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小火說】邦提克古珠

【小火說】邦提克古珠

邦提克,聽到這三個字,就知道是外來語翻譯的詞兒,貌似很難理解。

註:邦提克古珠,摘自網路

但在古珠序列里,卻是相對比較容易解讀的一個類別,且聽小火娓娓道來!

一,邦提克是啥意思?

邦提克本意是「傳家寶」的意思,是生活在緬甸山區的欽族和印度的米佐人的傳家寶。

欽族人和米佐人都稱自己叫萊人,他們的珠子叫「萊替」(替是珠子的意思),就是萊人的珠子。

邦提克這個名字或許是被誤解了,但是已經被流傳因而約定俗成了。

欽族屬於緬藏語族群,生活在中緬邊境和附近地區,公元9-10世紀南遷緬甸。

二,邦提克珠是用什麼材質和方法做成的?

邦提克珠也稱為木珠,材質採用緬甸當地的木化石經過染色的製作而成,簡單點兒說就是染色木化石珠。

註:邦提克古珠,摘自網路

從邦提克珠的紋理就可以看出端倪了,有木頭的生長棕眼,這種材質在緬甸當地還是比較豐富的。

染色工藝與其他蝕花古珠略有不同,先用抗染劑畫線(即珠上留白的部分),再用黑色染劑填染(注意:是填染而不是浸染)珠子其餘的部分,經過加熱將顏色固化以後,再經過打磨、鑽孔而成。

註:上圖是小火手繪邦提克珠工藝圖,畫工一般請各位諒解

圖2紅線部分為抗染劑,圖3灰色部分為填黑,圖4為打磨後示意圖,圖2圖3中抗染劑凸起被磨平後留白。

因此,邦提克珠製作的抗染劑是用來作為珠子黑白染色的界限劃分。

三,邦提克古珠如何斷代?

欽族人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因此無法準確的判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這種珠子做為傳家寶的。

但,通過出土古珠的比對,邦提克珠的製作不會早於欽人南遷入緬甸之前,即不會早於公元9-10世紀,即中國北宋時期(距今已逾千年)。

註:邦提克古珠,摘自網路

原因在於,緬甸當地驃國的興衰。公元832年,南詔出兵滅驃國,在緬甸生存了上千年的驃人也逐漸融入緬人社會。

在地域上,欽族和驃人是重合的生活在同一地域,但是在時間上,他們並沒有重合的跡象。

猜想,或許是欽族人在地上撿到了驃人的珠子覺得很喜歡,就逐漸的穿起來,當成了傳家寶(邦提克)。周邊的人群知道欽人的愛好,因此就地取材用木化石做出類似驃珠的樣子,再賣給欽人。

因為很多邦提克珠跟驃珠(pyu珠中的木化石珠)長的非常相像,雖然製作工藝不同(後面的文章會單獨說驃珠)。

註:木化石PYU珠(驃珠),摘自網路

習慣的將年份早的珠子稱為「一代邦提克」,將後來製作的珠子(磨損痕迹不明顯的)稱為「二代邦提克」,對1940年以後製作的珠子稱為「三代邦提克」。其實,這個界限很模糊,很難區分的非常清楚,只分新老就好了,至於是一代還是二代糾結起來意義不大,因為這個年代劃分目前並沒有定論。

四,邦提克珠都有什麼樣式和圖騰?

這個部分不用過多文字描述了,大家看圖片吧!

註:上圖摘自《喜馬拉雅天珠》

五,邦提克如何看新老?

其實這是一個看古珠新老的共通話題,無非是幾個方面,光氣、包漿、磨損、痕迹,這些講起來比較虛,還是用圖片說話吧!

邦提克珠基本都是傳世(一代傳一代佩戴)的,與其他出土的古珠不同。

註:新

註:新

註:新

註:新

註:老

註:老

註:老

註:老

註:老

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火文玩寄賣 的精彩文章:

觀《我不是葯神》後感
中國書畫與郵幣專場拍賣進行中

TAG:小火文玩寄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