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用抗生素,也能治癒細菌性痢疾

不用抗生素,也能治癒細菌性痢疾

濕熱痢的綠色療法

每日一課 020期

說起拉肚子,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著涼了或者是吃了什麼不幹凈的東西。想起我小時候每次拉肚子時,媽媽總會嘮叨幾句,然後給我煮上一鍋濃濃的蔥薑湯讓我喝下,如果蔥薑湯不管用,再來上幾片止瀉藥肯定就藥到病除。

確實,著涼和吃壞東西是引起拉肚子的常見原因,但實際上還有一種需要引起重視的特殊情況也會引發拉肚子的癥狀,那就是今天要說的痢疾桿菌感染引發的細菌性痢疾。

上周末,診所里來了個14歲的小男孩。據他媽媽說,孩子昨天開始出現腹瀉的,大便不僅帶膿血,還混雜著一些不明的黏凍液。今早起來後,孩子一直喊著肚子疼,還有發熱的癥狀,所以就趕緊帶來我這看看是怎麼回事。經仔細問診之後,最終確定孩子得的是最近十分多發的細菌性痢疾,且還是最常見的急性典型菌痢,中醫稱之為濕熱痢。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一種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屬中醫學的「腸癖」、「下利赤白」等範疇。中醫認為,細菌性痢疾是感受濕熱疫毒,內傷飲食所致。一個人如果飲食不當,比如誤吃不幹凈或大量吃生冷的食物,都會傷及脾胃,導致抵抗力降低,這時候濕熱疫毒之邪就會乘機入侵胃腸,使濕熱內蘊或寒濕滯留,而導致大便異常。

細菌性痢疾在中醫上有濕熱痢、疫毒痢、虛寒痢、休息痢等各類分型,像這位小男孩患的濕熱痢多為濕熱疫毒蘊結腸中,表現為濕熱證候。一般,濕熱痢患者會出現腹痛而拒按,痢下赤白膿血,粘稠如膠凍,腥臭,肛門灼熱,發熱較高,口乾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癥狀,在治療時應以清熱利濕,行氣解毒為主要原則。今天要推薦給你的方子是芍藥湯加減:

黃連3g、黃芩9g、制大黃9g、金銀花12g、赤芍9g、當歸9g、甘草6g、木香6g、檳榔9g。用水煎服,每日1劑。

方子中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當歸、芍藥、甘草行血和營、緩急止痛;金銀花清熱解毒;木香、檳榔行氣導滯;大黃瀉實熱。全方配伍後,清熱化濕解毒,調氣行血導滯,功效十分全面。

另外,還有一些針對患者不同癥狀的隨症加減方法分享給你:

如遇到惡寒發熱、頭痛等表證明顯的患者,可加荊芥、防風、柴胡,疏風清熱;

熱重於濕的患者,可加白頭翁、黃柏、梔子,加強清熱的效果;

濕重於熱的患者,可去黃芩,加豬苓、茯苓、車前子(包煎)利水滲濕;

兼食滯的患者,可加萊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導滯。

GIF

Ending

【零零醫課堂】

愛學習的醫生都關注了

文 | 南 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零醫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零零醫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