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為內蒙古文旅產業賦能:專訪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德良
喜歡上抖音的朋友都知道西安的摔碗酒、重慶的洪崖洞,其實他們能火,最關鍵的就是用我們消費者願意接受的語言、方式和渠道在講故事,而這也就是現在更火的新名詞「文旅IP」。
在本屆草原文化節內蒙古文旅IP暨新媒體營銷論壇上,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德良認為文旅IP將賦予內蒙古文化旅遊產業新能量。我們來聽內蒙古台記者仇龍對他的專訪。
記者仇龍
說到IP我們可能想到的是電影變成了遊戲,暢銷書變成了電影或者旅遊產品等等,那麼現在IP的概念有沒有發生變化,尤其在我們的這個旅遊產業當中對這個IP我們普通大眾該怎麼理解他呢?
劉德良
我覺得IP有3個層次,第一個是起於內容和故事,表現於流量,但其實本質核心是與消費者的關係,就是在消費者當中「種草」,讓消費者產生心理的期望。
記者仇龍
剛才您談到用IP去給我們內蒙古的文旅產業賦能,那麼您認為IP給我們的文旅產業賦予什麼樣的能量呢?
劉德良
IP賦予內蒙古的文化旅遊其核心也是3個內容,第一是挖掘故事,你要做好文章,第二是你要有傳播故事的渠道,無論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這樣的段視頻平台都是你的傳播渠道,傳播渠道可能發生變化,但是講故事的核心是不變的,第三個點是你的IP要無處不在,是多元化,應用在更廣泛的內容產品和實物產品上。
記者仇龍
接下來文旅的發展中,IP就是您談到的新物種了?
劉德良
我的理解是每一個景區每一條旅遊線路都要學會講故事,留在遊客的心中,在遊客到來之前在他心中種草,在遊客到來之後成為你的傳播的載體。但現在我們講故事的方式和原先不太一樣,原先我們喜歡用歷史、自然資源去講故事,現在我們變成用更新、奇、特的內容去講故事。
記者仇龍
那可以看到講故事不再依託自然資源、環境資源?
劉德良
環境資源是基礎條件,但是你講故事的方式要提升,這樣你所吸引的遊客帶來的消費要超過你以往的。
記者仇龍
比如就像您剛才講的故宮博物院,古人可以萌起來和我們現代人交流,新奇特的方式就出現了。
劉德良
嗯,我們原先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講故事,但是我們要用消費願意用的語言、願意接受的方式和渠道去講故事,這就是差異。故宮以前故事也講得很好,明清兩代、皇家文化、莊嚴古樸,我們現在發現它除了這些之外,它又有了賣萌等等一些新的形式,這就是它在當今的時代和消費者建立的聯繫,賦予故宮新的氣息和能量。
記者仇龍
我們內蒙古每一片草原上都有奇特的故事,比如巴彥呼碩有敖包相會,庫布齊治沙,古代的成吉思汗,這些都可以通過IP呈現出去。
劉德良
完全沒問題,但核心就是怎麼用消費願意接受的語言去講好這個故事。
記者仇龍
這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我們看到的抖音上西安的的摔碗酒、重慶的洪崖洞都是現在文旅IP的代表,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將內蒙古的大草原的故事講出來,最關鍵還是如何講好我們內蒙古的故事,讓更多的互聯網的消費者喜歡,可以說IP、新媒體是我們內蒙古文旅產業的一對翅膀,插上它內蒙古文旅產業將會飛的更高、更遠。
來源:內蒙古台記者仇龍
關注我們
新聞廣播在全區的收聽頻率:
呼和浩特:FM95
包頭:FM101.2
東勝:FM102.9
錫林浩特:FM95.8
集寧:FM96.5
臨河:FM103
二連浩特:FM101.3
烏海:FM90.9
阿左旗:FM98.7
赤峰:FM100.7
科爾沁:FM101.3
烏蘭浩特:FM91.4
海拉爾:FM90.9
滿洲里:FM98.7


TAG:內蒙古新聞廣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