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手舉制裁大棒 嘴裡喊著「咱們談談」

美國手舉制裁大棒 嘴裡喊著「咱們談談」

當地時間7日凌晨(北京時間7日12時)美國對伊朗金融、金屬、礦產、汽車等一系列非能源領域制裁正式重啟。就在幾天前,特朗普還在喊著「願意不設前提條件」「在任何時候」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難道重啟制裁是為了會談?分析人士指出,這只是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策略,美國不顧各方反對重啟對伊制裁,不僅無助於伊核問題的解決,更將導致美伊關係進一步惡化,地區局勢以及美國與歐洲盟友關係也將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美國:「要談判」聲未落,任性制裁

美國白宮的聲明說,此次制裁將涉及伊朗政府購買美元;黃金等貴金屬交易;工業用石墨、鋼、鋁、煤炭和軟體;與伊朗貨幣相關交易;與伊朗政府發行主權債務相關活動;伊朗汽車行業。

從制裁項目上看,雖未涉及伊朗的經濟命脈——石油出口,但選擇上很有講究。從中不難看出特朗普的算盤。

美國國務院前中東事務高級官員韋恩·懷特說,對伊朗金屬、貨幣、主權債務等多個領域的制裁,其目的是干擾伊朗的工業和金融體系。金融制裁是此次制裁中最重要的,伊朗將因此無法購買美元,從而很難在美元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中進行國際貿易。

此前,特朗普政府對伊朗喊話要談判。特朗普7月30日說,願意不設前提條件、在任何時候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沒有前提條件。如果他們想見面,我就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將特朗普對伊朗突然伸出的橄欖枝,分析為,可能是為迫在眉睫的美國中期選舉所做的「一場表演」。分析人士指出,美國一方面重啟大規模製裁,一方面表示願意談判,意在通過施壓逼迫對手做出讓步從而達到自身目的。

伊朗:放鬆外匯搞軍演提前應對

伊朗面對美國的施壓並未就此屈服。伊朗總統魯哈尼6日晚表示,美國應該停止威脅,要談判就應拿出誠意。他說,「制裁之下的談判沒有意義」。同時,伊朗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伊朗央行7日起實施一系列放鬆外匯管制的措施。新舉措包括允許央行給普通公民設立美元儲蓄賬戶、允許非石油出口商將硬通貨出售給進口商等,旨在鼓勵伊朗民眾將手中硬通貨投入本國經濟。為了緩解因長期制裁造成的航空企業飛機老化嚴重問題,伊朗趕在制裁生效前一天從歐洲公司買了5架客機。

伊朗革命衛隊海軍近期在波斯灣進行了軍事演習。魯哈尼此前警告美國,「如果伊朗原油無法出口,這一地區其他國家的原油也將無法出口」,暗示可能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而這一海峽是海灣石油輸出的咽喉通道。國際社會:反對美國制裁伊朗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的行為遭到國際社會普遍反對。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哈克6日表示,聯合國將繼續鼓勵各國對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支持,「這是我們化解當前特殊形勢的最佳方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3日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貫反對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這個立場是堅定明確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重啟對伊制裁也遭到了歐洲盟友的強烈反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6日與英法德三國外長發表聯合聲明,稱歐盟從7日起實施反制裁條例,以保護與伊朗開展合法業務的歐洲公司免受制裁影響,還將繼續保證伊朗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日本外相表示,將「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

分析>>> 任性制裁難解伊核難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傑分析,美國這次重啟伊朗制裁目的有三:一是敲打伊朗;二是恐嚇歐洲盟友,順便測試一下歐洲國家的態度;三是在美國與多方貿易戰硝煙四起的時候,讓對手畏懼美國的制裁大棒,為其日後的談判增加籌碼。

美對伊的「極限施壓」,是想迫使伊朗和伊核協議其他各方同意「另起爐灶」,進而藉此遏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但任性的制裁大棒正在加劇對抗,對地區安全造成威脅,破壞國際間通過協商解決爭端的共識,將讓美國政府日益衰減的國際聲譽繼續受損,最終也不會給美國及其地區盟友帶來真正的利益。重啟制裁對地區安全和穩定帶來巨大威脅。伊朗會否因此退出伊核協議、中東軍備競賽會否加劇,都有了新的不確定性。綜合新華社、央視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