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以一己之力擊殺數千敵軍,美國兵成了英雄,德國兵戰後凄慘
原標題:同樣以一己之力擊殺數千敵軍,美國兵成了英雄,德國兵戰後凄慘
對軍人來說,能夠上陣殺敵,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一種榮譽,服從是他們的職責,遵守命令是最基本的。然而,兢兢業業地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出色地完成任務,收到的並不一定往往是讚許和嘉獎。要知道,戰爭是分立場的,不同的人做了相同的事情,接下來的人生可能也會截然不同。就拿二戰來說,都是最普通的士兵,一名美國兵和一名德國兵做了一樣的事,前者成了受人敬仰的英雄,後者則不得不在譴責中度過後半生。
1942年中旬,美軍對索羅門群島一帶的日軍發起進攻,希望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能夠粉碎日軍在此處的戰略部署,繼而扭轉局勢。此事的日軍尚有一戰之力,雖然美軍在武器上佔優,但日軍打起仗來拚命殘忍,雙方在瓜島展開了異常慘烈的交鋒。
1942年10月24日,美軍一個班共15人遭遇3000名日軍襲擊,打瘋了的日本人碰到這小股敵軍,自然是毫不猶豫地發動潮水般進攻。美軍小部隊損失慘重,上來便陣亡12人,剩下的3人里又有2人因受傷而失去作戰能力,僅剩一個名叫約翰·巴斯隆的士兵仍有戰鬥力。眼看外無援軍,不抵抗便是死路一條,情急之下他只能拿起槍拚死一搏。
巴斯隆手裡並沒有太多武器,只有2挺機槍和幾把手槍。好在巴斯隆在位置上佔優,他可以藉助地利對源源不斷撲來的日軍進行掃射。在對抗的過程中,一挺機槍卡了殼,巴斯隆只能拿起另一把繼續開火。趁著日軍暫停的間隙,趕緊修好出了問題的那一把。巴斯隆幾乎打光了機槍子彈,又用手槍與殘餘日軍周旋,一直熬到了25日凌晨,美軍援軍感到,巴斯隆才終於撿回一條命。
此戰讓他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他獲得了代表美軍至高榮譽的榮譽勳章,在美軍VMSB-241中隊飛行員預備中尉理查德·弗萊明用戰機撞沉日軍重巡「三偎」號之後,他是第二個獲此殊榮的美國軍人。根據美軍規定,獲得這種級別榮譽的士兵不必再上戰場了,巴斯隆滿負榮光退役,衣錦還鄉。美軍也有意識地將其塑造成為典範以鼓舞軍心,巴斯隆所到之處,總是充滿讚歎與掌聲。
不過,此君是個爺們,並不太在意這些身外名聲,他更希望自己能夠重返戰場,真刀真槍地建功立業。根據規定,美軍多次駁回了他的申請,直到1943年底才批准他重新入伍。不過,這次巴斯隆就不這麼走運了,在1945年2月的硫磺島戰役中,巴斯隆帶頭衝鋒時不幸遭炮擊身亡,據說這位英雄的死狀非常難堪。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榮耀的歸屬;但對美國人來說,他們在勝利前夕失去一名英雄,不失為一道遺憾。
做過這種事情的,德軍也有一位,他叫海恩·塞弗羅。1944年6月6日,在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中,時年僅20歲的塞弗羅被安排在WN62號碉堡中負責向盟軍開火。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塞弗羅戰後回憶,他出現在這個位置上,內心其實是非常糾結的。在德國青年心中,在戰場上建立功業是十分榮耀的,而他參軍又有一點被「抓壯丁」的意味。然而,既然得到命令就要執行,在接下來的9個小時里,塞弗羅的槍一刻也沒停過。
據說,塞弗羅在這段時間內一共射出超過1.2萬發子彈,在機槍子彈告罄後又用步槍射出超過400發。期間曾有一名美軍士兵衝破了火力網,但受傷倒在了碉堡跟前。已經打到麻木的塞弗羅沒有猶豫,一槍爆了對方的頭。此役過後,塞弗羅成了德軍中的紅人,西方國家則對這樣一個「戰爭機器」大加斥責,稱他毫無人性,還將其稱為「奧馬哈海灘之獸」。有人做出估計,塞弗羅總攻擊斃美軍數目在3000~4200人之間,塞弗羅不讓這樣認為,他在回憶中說道:「很明顯,至少1000人,有可能超過2000人,但我並不知道我打死了多少人,這很可怕,想像一下都會讓我作嘔。」當然了,無論是英雄巴斯隆還是「惡魔」塞弗羅,人們至今對他們的事迹都抱有懷疑。有專家提出,兩人的事迹都有渲染和誇大的因素,尤其是塞弗羅,一個火力點在一片空曠的沙灘上想要阻止成千上萬人的攻勢,並用1萬多發子彈擊殺2000人,這是根本不現實的。退一步講,先不說一人狙擊幾千人理論上是否可能,按照美軍的作戰習慣,如果敵方擁有一個威脅如此之大的火力點,能讓他們損失數千人,美軍早就一炮轟掉了。
塞弗羅戰後的日子非常難過,他走到哪兒都會招致人們的斥責,甚至有人當眾稱他為「屠夫」。他對此感到很悲痛,但也無奈:「我確實不是因為有殺人的慾望而殺人的,而只是想活下去。我知道,只要他們有一個人活下來,那麼他就會向我射擊。我從不想捲入戰爭,也從不想呆在法國,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機槍射擊。」


※斯大林逝世令人惋惜:本來還能搶救,卻被愚蠢規定慢慢耗死
※唯一到大使館悼唁希特勒的外國領袖,中立避戰卻同時惹惱美英德
TAG: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