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首寫七夕的詩詞,兩情若是久長時

10首寫七夕的詩詞,兩情若是久長時

再過幾天又要到七夕情人節了,目測一大堆狗糧即將灑來,雖然身為千年不變的單身狗,小編在這裡還是要送上一份祝福的,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兄妹!額不,終成眷屬,終成眷屬……來看一下古人寫的與七夕有關的詩詞。

一、《迢迢牽牛星》(東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關於牛郎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曹魏這段時間裡,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二、《鵲橋仙·纖雲弄巧》(北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尤其是最後結尾兩句,最有境界,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三、《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這是一首借牽牛織女的愛情故事寫失意宮女孤獨生活和凄涼心境的詩,前兩句描繪出一幅深宮生活的圖景,後兩句寫宮女久久地眺望著牽牛織女,夜深了還不想睡,這是因為牽牛織女的故事觸動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產生了對於真摯愛情的嚮往。

四、《西江月·新秋寫興》(南宋·劉辰翁)

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夜來處處試新妝,卻是人間天上。

不覺新涼似水,相思兩鬢如霜。夢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自南宋亡後,詞人抗節不仕,常常於節日作追憶故國之詞。這首詞雖題為《新秋寫興》,實是詠七夕,詞人借七夕節時天上人間一如既往的狂歡景象,抒發自己對國土淪喪的感慨和對人們麻木心靈的悲嘆。

五、《辛未七夕》(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這首詩中,詩人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才有佳期之樂。然後轉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於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語意略帶感傷。

六、《菩薩蠻·七夕》(北宋·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從《詩經·大東》中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再經後來歷代的不斷完善,牛郎織女的傳說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神話。由於這個神話一般都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所以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歷代的文人常藉此來抒發離愁,這首詞也不例外,詞人借天上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的無數悲劇。

七、《他鄉七夕》(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了旅人的思鄉思親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的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八、《乞巧》(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乞巧,是過去七夕的民間主要活動,意思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幼年時的詩人,對乞巧這樣的美妙傳說也很感興趣,仰頭觀看那深遠的夜空里燦爛的天河,觀看那天河兩旁耀眼的兩顆星,期待看到這兩顆星的相聚。

九、《奪錦標·七夕》(元·張埜)

涼月橫舟,銀河浸練,萬里秋容如拭。冉冉鸞驂鶴馭,橋倚高寒,鵲飛空碧。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

誰念文園病客?夜色沉沉,獨抱一天岑寂。忍記穿針亭榭,金鴨香寒,玉徽塵積。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雲消息。聽窗前、淚雨浪浪,夢裡檐前猶滴。

張埜(念yě,野的古字),元代詞人,這是一首詠七夕的詞,上闋先寫新秋夜色,再寫雙星相會,嘆會少離多,綿綿離恨,歡情幾許。下闋詞人再抒發感懷,全詞構思精巧,抒情細膩,情景交融,真摯感人。

十、《七夕二首·其一》(明末·德容)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這是明代末期江南女僧德容所作的七夕詩,任何風俗風景,其觀感體驗皆因人而異,舊俗七夕之時,婦女尤其是未婚少女,盡皆歡天喜地,滿懷憧憬地聚集歡會,祈祥禱福。可詩人並無此心境,她疑惑牽牛織女為什麼要此夕相會;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上相機出發旅行 的精彩文章:

麗江三大古鎮中混得最慘的這座古納西王國,教商戶紛紛關門
又是一年荷花盛開時,六首詠荷名詩送給你

TAG:帶上相機出發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