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瓷器價值怎麼樣出手找誰

宋代瓷器價值怎麼樣出手找誰

▲「這裡是收藏品的聚集地」

回望兩宋,我們忍不住會發出「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的感喟。宋代離我們很遠,卻又近在咫尺。倘若悉心觀照的話,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回閃著宋代的身影,有時像馬遠筆下的一叢修竹,搖曳生姿,有時像蘇東坡吟誦的赤壁大戰,驚濤拍岸。更直接的證據是,我們許多觸手可摸的器物,到那個朝代就發展得非常精緻了,比如傢具、園林、賞石、首飾、服裝、文房用品等,聞香、品茶、撫琴等雅緻的休閑方式也整理出一整套高度儀式化的程式。

今天,在討論生活與藝術的關係時,我們從宋代汲取的話題最有趣味。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獨特的內涵,它緊跟著絢爛輝煌的唐代之後粉墨登場,打造了與新時代相適應的文化類型,那是一種相對封閉、相對內省、色調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點的文化類型。中國瓷器披一肩歲月風塵走來,略經整飭與梳理後,就很自覺地與宋代成熟的哲學思想與飄逸的道教文化以及市民社會高度認可的趣味相適應,並達到中國陶瓷史上第一個高峰。

此件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換,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馨,明亮而不刺目。

宋瓷之美,何止五大名窯

說起宋瓷,不少人一定會輕輕念出:汝、哥、定、均、官……其實,宋瓷何止五大名窯!

在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宋瓷以一個規整的方陣向我們走來,在北方窯口中,除了汝窯、定窯、均窯之外,還有龐大的磁州窯系、同樣窯場很大而影響至遠的耀州窯系,還有登封窯、介休窯、扒村窯、渾源窯、大同窯、長治窯、鶴壁窯、淄博窯、霍縣窯等,北宋的官窯應該特指汴京的官窯,「雨過天青」的汝窯因為特別珍稀而受到最高禮遇。而在南方呢,則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吉州窯、越窯、建窯、繁昌窯、同安窯、泉窯、西村窯、潮州窯、永福窯、衡山窯等,南宋哥窯的窯址迄今也未發現,成了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南宋官窯是高宗南渡後在杭州另立的新窯,是汴京官窯的延續,因稱南宋官窯,今有郊下壇和修內司兩處遺址供我們懷想。

兩宋時期,中國陶瓷的覆蓋面積不僅廣大,而且在工藝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銅紅釉發現並應用,釉上紅綠彩也出現了,覆燒工藝得到推廣,刻花與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間美術趣味的裝飾技術被大面積採用。尤其到了南宋,高嶺土的使用使青瓷的燒造成為美麗的現實,從此中國瓷器有了可與寶石比美的細膩質地與華美光澤。另外,從文化意義上說,民間趣味與文人審美在陶瓷上的體現,兩宋作出了極大貢獻與高品位的示範。任何一種文化形態上的高峰,必定有著堅實而廣泛的民眾基礎,宋瓷的繁榮及深遠影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活在民間的宋瓷,其實並不貴

既然宋瓷優雅,為何在今天的拍賣會上,頻頻刷新紀錄的偏偏是那路花里胡哨的粉彩或琺琅彩?首先,這是時代風氣的折射,或者說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出了問題。不少人受到清宮劇或電視里鑒寶類節目的誤導,以為唯有清代官窯才代表了中國燒瓷業的最高水平。其實在舊時,收藏家們高度一致地認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一件宋汝窯或哥窯的東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窯。清代的那種艷俗的瓶子罐子,只能在暴發戶家裡顯擺顯擺。

其次,稀有性也是決定文物價值的一個因素。現在拍賣會上元青花拍得很高,那是因為存世量極少,只有一百多件,而且多半在國外。而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的青花瓷成交價格高,除了存世量較少之外,還因為當時用波斯、印尼等地進口的蘇麻里青為呈色劑,後來這種原料沒有了,改為國產的珠明料和浙料,永宣兩朝青花那種恰如水墨畫的暈散效果就差多了。物以稀為貴,永宣青花賣得貴是有道理的。

二十多年前,當民間收藏熱剛剛升溫時,在古玩市場甚至地攤上經常看到宋瓷一閃而過的身影,價格也不貴。一件景德鎮窯的影青斗笠碗(俗稱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過3000元至6000元。建窯茶盞更便宜,1000元以內完全可以拿到手。上品一點的,比如磁州窯白底劃花梅瓶或耀州窯刻劃斗笠碗,三五萬元也可以買下來。但當時人們並不當它一回事,現在它越來越少了,價格也一路攀升。

灰色地帶的現實催生新的法規

按照現行的文物法規,凡出土文物是不能交易的。事實上,在市場上現身的宋瓷以及更早的漢唐時期的陶瓷,都以出土為主,代有傳承的極少。但為何還是堂而皇之地在流通呢?這就說明現行法規在現實面前的軟弱及嚴重滯後。

前些年,市場管理方面要活躍市場,默許古陶瓷交易,而文物部門要監管市場,經常衝擊、追查古陶瓷交易,兩家互掐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後經過多方博弈,達成了默契。由是,市場上就出現了灰色地帶。同樣,由於古陶瓷造假的成本比較低,市場上出現的假貨也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應該有所警惕。

前些年,由於同樣的原因,宋代瓷器是不能上拍賣會的,除非賣家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藏品是祖傳的。但近年來,市場管理開始採取相對靈活的策略。比如銅鏡是近年來頗為熱門的拍賣品種,而銅鏡多半也是近年來出土的文物,年代遠的可追溯到春秋戰國,但照樣上拍,並屢創佳績。在銅鏡的示範效應下,漢晉唐宋時期的古陶瓷也開始現身拍賣會,比如唐長沙窯點彩水盂、宋吉州窯彩繪奔鹿三足爐、三國越窯青釉雜耍樂俑、唐越窯粉盒、南宋仿官釉小洗、唐越窯青釉粉盒、唐越窯青釉直柄壺等精彩的高古陶瓷都顯身國內幾大拍賣行近年的大拍,並得到藏家的追捧,價格一路看漲。

而作為中國瓷器的天然代表,宋瓷的行情也在國內古玩市場再次啟動,並預示著新一輪的升勢。如此奇妙的感覺,收藏家們都如春江戲水的鴨子那樣感同身受。他們認為:隨著國內大規模基建告一段落,這也許是宋瓷最後的收藏機會了。

實事求是地說,宋瓷一類的古陶瓷,被民間小心收藏,總比流向海外要好,更比砸碎了要好。當然,收藏這檔事,關鍵在於鑒寶的眼光與把握機會的決斷力,機會永遠是存在的。今天在古玩市場里肯定能看到宋瓷的美麗身影,如果你有心去與它結緣的話,千萬不要與它擦肩而過了。

而作為中國瓷器的天然代表,宋瓷的行情也在國內古玩市場再次啟動,並預示著新一輪的升勢。如此奇妙的感覺,收藏家們都如春江戲水的鴨子那樣感同身受。他們認為:隨著國內大規模基建告一段落,這也許是宋瓷最後的收藏機會了

實事求是地說,宋瓷一類的古陶瓷,被民間小心收藏,總比流向海外要好,更比砸碎了要好。當然,收藏這檔事,關鍵在於鑒寶的眼光與把握機會的決斷力,機會永遠是存在的。今天在古玩市場里肯定能看到宋瓷的美麗身影,如果你有心去與它結緣的話,千萬不要與它擦肩而過了。

宋,是中國陶瓷史上最為出彩的一個朝代,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傳承了唐以上的陶瓷風格,還開創了自己獨有的特色,並且一直沿用至今。一直到現在,一個真品的宋代精美瓷器都價值連城。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一、建窯三名品:曜變、油滴、兔毫

1.建窯「曜變三絕」及「亞曜變」

說起宋代茶器,不得不提建窯;說起建窯,不得不提「曜變天目三絕」。這三件建窯稀世珍品難得一見,目前泱泱中國,無一完整器物傳世。僅見的片瓷之珍出現在杭州工地,據說小半個殘碗也是價值30萬元,是有錢難買的罕見之物,完整器之珍貴可想而知。目前,「曜變天目三絕」被日本政府公布為「國寶」,分別收藏在東京靜嘉堂、京都大德寺龍光院、大阪藤田美術館。

這類曜變天目可以隨著光線的變化,發出七彩寶光,華麗精美。日本人形容這盞(碗)為「碗中宇宙」,意思是一個碗里可以看見整個星空,變化莫測,星光閃爍,極為耀眼華美。這種曜變天目目前雖有國內外多種仿製品,但均與原作有差距。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是「准曜變」或「亞曜變」,目前僅見一例。

2.建窯「油滴天目」

「曜變」罕見,另外一類油滴存世量稍多,完整器不過十餘品,國內幾乎不見,也是極為出彩的作品。目前主要收藏在日本,如九州國立博物館、東京國立美術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根津美術館、德川美術館、松平直國等公私收藏的油滴都極為絕美。其中東洋陶瓷美術館油滴盞被定為日本「國寶」,其他的也大多被公布為「重要文化財產」。說起這類油滴的成因,其實是因為釉中含有大量鐵元素,在窯爐高溫燒造過程中,這類鐵的氧化物析出在釉表面,然後在冷卻過程中形成各類圓形結晶斑點。根據顏色的不同,可以細分「金油滴」及「銀油滴」。其中以銀白色的銀油滴多見其唯美。油滴器物在宋代其他窯口多有仿製,如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數以百計的窯口都可見,但質量不如建窯。

3.建窯兔毫盞

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說的正是建窯中的兔毫盞;蔡襄在《茶錄》中也有「兔毫紫甌新,蟹眼煮清泉」詩句;蘇軾「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里」,也表了一把對兔毫的情有獨鍾。這類盞大多標有「進御」、「供盞」款,其實是當時的「貢品」,為「貢窯」,地位可以與定窯相媲美,僅低於「汝、官、哥、均」。

建窯兔毫盞尤受帝王、上層文人推崇,或許還是佔了量大及紋理的便宜。「曜變」、「油滴」畢竟罕見,估計是數以萬計的盞中才能出現一二,並且有長期氧化所產生的包漿、寶光,生產之處未必有如此的光影變化之感。而兔毫在建窯中屬於量產品種,一則方便完成進貢任務;二則這類上下靈動的條理,也有倒影拂動之感,生機活現,別有情趣。總體說來,宋代茶盞第一屬建窯莫屬。

二、吉州窯雙絕:木葉與貼花

除了建窯,吉州窯茶器也是頗受推崇的。吉州窯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鎮上,宋代屬「吉州」,故名。吉州窯是一集大成的窯口,仿製獨創均極為出色。產品中有定窯、磁州窯、湖田窯、建窯、龍泉窯等各類風格之作。其中兔毫與建窯相比,各有味道,互有優劣。另外獨創的玳瑁、貼花、木葉均屬於名品。成為國內現今諸多藏家的心頭之好。其中最名貴者推木葉盞。

1.吉州木葉盞

木葉盞在吉州窯中產量極少,目前存世的數量不多。通行的觀點認為葉子是「桑葉」,當時有「桑葉能通禪」之說。製作方法是先把桑葉發酵只剩下脈絡,然後沾釉貼於茶盞內,入窯燒制而成。

目前的「木葉之王」是江西省博物館收藏的一隻桑葉盞,出土於上饒南宋開禧二年(1206年)趙氏墓。桑葉碩大,葉色金黃,紋理絲絲可見,倒上水,有葉片漂浮水中之感。極具巧思,勝於天成。這類桑葉盞葉子或舒展,或捲曲,或兩三貼於盞底,或一片半片貼於盞沿,每一片均有各自的味道。這類盞是民間藝術與自然的和諧融合,是禪宗文化與茶文化的完美載體。

2.吉州剪紙貼花盞

吉州窯除木葉盞外,還有一項獨創的工藝就是剪紙貼花瓷器。這類作品是窯工利用剪紙工藝,剪出一些喜聞樂見的紋樣,然後貼伏於釉上再撕去,形成紋樣入窯燒制而成。整體的效果猶如剪影一般,具有二維畫面感覺。倒上茶水後,在水紋的晃動下,可以看到紋樣在其中若隱若現、忽暗忽明,讓人聯想艷陽下的湖面倒影,或者想到明月高懸下的皮影表演,頗具趣味。剪紙貼花瓷器的紋飾包括各類動物、各類鳥紋、各類花卉、各類吉語紋飾等。現今有研究者認為這類貼花工藝是模仿「茶百戲」的理念,繼承了「漏影春」的北宋陶玩法。《清異錄》曾記載「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叟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看來吉州工匠把難度極高的「茶百戲」通過簡單的貼花工藝而簡單化了。有了各類貼花盞,普通的喝茶者只要輕輕攪動茶湯,即有了花鳥在眼前之感了,確實是高招。

三、世界最出名的殘器:龍泉「螞蝗絆」

宋代瓷器中,龍泉窯並不是以燒制茶器著名。而是以各類祭祀及裝飾用的瓶、爐最為出彩。但是,一件被譽為「世界最出名的殘器」的青瓷茶碗卻出自龍泉窯,這就是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龍泉窯「螞蝗絆」。

目標客戶:精準定位100萬客戶

1、中歐美、港澳台等發達地區,100萬+實力買家時刻關注

2、掌握157820名高端人士朋友圈資源,逾10萬新浪微博資源,定向藏品推薦

成交:技術縮短周期,3D提高成交率

1、地域、高收、興趣三大定向維度精準覆蓋目標人群

2、預約將近100名行業權威知名人士為品牌進行權威背書

3、與數家國際知名網站達成戰略合作,為藏品提供專業的私人訂製服務

4、與國內知名3D技術公司合作,推出逾千萬的3D藝術館、《3D藝術品全媒體聯播平台》,獨有的藝術品3D展示技術,幫助買家找到精準藏品

澳門中信所做的改變,為企業帶來全新的傳播方式,為客戶建立數字化的推廣與銷售平台,通過移動展示觸及用戶,大程度地提高了藝術品的價值以及藝術品的成交率,而用戶回饋給我們的是更多好評以及更加信任的合作。

2016秋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8.8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800件

成交率:86.06%

2015春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15.03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1200件

成交率:79.15%

2015秋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6.2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500件

成交率:92.01%

2015春季季藝術品累積成交額16.58億港元

這裡輸入自己想要內容

參展1420件

成交率:88.5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藝術品經紀人周總 的精彩文章:

奇石今年收藏為什麼如此火爆

TAG:古玩藝術品經紀人周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