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白居易當陪襯實在不過意,這位才子的詩太深刻了
一首詩的好壞有很多判斷依據,有人喜歡修辭和對仗,有人愛好典故和神話,也有人偏向佛理和禪意,更有人牢記名言和警句。但有些詩作既沒有華麗的辭藻,更無可摘的詞句,只是訴說心中的真情,讀後卻讓人深思。
買花 唐·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編輯
白居易的這首詩通過描寫長安貴族買牡丹花的場面,揭露了豪族揮金如土的生活,反映了各階層間的矛盾。詩的前面寫京城貴族買花,後面寫田舍翁的感嘆。全詩對比鮮明,諷刺辛辣,意義深刻。
但是晚唐詩人吳融也寫了一首類似的詩,依然是用花來表現世態炎涼,只是由買花改成了賣花。吳融是大唐走向衰落的見證人,他四十歲時中舉,仕途也非常不順,一生就在宦海沉浮,幾度被重用,又幾度被貶他鄉,大唐的榮辱興衰直接就在他的身上體現出來。
賣花翁 唐代:吳融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這一聯交代賣花翁把花送入富貴人家的事實。和煙和露,形容花剛採摘下來時綴著露珠、冒著水氣的樣子,極言其新鮮可愛。許氏與史氏,是漢宣帝時代的外戚,兩家都在宣帝時受封列侯,貴顯當世,後人常用來借指豪門勢家。
編輯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這一聯抒發作者的感慨。東風送暖,大地春回,鮮花開放,本該一片爛漫風光。可如今卻滿目凄涼、無花開放,原來那些豪門勢家把盛開的花朵都閉鎖進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點綴些許春意,景象十分寂寥。
編輯
「不教」一詞,顯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隱寓著詩人的憤怒。但詩人並不直說,卻托之於東風的惆悵。東風能夠播送春光,而不能讓春光不為人搶走,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連這一點惆悵,也無處申訴。
詩篇短小精幹,二十幾個字既有敘事、又有議論。同時這首詩還蘊含著尖銳的諷刺,由賣花引出貴族豪門貪婪無厭、獨佔壟斷的事實。他們不僅要佔有財富和權勢,連大自然的美麗也要攫為己有。白居易是抨擊富貴人家的豪華奢侈,而吳融在揭示剝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和新意。詩歌表現形式上也不同於前者那樣鋪陳直敘,而是更精鍊和委婉,曲折達意,發人深省。
編輯
我們其實還可以繼續拓展思路,「一叢花」可以是很多美好事物的象徵,「東風」是珍惜和呵護這些美好事物的千千萬萬個你我他,而「宮城許史家」則是毀壞和獨佔這些美好的反面象徵。希望「東風」並不總是只能嘆息,也希望這些美好的「一叢花」可以被更多人欣賞。


※十首描寫秋思的古詩詞,不知秋思落誰家,斷腸人在天涯
※楊萬里一首詩調侃自嘲,天公支予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