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哦!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新鮮歷史趣談~本文共計2000字,閱讀僅需4分鐘~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龍泉青瓷在中國古陶瓷歷史上極富盛名。筆者曾受邀赴龍泉窯考察。儘管時間短暫,來去匆匆,我們還是在當地收藏家項宏金和吳子敬的幫助下,取得了可喜成果,採集到大窯、小梅、金村、安福、溪口瓦窯垟等處的瓷片標本。特別是溪口瓦窯垟的部分標本,其胎質、胎色、釉質和釉色與杭州郊壇下南宋官窯器十分相似,尤其是它的成型和修坯工藝與後者如出一轍。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青釉花觚修復件 浙江龍泉瓦窯垟南宋窯址出土

就古人而言,陶瓷生產是一項高科技,多工種聯合作業才能完成的工作。特別是一件好的作品,必然凝結著眾多窯工的智慧結晶。近年來在古董市場上經常見到一種所謂「龍泉仿官」瓷器,應當是南宋早期瓦窯垟產品。所謂「仿官」實為本末倒置,龍泉窯在前,南宋官窯在後,應當是「官仿龍泉」或稱「官造龍泉」。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慈溪低嶺頭窯也發現有官窯特徵的瓷片,應該是和溪口瓦窯垟早期產品屬同一類型,只是其影響力遠不及瓦窯垟。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青釉花觚修復件 浙江杭州南宋官窯遺址出土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有學者認為南宋官窯是北宋官窯的繼續,其制瓷工藝應與北宋和汝窯相仿。甚至有人推測,南宋官窯的工匠都是宋高宗趙構從北方帶來的原班人馬。筆者對此推測持否定意見,其理由有二。

第一, 南宋在慌亂中產生,王室貴族忙於逃竄,自顧不暇。很難想像,高宗在逃跑期間還會攜帶工匠同行,恐怕連隨身侍從也所剩無幾。

第二,中國古代陶瓷製作在唐、宋時期已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制瓷工藝差別甚大。其次窯爐不同。北方使用的是圓形直煙窯和倒煙窯,俗稱饅頭窯,早期使用木柴做原料,後期使用煤炭為原料。南方使用的是依山而建的長條形窯爐,俗稱龍窯,燃料為木柴。饅頭窯與龍窯的燒成方法相去甚遠,燒窯的把裝師傅都是師徒相傳,經過多年磨練才能掌握其絕活。一個師傅絕不可能南北通吃。古代陶瓷製作業承襲嚴格地行會制度,均以師徒相傳,父子相襲,絕不與外人來往,更不要說合作了。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印有「內司」兩字的窯墊 杭州出土

上世紀末,在杭州鳳凰山與九華山之間的一個山坳里,當地人稱為「老虎洞」,發現大量青瓷瓷片和窯具,後被證實這裡就是文獻上所說的南宋修內司官窯遺址。當地出土過雞心形鳥食罐,釉色灰青,其質乳濁,高不足寸,卻採用上下接胎工藝,為典型南宋官窯器。當地收藏者給它起名為「杭官」或「杭州龍泉」。由此可見,修內司的工匠來自於龍泉大窯。修內司官窯除生產皇家陳設瓷外,更多的還是生產皇家生活用瓷。

翻閱北京故宮出版的古陶瓷圖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館藏宋代官窯一書中,只標註「宋」,不分南北。通過多年考古挖掘,南宋官窯的面貌已經基本弄清。它是以皇家審美需求為藍本,以龍泉窯工藝為基礎,設在杭州修內司和郊壇下。但北宋官窯遺址,至今沒能確定。內地學者根據「京師自製窯燒造」推斷北宋官窯應設在開封。筆者不敢苟同此說。設窯要具備三個條件,原料、燃料和水源。杭州具備,但開封不具備。開封既無原料,也無燃料,水源也不充足。既然鈞窯設在禹州,汝窯設在寶豐和汝州,那麼京師自製官窯,為什麼就不能設在那些具備條件的地方呢? 台北故宮古陶瓷專家蔡和璧認為北宋官窯只是廣義概念,沒有具體品種。所謂北宋官窯就是北宋時期為皇室定燒的瓷器。它們包括定窯、鈞窯、汝窯等在內。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刻有「修內司平江謝興祖」文字的青瓷片 杭州出土

讀台北故宮出版的特展圖錄《得佳趣》後發現,乾隆把汝窯歸為北宋官窯,看似荒謬,實則有理。我們通過對南宋官窯的剖析,可以舉一反三,也應該對北宋官窯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一)北宋官窯制胎一定是使用河南產高嶺土,化學成分應當符合高鋁低硅之特性。(二)由於河南高嶺土可塑性極佳,所以多數圓器應採用拉坯工藝,而非托坯工藝,南宋官窯恰恰相反。(三)北宋開創以玉為本的陶瓷審美之風,且有汝窯為魁之說。前些年,在河南汝州張公巷發現一處古代青瓷窯址,出土瓷片與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的汝窯青瓷片基本相同,只是品質更勝一籌。所以綜合分析歷史文獻,考慮到開封不具備燒造瓷器的充分條件,以及張公巷窯和寶豐清涼寺汝窯的歷史傳承,可以推斷出張公巷遺址很可能就是北宋官窯遺址。

現在看來,北宋皇家的審美趨向和汝窯的製作工藝對當時全國的瓷器製作產生了深刻影響,特別是生產宮廷用青瓷的窯口。龍泉窯在北宋時就已經受到這種影響,所以即便是仿官也不應當是仿南宋官窯,而是仿北宋汝窯和官窯。在南宋皇室無法再圓北宋官窯之夢的情況下,只能退而求其次,以龍泉產品替代。

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北宋 汝窯天青釉花型盞托

2013年香港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件北宋青瓷花型盞托。此盞托作五瓣葵花式,做工精細,托圈似碗,直口微斂,鑲有銅邊,中空無底。全器施青釉,呈顯淡碧色,俗稱「天青」,局部有少量開片。拍賣公司標註此盞托為「12世紀高麗翡色青瓷五瓣花形盞托」。在筆者眼裡它絕非高麗青瓷,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貨,初步判斷為汝官窯器。購得後我們對它進行了科學檢測,其胎和釉的化學成分與寶豐清涼寺出土汝窯瓷片相同。中韓同行一致認為它不是高麗青瓷。

總之,南宋官窯實際上是官府招募龍泉瓷工燒造的龍泉精品,稱之為「官造龍泉」或「官仿龍泉」更為準確。至於「龍泉仿官」則是完全顛倒了孰先孰後的歷史順序。



原文作者:毛曉滬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5年5月刊《官仿龍泉與龍泉仿官》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且食且飲禪味濃:藏傳佛教十世噶瑪巴繪唐卡有何藝術特點?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精品圖集——清代皇室的金銀璀璨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