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紅」不顧勸阻執意懷孕,醫生:以愛的名義綁架我們

「網紅」不顧勸阻執意懷孕,醫生:以愛的名義綁架我們

8月10日,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官網詳細公布了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的救治過程。此前兩天,手術主刀醫生、該院副院長陳靜瑜在長篇博文《沉重揪心的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中寫道,希望此類手術僅此一例。

重病患者:

不顧危險執意懷孕和分娩

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患者是一位42歲、被確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伴肺動脈高壓」的女性。懷孕初期,產科專家、多學科聯合會診意見等都不支持患者繼續妊娠和分娩,患者卻執意懷孕並在網上高調宣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婦產科主任張軍教授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此類患者死亡率極高,妊娠時患者體內的血流動力學會發生改變,將造成肺動脈高壓加重,心排出量增加,最終導致右心功能衰竭和全心功能衰竭。對於胎兒來說,會由於孕母的低氧血症,造成死胎、生長受限、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

她對所存在的危險是清楚的,但她仍舊心存幻想。」無錫市一位婦產科大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肺動脈高壓是妊娠禁忌症,其實很多患者是聽從醫生建議的,但對這種罔顧醫學科學一意孤行的行為,醫院難以拒絕救治,而且還要盡全力救治。

患者不僅將醫院的專業意見拋諸腦後,還「先聲奪人」利用自己網紅的身份,通過視頻表示自己如果能生產成功,將給所有的肺高壓患者帶來希望,「他們還有什麼不敢結婚、不敢戀愛、不敢生孩子的呢。」

她甚至在視頻最後聲稱希望尋求幹細胞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方法。而進行幹細胞研究的專家表示,目前極少有這方面的研究。

6月16日,無錫市人民醫院為她剖腹一子;

6月27日,醫院又為其進行了心臟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肺移植術;

8月10日,她拿命搏回的孩子從早產的2斤多長到4斤,當天安排出院。

主刀醫生:

這個手術讓我沉重、揪心

最終挑戰了醫學極限,成功幫助產婦產下孩子的主刀醫生陳靜瑜卻一點也不開心,他認為產婦是以愛的名義綁架了醫院和醫生,希望這類手術今後永遠不再有。

他的一篇《沉重揪心的世界首例產婦肺移植》的文章被網友相繼轉發。文中他寫道:

完成世界首例肺動脈高壓產婦肺移植,作為主刀醫生我卻一點也沒有開心的感覺。這一例手術對我及我的團隊、無錫市人民醫院、甚至整個無錫、江蘇衛生界而言都是沉重、揪心。

醫學是科學,疾病的轉歸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42歲的患者懷孕初期不聽醫生苦口婆心、反覆多次的勸阻堅決要求生孩子,而且在網上高調宣布懷孕生子,差點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為了拯救母子,為了不讓孩子一出生就不至於沒有母親,醫生的職業道德所驅使,我帶領肺移植團隊本著盡最大可能挽救她的想法決定冒險給她產後做修心換肺的手術。

從孕婦的角度出發,她是所謂「以愛的名義」要生孩子,但實際上確實是以愛的名義綁架了醫院、綁架了醫生。醫生一心赴救是天職,但此病例全世界絕無僅有。國外的醫患關係,病人會非常尊重醫生的建議,絕對服從終止妊娠,否則醫院醫生均可以拒絕為她服務,在國外絕對不可能有這類的病例出現。

業內觀點:

希望醫患共同尊重生命和科學

有專家認為,這是一種罔顧科學的投機心態,對病友也是極危險的誤導。

「我們搶救過很多嚴重的妊娠心衰、妊娠合併心律失常患者,但是對於妊娠合併肺動脈高壓,我們束手無策,它是妊娠合併心臟疾病中最危險的情況。」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燕榮在科普文章中介紹,歐洲和美國的指南均把肺動脈高壓列為妊娠禁忌。

資料顯示,歐洲心臟病學會指南、國際肺血管病研究所共識等都明確表示,肺動脈高壓患者應考慮永久避孕。「臨床指南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積累而成,時間跨度多為10—20年。」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研究所主任助理張烽介紹,不同專科有對應的指南,多為領域內多名公認的行業領軍專家參與制定,根據研究文獻、結合臨床經驗等討論形成。「指南的發布是慎重的,會先形成初稿,然後綜合多地醫生的意見修改完善。」

臨床指南在醫療實踐中扮演著「教科書」的角色,「可以有微調,但大原則不能動。」張烽表示,也有一些行業共識,通過權威雜誌發表,也可用於指導臨床實踐。醫療科學的科學性從框架性的臨床指南的制定與執行可見一斑。

對於此類案例,科學性的指南不支持,事實也無情。張軍和劉燕榮均列舉了多例妊娠合併肺動脈高壓患者的死亡案例,無法「討價還價」,也印證了無錫市人民醫院在文章結尾處強調的這一案例「難以複製……希望醫患共同尊重生命、尊重科學,讓生命更健康」

專家點評:

拿自己和親人的生命「撞大運」

(點評人: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 王月丹)

這是一個有太多運氣成分的案例,無法複製。首先,整個過程中的醫療資源在我國乃至世界是非常罕見的。其次,僅等待11天就獲得合適的供者肺源,更是巧合,而依據臨床案例,若等待肺源超過30天,靠體外人工肺的患者將難以存活。何況風險猶在,雖然對極早產嬰兒的救治完善了其本應在體內的發育,但後續如何仍不得而知。

拿自己和親人的生命「撞大運」有悖科學精神!經驗醫學以臨床療效觀察的經驗和推論為依據,循證醫學強調全面的、大樣本的、科學的實驗,而未來的精準醫學,更是以分子層面的基礎研究為依託。無論醫學發展到哪個階段,「唯實」都是其能夠施治於人的根本。帶有投機色彩的「撞大運」是與科學精神的對立,當「投機」成功,其撼動的可能是醫學實踐在人們心目中的根基地位。

你怎麼看?

來源|綜合科技日報(kjrbwx) 作者 張佳星

編輯|羅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