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梅」精品受藏家追捧

「關梅」精品受藏家追捧

關山月美術館藏《冷月墨凝香》。

1973年10月,關山月在北京創作《俏也不爭春》。

關山月美術館藏《三清圖》。

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幾乎每一位著名的中國畫家都有一個獨門絕技,這類題材的作品也往往成為收藏市場的熱點。而對於嶺南藝術大家關山月來說,梅花正是這樣一個獨特的題材。

近日,一場以「大地回春」為主題的關山月梅花作品展在深圳開幕,關山月美術館從館藏中精選20餘幅關山月梅花作品集中呈現,其中不乏曾在藝術市場創造拍賣紀錄的經典代表作,為愛好關山月作品的收藏者提供了絕佳範例。

「關梅」藝術市場受追捧

自古以來,梅花特別受到詩人、文士、畫家的寵愛,尋梅、賞梅、詠梅甚至成了他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關山月擅長山水、花卉、書法,尤精畫梅,曾被譽為「當代畫梅第一人」,他的作品《俏也不爭春》被日本《讀賣新聞》評為世界名畫。他的梅花在藝術市場上也一直受到追捧,2012年的拍賣市場上,關山月作品成交價的前11幅作品中,就有6幅是梅花題材,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關山月筆下的梅花花枝繁盛,如火如荼,枝幹如鐵,繁花似火,千姿百態。有繁花似錦的紅梅,有傲雪高雅的雪梅,有朦朧柔和的月梅,有盤根交錯的老梅,還有神奇各異的硃砂梅、情梅、雨梅……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告訴記者,梅花在關山月先生的筆下是一種有著重要寓意的題材。關山月先生借梅抒情、借梅達意,在很多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都有畫梅的習慣。比如在此次展覽中,創作時間最早的一幅作品,是上世紀60年代初以毛澤東《詠梅》詩意為主題的《報春圖》,在這件作品中,關山月以奇峭險絕的百丈懸崖冰雪作為畫面主題的背景鋪墊,襯托出梅花的「俏」和「笑」,而梅花在這裡只是作為點題之筆,由於突出了冰封雪凍、峰岳崢嶸的自然環境,梅花的品格與氣度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強調。

梅花是關山月的獨門絕技

「關梅」受到追捧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源於關山月的梅花不同於傳統的張揚繁茂風格;另一則由於關山月的山水畫流入市場的比較少,梅花題材作品在市場上數量比較大,大概佔到所有作品的百分之五六十,這也使得他的梅花圖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陳湘波說:「傳統的中國畫家常有自己的獨門絕技,成為他們個人的品牌,黃胄的驢、齊白石的蝦、吳作人的熊貓都在此例。由於花鳥畫喜歡的人多,一方面這是畫家們謀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朋友間饋贈的手段,所以這類作品往往流入市場的數量比較多,廣為人知,也比較容易成為收藏的熱點。」

關山月先生早年的花鳥畫大都散失在民間,他自己保存得很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市場上關山月先生的梅花以小品為主,一旦出現大幅精品,常常成為藏家追逐的熱點。曾經在2006年以1155萬元高價成交的《迎春圖》就是這樣一幅作品。這幅作品的成交拉起了關山月字畫的一個新高度,可以說這是關山月作品一個里程碑式的拍賣紀錄。

親歷了這一作品拍賣過程的陳湘波回憶說,《迎春圖》是關老62歲時的作品,這幅巨作流傳有序,不僅是一件「大開門」的作品,而且是市場上尺幅最大、品相最好的關山月梅花圖。這件作品在2000年首現拍場時,價格不過100萬元,2003年在廣州再次拍賣,被一個蘇州藏家以300萬元購得,到了2006年在北京拍賣的時候,深圳藏家欲購此畫,特別請陳湘波鑒定真假。當時中央電視台對拍賣進行了現場直播,也使得這幅作品名聲大噪。

不同於傳統的畫梅風格

「關梅」以雅俗共賞著稱,正像關山月先生特別擅長駕馭巨幅山水畫創作一樣,其最為引人注目的畫梅之作經常是一些巨幅作品。1987年,人民大會堂重新裝修,決定在東大廳掛一幅中國畫,任務落在關山月先生身上,他四易其稿,最後決定以梅花為主題,創作巨幅作品《國香贊》。這是人民大會堂繼《江山如此多嬌》之後第二幅大尺寸的中國畫。然而,在寬6.2M、高2.6M的巨幛上畫梅花難度是相當大的,雖然我們歷代的畫家畫的梅花浩如煙海,傳世之作以千百計,但如此大的篇幅卻從來沒有過。畫面兩株紅白梅像龍騰般飛入畫中,枝桿蒼勁、繁花爛漫,生機勃發,欣欣向榮。打破了傳統畫梅的清冷、孤高,表現出梅花笑傲冰雪的豪邁氣概。

正如廣州美術學院研究員李偉銘在《關山月梅花辯》一文中所說:必須承認,關氏畫梅是源遠流長的中國畫梅譜系中的「新品種」,傳統梅花之作固然沒有關氏這樣的鴻篇巨製,關氏張揚充滿擴張感的美學品格,也很難在溫柔含蓄的經典中找到合適的位置。

對於關山月不同於傳統的畫梅風格,愛之者如蜜糖,畫家陳子庄就曾經把關山月梅花圖比喻成村姑剪紙。陳湘波表示,從大的方向看,藝術收藏的前景始終是向好的,而具體到作品,則要看個人的興趣,一定要收藏自己喜歡的作品,因為藝術品的價格常常決定於偶發性的因素,藝術收藏的魅力也正在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市文體旅遊局 的精彩文章:

TAG:深圳市文體旅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