美國,P2P網貸平台作為純粹的信息中介也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客觀事實是,任何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在網貸平台上投資,肯定是要同時考慮產品與平台的信用的。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投資者不可能對分散、小額的投資逐個做甄別,最後只好主要根據平台信用來做投資決策。我國的信用文化尚不發達,純粹的中介平台實施起來就會更加困難。

P2P借貸設計思路的小額分散技術上講只能分散平台內不同借款人間的個體風險,而金融自身的風險,則無法通過在平台內的小額分散消除。所以,監管政策定位網貸平台為信息中介,強調不能做資金池,沒有期限錯配,要求資金託管,這些安排可以減小擠兌的風險,但從美國P2P的發展教訓可以看出,在借貸風險爆發的情況下,由於對平台的擔憂可能導致後續資金枯竭,造成平台的萎縮。美國P2P的發展值得我們借鑒,一條路是逐漸向銀行模式靠攏,發展穩定的資金來源,另外一條龍是更多的轉向市場貸款,即以吸收機構投資者的資金為主,或者轉向網路小貸公司的模式,通過ABS、債券等產品在市場融資。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發揮作用。首先,行業協會連接在監管與從業者之間,有利於二者信息溝通。由於一行三會自身很難打通,行業協會可以有效地互聯網金融公司與監管機構間進行信息傳遞與效果反饋。其次,行業協會可以使得監管政策的落地更加平緩。行業協會在政策制定與執行中,起到了緩衝層的作用,對於行業的平穩過渡,有著重要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速昌金融 的精彩文章:

用數字貨幣做「現金貸」,是繞監管,還是駛入新藍海?

TAG:速昌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