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北京街頭開車惡習說公共意識

從北京街頭開車惡習說公共意識

夏天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工作季,每天都要開車穿行在北京城裡,也會經常跑一跑北京郊外。

北京街頭的車現在越來越多了,但因為學校都放暑假了,早高峰沒有了送孩子上學的車,路上的車反而顯得少了些。作為被稱為首善之區的首都,北京的路很寬,交通設施也十分完善。但對於循規蹈矩的人來說,開車上路依然是一件提心弔膽的事。因為路上開車的一些人有些很不好的習慣。總結如下:

一、開車玩手機

開車行駛在流暢的三環路上,心情不錯。前面突然有個車慢慢地開著,讓我措手不及。以為是新手在練車,但車上也沒有實習標誌。超車的時候看見司機正在玩手機,也不知道是在玩微信還是在看網頁,很投入很悠閑,很像是在逛大街,全然不用顧及後面的車。

好幾次看到右前方或左前方的一輛車開著有點晃,晃著晃著就壓線了,感覺要併到我在的車道上,我趕緊踩油門降速,生怕發生刮蹭事故,趕緊按一下喇叭提醒。前車回到了它的那條道的中央。不用說,前車司機剛才在玩手機。

有時遇到紅燈排隊停在路口,紅燈變成了綠燈,前車卻不動,必須按一聲喇叭才會慢慢動作。超車一看,那司機兩手趴在方向盤上還在玩手機,居然沒有加速過路口的意思。

好幾次還看到了開大貨的司機在玩手機,真是嚇人啊,趕緊躲得它遠遠的。

網路圖片

不光開車的司機會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連旁邊非機動車道上騎電動車的也會一邊一隻手握著車把,一隻手也在玩手機,眼睛盯著手機屏幕,用兩眼餘光看著前面。

沒有智能手機前,司機開車時打手機的現象比較多,注意力分散,是很嚴重的事故隱患。這些年,智能手機普及了,玩手機不僅要用耳朵,還要用眼睛,這危險駕駛的係數大大提高啊。

二、突然併線不打燈

跟在這樣的車後面著實危險,司機併線時不給你打燈預警,突然間就併線過來。你只能來了剎車,剎急了後面緊跟著車可能會撞上你。所以跟在你後面的車也很煩,經常給你來兩聲喇叭。

還經常遇到出口處從里道直接就併線。

我前兩天又遇到了一次。一輛在里道開著的車遇到出口突然減速,硬是從里道橫跨兩個車道要出去。後面幾股道上的車都得剎車來讓它,搞不好就是一個事故。很佩服這樣的開車者的心態,他(她)在眾目睽睽之下楞是把車給開出去。

換作我自己,肯定到下一個出口出去再想辦法了,畢竟是城裡,下一個路口不會太遠,實在干不出讓後車罵你的事來。

三、入口處和出口處不排隊

這是從八達嶺往城裡走的高速出口的一個常見現象。不少車不顧排隊的車輛就往出口處擠,結果在出口處排了好幾輛車,佔據了兩三條道路,不光導致出口處的通行能力下降,還因為佔據道路堵住了後面的直行的車。

你說他們違章嗎?還真沒有違章,出口處畫的還真不是實線。

凡是入口和出口處,規規矩矩排隊的話一定要有耐心,因為不斷有車超越你擠入車隊。客氣的會向你揮揮手打個招呼,更多的時候任憑你按喇叭抗議。

四、斑馬線不禮讓行人

車和行人是對立的。中國開車的人多,走路騎車的人更多。記得在英國上學的時候,只要我走到斑馬線旁,來往的車輛都會減速停車,讓我通行。即使路上只有我一個行人,即使它後面的車排成了長隊。當時讓我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那時在英國學開車,也養成了禮讓行人的習慣,感覺到的確實是文明。

但在北京的街道禮讓一下行人,後面的車就會按喇叭發出不耐煩的抗議聲,搞不好還會被後車大罵了一聲SB。

五、雨天積水處開快車,水濺路人

今年北京的雨水出奇的多。道路上經常積水,路旁經常看到著急的行人。但許多車經過他們身旁的時候,從不減速,濺起的泥水經常惹得行人大罵。

除了小心這些有這些壞習慣的車外,開車行駛在路上還得小心這幾種車:

一是小心大貨車。大貨車是馬路第一殺手。它噸位重,慣性大。據說開大貨的司機為了多掙錢,經常超載超速,經常疲勞駕駛,高速行駛在高速路上時候真是氣勢洶洶的。所以躲它越遠越好,超車要快,盡量避免前後都是大貨車。

二是小心公交車。公交車也很是塊大生猛。公交司機併線搶道毫不留情,經常讓後面的小車急剎車。客氣一點的公交司機會左手伸出窗外給你示意一下要併線,不客氣的司機直接就把車頭橫到你所在的車道上來。但畢竟公交拉了一車的人,眾人的利益高於你一個人,所以見到公交要併線還是主動讓一下為好。

三是小心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也是生猛一族,沒乘客時慢跑,有乘客時猛跑,能搶就搶,隨時隨地可能停車,可預見性極低。跟在它們後面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如今出租司機們不比改革開放初期,掙錢養家也不容易,雙班倒一個月下來掙不了幾個辛苦錢,能讓就讓著他們。而且現在在北京開出租的本地人好像越來越少了,對一些地名、線路也不熟悉。

四是小心外地車。講真,寫上這一條沒有一點域歧視的意思。北京的外地車很多,據說不少是周邊省份進北京拉活的黑車,它們進不了二環主路,在三環、四環、五環上就可以看到很多,在五環外的村子裡可以看到大量的外地車。大家都是來北京討個生活,都不容易,多一份規則和安全意識,對自己的家人也是一種交待。

我個人經驗是外地車開車不規矩的比例要高一些,也許他們在老家就沒有禮讓的習慣,特別喜歡搶道超車。前天,我在八達嶺高速上開著車差點就被一輛搶道的外地車給颳了,當時嚇出一身冷汗,好想追上去把司機揪下來暴打一頓,也不知道它急著去哪裡投胎。

以前還要小心特殊號牌的特權車,警察看到這種車牌都不願意管。現在似乎好了一點。以前還要特別注意軍牌車,很多開軍車的司機很多是農村入伍的小戰士,雖然經過嚴格的駕校培訓,但很快就產生了特權思想,規則意識淡漠。還有一些是不當渠道獲得的軍牌。這幾年軍隊治理的成果比較明顯,北京街頭的軍車比以前規矩多了。但偶然還會遇到幾輛開軍車比較橫的。

二十年前在國外看到滿街的汽車,感受到的是發達帶來的美好。我那時工資只有幾百元,根本不敢想像自己也會有車。後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讓我們夢了汽車夢。如今車是有了,城裡的人幾乎家家有人,沒車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但我們真心離發達還有很大距離。

與發達國家的開車習慣相比,我們其實還很土,因為伴隨著國人日漸富裕起來的還有兩個字:自私

我以前寫過文章說中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很嚴重,不光是開車的人,行人也不遵守交規,其原因是中國人缺乏規則意識。所以以前我有一個論斷:如果連交通規則都不能遵守,就別指望搞什麼民主,因為民主的基礎是遵守規則 。

現在我覺得伴隨著一切不良開車行為的更深層原因是違規者心中無人。他們的心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缺少不僅是規則意思,還有公共意識。

今天是北京奧運會10周年。10年前的2008年曾被稱為中國公民社會元年,因為那一年經歷了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中國人未有地表現了為國家和社會承擔責任的公民意識,讓國人普通感受了某種溫暖和對國家的歸屬感,空氣中瀰漫著樂觀、希望和安全感。

所謂公民社會,說到底就是公共意識強烈的社會。

10年後的我們呢?我們的公共意識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我們現在是公民社會10年了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兵東雷 的精彩文章:

愛因斯坦真的歧視中國人了嗎?

TAG:老兵東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