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相信這些照片都是用手機拍的嗎?

你相信這些照片都是用手機拍的嗎?

你手機里的(攝影師)男朋友,就在一張王義博。

手機作為攝影設備的半壁江山,也有個類似「奧斯卡獎」的評選,通過全世界範圍內投稿的方式,選出不同類別的優秀作品,讓大家一年一度地懷疑自己用著假水果,假愛拍的,假愛塔尺(如果你還有愛泡也算上)。

今天咱們就去看看2018年,哪些照片在IPPA獲了獎,捎帶手分析一下,人家的作品哪兒好,大概是怎麼拍的,為你朋友圈裡的九宮格添磚加瓦。

「2018 Winning Photograph」

大獎&年度攝影師

Jashim Salam來自孟加拉國

在孟加拉國的烏希亞拍攝

《Displaced》

作者自述:「Rohingya的孩子們在孟加拉國的一個難民營附近,觀看關於健康與衛生的影片。」

我的看法:這張照片可以歸為紀實類,也就是攝影大師布列松經常提到的「決定性瞬間」,此時此刻孩子們的表情,周邊的環境,甚至太陽即將落山灰嘰嘰的晚霞,一起組成了不能重複的瞬間。

不知道為什麼,藍色遮陽棚上面民政救災四個漢字,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力量。

「2018 年度攝影師」

1stPlace

Alexandre Weber來自瑞士

在巴西薩瓦爾多城拍攝

《Baiana in yellow and blue》

作者自述:「這張照片拍攝在巴西東部的城市薩爾瓦多,一輛卡車開過之後不由自主地拍了照。這位女士穿著傳統的服飾baiana,正在她的工作間隙照看著卡車。」

我的看法:顏色搭配非常舒服又沒有很高飽和度,藍色和黃色是一組對比色,大家在拍攝的時候也可以選取對比色構建自己作品的色彩體系。比如紅配綠,黃配藍之類的。有一張色卡可一給大家參考。需要注意的是色彩上的搭配和比例上的搭配,點睛之筆要得,大面積強姦視線的要不得。

這張照片大面積的藍和小面積的黃,既搶眼又不膩得慌,白色的上衣和黑色的室內又拉開了反差和層次,地面提供了中性灰,可以說在分布上也是很合理的。

2ndPlace

Huapeng Zhao來自中國

在中國山東煙台拍攝

《Eye to eye》

作者自述:「我在海邊散步的時候遇見了這個男孩,當我嘗試給他拍照的時候,他把抓到的魚放在了眼睛上。」

我的看法:黑白照片是一種提煉,它摒棄了色彩帶來的區分度,用灰階展示生活。黑白照片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使每一個曝光所產生灰密度,均勻分布到曲線上。有最黑的,有次黑的,有中灰的,有淺灰的,也有近似於白色的。一張黑白照片若要顯得高級,必須做到兩點,細節豐富和過渡自然,而且不能有慘白和死黑。

海邊反光強烈,就算在照度不很足的情況下,天空和水面的反光也非常容易過曝,這張照片控制得很好,小男孩的黑頭髮有細節,天空和海面也沒有拍ci掉。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但技術上沒毛病。

3rdPlace

Zarni Myo Win來自緬甸

在緬甸的仰光拍攝

《I want to play》

作者自述:一個失去左腿的男孩看著他的朋友們玩兒足球。他說如果可以的話,他也想加入他們。

我的看法:對比強烈的照片不一定是好照片,但是好的作品,一定有獨有的節奏和深層的內容。失去腿叉腰安靜站著的男孩,跟三個充滿動勢的朋友和一個飛起的球這種對比很難不吸引人的眼球。我忽然想起了若干個版本之前的漢語字典中,有一個關於「前途」的造句——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實話說我不喜歡這張照片,雖然作者沒有拍攝失腿男孩的臉,但這個背影,也很讓人難過。生活已經夠苦了,還是要多看點甜。

「抽象類題材」

1stPlace

Glenn Homann來自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拍攝

《Corrugations》

作者自述:「本來想在一個雜亂的工業空間拍點照片,可是發現沒啥好拍的,沮喪之時我開始關注細節。於是就有了這張簡單而醒目的黑白紙張邊角料照片。」

我的看法:其實抽象類的選題並不好拍,記得在攝影訓練的時候,曾經有意想要拍點抽象風格的東西。當你舉起相機,你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太真實太具象了。尤其是全景深的創作,不像刻意用焦外模糊處理掉一些零零碎碎,又要符合一定抽象概念上的要求,非常難。

抽象的意思,就是讓觀賞者忘記拍攝者原本拍攝的物體是什麼,如果不說,你能看出來這些是卡紙的邊緣嗎?如果沒接觸過紙箱,或者沒有觀察過紙板子的側面,不是那麼容易聯想到的。這些線們看起來很像寄生蟲吧哈哈哈哈,豬頭絛蟲什麼的。很贏。

第二三名就不寫了,要不然這推送也太長了。大家想去看各個類別的一二三名照片,可以去網站看,底下就有分類。或者想聽哪張照片我的評價,就留言告訴我。

「動物類題材」

1stPlace

Robin Robertis來自美國

在加利福尼亞的卡爾斯巴德拍攝

《「Django」 Old man baby dog 》

作者自述:「這是一隻來自少林寺的梗犬,出生在中國湖南北部的一個佛教寺廟。Django(狗名)喜歡在海灘上散步個不停,還喜歡聽邁爾士·戴維斯的歌。」

我的看法:毛髮的質感是這張照片的亮點,隔著屏幕你也能感覺到這狗油了吧唧濕乎乎熱乎乎的觸感,這其實也提供了扁平空間的影像與三次元人類的鏈接感。影像的魅力就來自於此。

可能加上少林寺,海灘和聽黑暗王子唱歌的背景故事,更讓Django的眼睛中產生靈魂吧。其實觀看著和拍攝者和被攝主體之間,能固定下來體會到的情感表達不到30%,剩下的完全靠個人經歷和符號的提煉。對蒙太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了解一下愛森斯坦(不是愛因斯坦)的《戰艦波將金號》,或者格里菲斯。

「建築類題材」

1stPlace

Massimo Graziani來自義大利

拍攝於義大利的羅馬

《Rampage》

作者自述:「從羅馬到阿萊格里的樓梯坡道。」

我的看法:在拍建築的時候,除了表現宏偉盛大光輝挺拔奇異之外,很多作品都著重於它們的內部結構。樓梯其實是一個非常好表現的場景,既有蜿蜒感,又有縱深感。不過多數的樓梯或者通道,照度都不太夠,很容易拍出來黑乎乎。而採光特比好的這種建築連接組件,有沒有明暗的變化,很容易無趣。

這張照片好看的點就在於,有燈光照亮每一個迴廊,並且完完全全不漏光,與沒有被光線照射到的黑暗既有對比又形成節奏,很想知道最深處的黑裡面,究竟藏著什麼。

「兒童類題材」

1stPlace

Melisa Barrilli來自加拿大

拍攝於加拿大多倫多

《Spray Fury》

作者自述:「我的女兒穿著芭蕾緊身衣,正在用噴壺噴兄弟姐妹和她自己。」

我的看法:小孩兒和老人是比較容易出片的兩個題材。初學者不建議從他們拍起。因為小孩兒一旦放開,有很多奇思妙想和誇張的神情;老人不管是皺紋還是歲月的痕迹,也很容易拍出歲月的滄桑。所以在練習抓住人物神態和閃光點的時候,是不合適做模特的。

這張照片中的粉色和藍色構成了很高級的質感,動勢和構圖也很舒服。

「花類題材」

1stPlace

Alison Helena來自美國

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芭芭拉拍攝

《Light》

作者自述:「在雜貨店做完每周採購後回到車上,看見了奇妙的光照在花跟牆上。」

我的看法:這張照片如果不是刻意調整到這個色彩傾向,那麼我推斷拍攝的時間正式太陽將落未落之時。陽光的角度很低,通過也大氣層和雲層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的散射和折射,色溫也與白天不同,光比有些大但是可控,真的是一個拍照的magic time。不管人像還是景色,在這個時間段拍,都會有奇妙的不同的發現。

這朵小花很美,主體和客體和背景的搭配都和諧,流露出靜謐的美。實話說我不喜歡那種一朵白蓮花或者紅牡丹在全黑的背景中傲然開放的老法師照片,失去了蓬勃的生命力,只有扭捏的美。(勿噴,你喜歡自己留著當桌面)

「景觀類題材」

1stPlace

Charles Thomas來自美國

在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之間拍攝

《Human vs. Nature》

作者自述:「我一直對飛機窗外的景色著迷。今天下午,我從拉斯維加斯回程,超級幸運地選擇了一個靠窗的座位。窗外的風景,慢慢地從城市景觀,變成了一排排的郊外住宅,再到超現實主義的沙漠景觀。」

我的看法:低空飛行的時候,很容易給人一種上帝的視角,審視世界的感覺。在拍攝這類照片的時候,光圈一定不要大,在保證曝光的前提下,把鏡頭範圍內所有的景物都拍得清清楚楚。

這張照片妙在狂沙韻律的動人,雖然只是凝固在一刻,有公路的對比,有蜿蜒的沙丘,完全可以想像出黃沙滾動的狀態。

「生活方式類題材」

1stPlace

Natalia Garcés來自西班牙

在馬德里的埃納雷斯堡拍攝

《Mrs. Sancheski》

作者自述:「今天舉辦了我的第二次展覽,氣氛很好,也來了很多朋友。Sancheski夫人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獨特,都市又時尚。」

我的看法:這張照片,有點類似「當代藝術」這個體系里的風格。曾經有一段時間《新周刊》用這種路數比較狠,現在不看了不知道。「當代藝術」作為一個攝影中的門類,90%的人不理解。大眾覺得好看的那10%,還真的算不上純粹了。

地面的紋理,滑板的紋理,鞋子的質感,襪子的圖案,褲子的細節,都清晰可見,它們在順序之間有一種呼應的和諧感,品類的衝突感。把這張照片放在生活方式類別里,是非常合適的。因為每一個元素,都在用符號化的語言,大聲地喊出女主人的生活方式。

「自然類題材」

1stPlace

Sukru Mehmet Omur來自法國

在法國圖盧茲拍攝

《Morning Fog》

作者自述:「無。」

我的看法:晨霧一般都是拍虛無縹緲,影影綽綽。選擇暗調子來表現霧,本身就非常大膽。羊非常棒,既提供了反光,戳破了黑漆漆的草地,又都在各自合適的位置,向大樹走去。這種時機只能等和碰,因為羊不可控。我的辦法是多拍,最後選一張最好的。

「新聞/事件類題材」

1stPlace

Mohammed Badra來自敘利亞

在敘利亞的杜馬拍攝

《Iftar Amongst the Ruins》

作者自述:「在轟炸的間歇,敘利亞人聚集在一起,擺起了長達1200米的長桌,準備了齋月齋祭結束後的晚餐。」

我的看法:不管戰爭給人的傷害多麼大,信仰和生命無法中斷。

「全景類題材」

1st Place

Mateusz Piesiak來自波蘭

在冰島拍攝

《Icebergs》

作者自述:「夏天,冰島的太陽幾乎整天都在地平線上,冰川與大西洋相遇。」

我的看法:拍攝大自然,真的要到實地去,不同時段不同角度不同光線,觀察每一個變化,留下最美的時刻。拍攝雪景和冰景的時候,一定要增加一點曝光,不然按照雪和冰來曝光,白色的雪就會被拍得灰灰的,不晶瑩剔透不純粹。

這張照片呢,腦海中的白冰已經成為了藍色,與天空中霞光的橙色成為了一組對比,很震撼。有同學會問,你不是說應該加曝光讓雪或者冰成為白色嗎?我說的是光線充足的情況,太陽快落下的時候,你去看看冰和雪,真的是泛著藍呢。

「人物類題材」

1stPlace

Jonas Wyssen來自瑞士

在巴西伯南布哥的海灘公羊拍攝

《Posers》

作者自述:「巴西的遊客在小小的教堂前擺pose拍照。」

我的看法:對稱是攝影技法中很常見的一種構圖方式。椰樹,煙囪,房子,窗子,姿勢,甚至矮牆和台階,甚至男士為女士拍照的傾斜角度,都以一種軸對稱的方式存在。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也可以找到這些對稱中,包含的有趣。在對稱構圖中,起碼要有一條線,是跟畫框平行的。

「肖像類題材」

1stPlace

Scott Woodward來自新加坡

在泰國蘇林拍攝

《Salamah》

作者自述:「戴著手工雕刻的木製潛水鏡的Salamah,是Moken村的一位老人。我們所在的Au Bon Yai是個小島社區,由三百名在泰國攀牙灣外的海洋吉普賽人組成。」

我的看法:一般拍攝肖像,不會用廣角鏡頭這樣懟著人臉拍,因為臉會走形。除非,這個人非常有特點,或者想要窄窄的臉。這張照片為了拍清楚木製潛水鏡,選擇了誇張的方式表達,質感和細節都處理得很好。

如果你也想拍這樣的照片,在選擇背景的時候,要注意不能雜亂。光線最好是順光,更能展現細節。

「其他類題材」

1stPlace

Amy Nelson來自美國

在北卡羅萊納懷特兄弟國家公園拍攝

《Sky Portal》

作者自述:「我在北卡羅萊納州Kill Devil Hills舉行的第三十九屆懷特風箏節上拍下了這張照片,那兒有30英尺到100英尺大的風箏們,飄在雲雨中。」

我的看法:雖然環境很壓抑,但不知道為啥,我在這張照片中看到了清新。也許是風箏飛的位置,逐漸晴朗來臨了吧。在構圖上是完整的,有地面和塔的呼應,才能表達天空和風箏的高遠。

「靜物類題材」

1stPlace

Fiona Bailey來自英國

在英國倫敦拍攝

《Diner》

作者自述:「無。」

我的看法:色彩飽和但不讓人討厭,線條的流動也很有趣,有美國八十年代的摩登感。在拍這種基本都是曲線元素的照片時,一定要有一點點標準的參考線,給觀看照片的人空間上的參考,不然會煩躁and暈。

「日落類題材」

1stPlace

Sara Ronkainen來自芬蘭

在芬蘭拍攝

《Dandelion sunset》

作者自述:「芬蘭的中部,夏天很長,夕陽很美。一天傍晚,我在湖邊散步,看見蒲公英漂浮在微風中。於是我挑選了一個,舉起它當成過濾器,捕捉到了太陽發出的最後一縷陽光。」

我的看法:拍日落可不一定真的拍太陽,就像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每天在ta面前念叨著我愛你。日落的美跟愛情的美,都需要環境襯托。

「旅行類題材」

1stPlace

Anna Aiko來自日本和法國

在蒙古拍攝

《Silk Road》

作者自述:「這張照片是我在絲綢之路的旅程上拍攝的,那是我到達戈壁灘的第一天。蒙古司機和嚮導都迷路了,而我們在這塊以恐龍第一遺址而聞名的土地上找回了方向。在廣袤的沙漠中,平原與山脈的氛圍十分神奇。」

我的看法:喜歡這個恐龍,喜歡這樣的天氣,喜歡陽光和恐龍的質感。

樹林類和系列類兩個我說啥也刷不出圖,估計也不好看。看完IPPA的獲獎作品,是不是重試了手機攝影的信心?多拍多看,多學多做,把生活中的有趣,變成一張張凝固時刻的照片,是多麼厲害的一件事啊。

其實吧,我還挺討厭這種回溯式的討論的,因為從一件作品上找優點,是非常容易的,但從零開始創作作品,其實是非常難的。復盤容易,出發難;當評論家容易,拍好電影難。就像一個企業成功了,變成150億美金大獨角獸了,就會有無數懂經濟的懂投資的出來說人家經營融資多麼多麼牛,可是既然看這麼清楚,為啥人家做出來了你還在這裡嘚吧呢?

話又說回來,眼睛長在天上,肯定不行。眼高手低最最要不得,想要收穫,必須拿出實際行動。就像看一萬遍情感專家指導帖,不如自己腳踏實地談一場戀愛一樣,我們不做那種叉著腰嘚吧的人,只願成為共同進步中的分享和交流吧。

晚安啦。

PS,最近做了一些關鍵詞回復,有興趣的可以輸入關鍵詞看之前的文章。下面圖片里沒有的,也可以試試,說不定有驚喜呢~

我是王義博,

你手機里的男朋友。

每晚十點,

擁(yǒng)抱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張王義博 的精彩文章:

這些酒店的隱藏服務,不知道虧大了

TAG:一張王義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