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照片: 軍閥紛爭之下, 百姓過著貧窮生活

老照片: 軍閥紛爭之下, 百姓過著貧窮生活

原標題: 老照片: 軍閥紛爭之下, 百姓過著貧窮生活


這是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於1933年-1934年間拍攝的蘭州老照片。通過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看上去,那時候的蘭州還是比較貧窮落後的,乾旱的氣候也顯而易見。


民國時期蘭州的孩童。



蘭州街頭的雜貨攤兒。


民國時期,甘肅長期處於兵荒馬亂之中,各派軍閥四處爭奪地盤,很少有將精力用於改善百姓的生活生產條件的。


蘭州街景。


1931年8月,蘭州發生「雷馬事變」,新編第八師師長雷中田將甘肅省主席馬鴻賓軟禁,欲取而代之。後由吳佩孚到蘭州從中說項,才將馬鴻賓釋放。



在高處俯視蘭州城。

吳佩孚借「雷馬事變」之機由四川進入甘肅,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這又引來陝軍入甘,互相火併,爭奪地盤,加劇了甘肅的紛亂。



黃河岸邊洗衣服的婦女。


這場紛亂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苦難,卻給了蔣介石加強控制甘肅的機會。1933年7月,蔣介石任命其嫡系朱紹良擔任甘肅省主席。老蔣這麼安排還有兩個目的,一是圍剿紅軍,二是著重於西北的開發建設,為可能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做準備。


蘭州街道景觀。



在黃河岸邊玩耍的孩童。


1934年,林鵬俠歷時半年多的考察寫成《西北行》一書出版,她發現甘肅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問題。當時蘭州城有10餘萬人,可是沒幾所學校,讀過書的只有幾百人而已,女子師範生不及百名。


黃河岸邊背羊皮筏子的男子。


製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剝技巧,從羊頸部開口,慢慢將整張皮囫圇個兒褪下來,不能劃破一點地方。將羊皮脫毛後,吹氣使皮胎膨脹,再灌入少量清油、食鹽和水,然後把皮胎的頭尾和四肢紮緊,經過晾曬的皮胎顏色黃褐透明,看上去像個鼓鼓的圓筒。用麻繩將堅硬的水曲柳木條捆一個方形的木框子,再橫向綁上數根木條,把一隻只皮胎順次扎在木條下面,皮筏子就製成了。



一男子在黃河岸邊製作羊皮筏子,正在往羊皮里充氣,完全不講衛生。



坐在羊皮筏子上的孩童。 ?


皮筏子製作簡單、結實耐用,而且重量輕,一個人便可背負搬移,因此一直深受黃河沿岸百姓的青睞,至今仍魅力不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十張老照片,為您復原晚清百姓過日子場景
老照片:慈禧太后統治末期社會面貌 不止是落後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