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面前,也不是一直要跪著
最新
08-17
「
在皇帝面前不跪,需要多大的膽量?
」
唐朝之前,有道是:三公坐而論道。比如說在漢朝,如果做到了司徒、司空或者太尉這個等級,在皇帝面前是有座位的。而到了唐朝,雖然沒有了三公,但是三省的長官,也就是中書令、尚書令和侍中也是有座位的。
但是這個規矩,在兵荒馬亂的五代沒有破掉,但是在宋朝的時候壞掉了。怎麼壞的呢?主要還是因為宋太祖的狡猾。
話說宋太祖黃袍加身得了天下,但是前朝的官員,上到宰相范質和王溥,下到小兵,基本都留用了。有一天,宋太祖對范質和王溥說,『我眼睛模糊,看不到,麻煩把奏章拿過來。』
范質和王溥就站起來遞奏章,這個時候宋太祖使了一個顏色,讓小宦官把座位搬走了,范質等人畢竟是前朝舊臣,心虛不敢爭辯,從那以後,宰相站著和皇帝說話就成為了例子。
明清則是延續的元朝的制度。元朝的宰相對皇帝有人身依附關係,見了就要下跪。明朝雖然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也沒有了皇帝對臣子的主奴關係,但是在這些尊崇皇帝、貶抑臣下的禮節上,一點也不含糊,全部的繼承了下來。所以明清的宰相,即便是內閣大學士或者軍機大臣,對皇帝奏事是要跪著的。比如在明神宗萬曆皇帝實錄裡面的一個場景:
時天語諄諄,二臣將起複止,叩頭者三四次。
皇帝不停的說話,但是只要皇帝一說話,宰相就要下跪,剛剛要起來,皇帝又開始說了,於是宰相只能又跪下聽皇帝說。
-END-
經史通義
輕鬆讀經濟
愜意觀歷史


※劉備託孤諸葛亮的幕後
※如果劉禪堅持不投降,三國格局會如何變化?
TAG:經史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