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夕何夕?聽聽李商隱的故事,再來讀讀他最美的十首愛情詩

今夕何夕?聽聽李商隱的故事,再來讀讀他最美的十首愛情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

網路歌手

00:00/03:37

今夕何夕: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中國情人節。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據說,迷蝶詩人李商隱可能娶過一個妻子,因為他28歲那年是「別娶」了一個姓王的姑娘的。雖然他倆很有感情,彼此相愛,但見面時間不多。詩人那首「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兩漲秋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也許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初讀唐詩宋詞時,李商隱留給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之句,然而隨著對唐宋時代詩詞名家的深入了解,才知道李商隱還是一位夢迷蝴蝶的風流公子。

是的,他是一隻晚唐的蝴蝶。有詩論家說,他采了許多晚唐的花,五彩繽紛的花;釀了許多晚唐的詩,五彩繽紛的詩。


第一個成為李啇隱這隻蝴蝶採摘的花,是洛陽城一個名叫柳枝的姑娘。她不但有一顆芬芳的心,而且還會吹柳葉,吹得濤濤幽幽憶憶,而且還會嚼花蕊,嚼得一口天真,嚼得一唇爛漫,嚼得一唇殷紅。

一天柳枝姑娘在一株柳樹下聽到有人吟誦寫蝴蝶翩翩的《燕台詞?春》,不禁驚問:

「誰人有此,誰人為是?」

當誦者告訴她是李商隱的作品時,姑娘立即吹葉嚼蕊,吹著嚼著拉斷腰間的長帶,作結託人轉贈,向迷蝶的詩人乞討蝴蝶一樣的詩句。那正是公元834年的春天。

李商隱收到柳枝姑娘託人帶來的長帶,第二天騎馬前往,此時柳枝姑娘已一身新妝,亭亭於事先約定的地方恭候。柳枝姑娘問騎馬而來的人:「你就是李公子嗎?三天後我到小河邊讓河水濺濺裙子,采遍滿山遍野的芬芳待你,怎麼樣?」

然而,李商隱沒有作答,柳枝姑娘轉身離去。這個局面的箇中原因,也許只有他倆才清楚,給歷代詩論家留了一個難解的迷,供後人猜測。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皚皚白雪覆蓋了大地,也覆蓋了詩人的心。李商隱得到消息,柳枝姑娘已被一位官僚——東諸候「取」走了時,自責、怨恨充滿心頭,寫下了一組《柳枝詩》。

其中一首云:

嘉瓜引蔓長,

碧玉冰寒漿;

東陵雖五色,

不忍值牙香。

讀罷此詩,不能不說他的感情是真摯的。詩的中心意思是說:嘗過碧玉嘉瓜,便對其他各種顏色的瓜,不屑一顧,意為愛過柳枝,便無意於別的女子。


詩人是多情的,李商隱也是多情的。就在他寫了《柳枝詩》後不久,便有意於別的女子了。那是他到了濟源附近的玉陽山中學道,與一位名叫宋陽華的女道士好上了。

當時的玉陽山中,有許多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士女:有「過」宮女乃至公主,有名門望族家裡的小姐,有看破紅塵的富家姖妾……這些唐代的女道士,大多才貌兼備,青春年少,常常耐不住松篁蔽日的清靜與花落山溪的撩撥,而與詩人墨客酬唱詩文,甚至有超出一般友誼的交往。當然這樣的交往是一種冒險,是一種不容泄密的狹窄道路上的靈魂冒險。

但是,這次李商隱與宋華陽女道士的冒險,不是很成功。他後來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一詩中寫道:

偷桃竊葯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供三英同夜賞,玉樓來自水精簾。

這裡的「偷桃」,用東方塑事,喻學道;「竊葯」,用嫦娥事,喻愛情;「事難艱」,「半天學道,半天迷蝶」之謂也。

有詩論家在解讀這首詩時說:月夜中詩人與華陽姐妹同賞,本是快亊,卻又被「冰精簾」所隔,喻戀愛不能成功。全詩籠罩著一種灰暗的悲劇情調。

是的,李商隱是悲情的,因為正當他這隻翩翩的蝴蝶欲采初綻而芬芳的挑花時,不知何故,宋華陽悄悄離開了玉陽山中,回到了長安,留給他的是滿心的傷痛,但仍是念念不忘,在他的詩集中,涉及愛情而又處處透露出道教氣息的詩篇,大抵是寫這一段愛情經歷的。


據說,迷蝶詩人李商隱可能娶過一個妻子,因為他28歲那年是「別娶」了一個姓王的姑娘的。雖然他倆很有感情,彼此相愛,但見面時間不多。詩人那首「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兩漲秋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也許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情。

離多聚少,倒也罷了。但不知何故,她卻乘風西去,讓詩人痛徹心肺。多少年後,他從四川東歸崇讓里故宅,寫下了《正月崇讓宅》七律小詩,追懷他們那段感情。

詩曰:

「密鎖重關掩綠苔,

廊深閣迥此徘徊。

先知風起月含暈,

尚自露寒花未開。

蝙拂簾旌終展轉,

鼠翻窗網小驚猜。

背燈獨共餘香語,

不覺猶歌起夜來。

詩人寫給妻子的這首詩,不,應該是說寫給妻子多數的詩,都是聲心之語、血淚之篇。

李商隱與王氏婚後,「力比多」不能得到正常的發泄,所以他依然迷彩蝶。對他的風流,大家應抱以寬容的態度。詩人在這一時期的愛情詩中,有一些明顯不是寫給妻子而又對象不明的作品,能讓我們窺見他的一些艷遇片斷。下面這首詩便可佐證:

昨夜星辰昨夜風,

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詩人的這類詩均意境迷離,情感惆悵,是我國古代的「朦朧詩」。

五光十色的異性對象,令李商隱有五光十色的情詩。他晚年那首《錦瑟》詩,可以說是他一生的愛情總結。

喜歡李商隱詩歌的人不少,每個人喜歡的具體詩句也各不相同。以下這十首最美的愛情詩,相信不少佳句好多人都默默念誦過,並為之感動莫名。

到底是哪十首呢?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注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會結束。

3.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裡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髮,這裡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詩。整首詩的內容圍繞著第一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2、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昨夜星辰昨夜風,

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

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

走馬蘭台類轉蓬。

【註解】: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遊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後,藏於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台: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後,隨即騎馬到蘭台,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注釋】:

送鉤,古代宴會中的一種遊戲,把鉤在暗中傳遞,讓人猜在誰手中,猜不中就罰酒。射覆,古代的一種遊戲,在器皿下覆蓋東西讓人猜。蘭台,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時李商隱任秘書省正字。

【評析】:

所謂「無題」詩,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屬於寓言,有人認為都是賦本事的。就李商隱的「無題」詩來看,似乎都是屬於寫艷情的,實有所指,只是不便說出而巳。此詩是追憶所遇見的艷情場景。先寫筵會時地;接著寫形體相隔,人情相通;再寫相遇的情意綿綿;最後寫別後離恨。艷麗而不猥褻,情真而不痴癲。

3、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

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

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

麝薰微度綉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

更隔蓬山一萬重。

【注釋】:

劉郎,相傳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採藥,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後人以此典喻艷遇。蓬山,即蓬萊山,泛指仙境。

【簡析】:

這首情詩寫與情人別離後的思念。始從覺醒的甜夢中醒來覺得悵然若失,回憶起夢中依依惜別的情景,又匆忙地寫信給她。從借用劉郎的典故,顯見今後要再會是幾乎不可能了。

4、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釋】:

韓壽,晉人,司空賈充的僚屬,充每在家聚會,賈女從窗格中偷窺,見其貌美而愛之,與私通,充發覺後乃以妻壽。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賦·序》:「黃初三年,作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植過洛水時,忽見一女子來,贈所用枕。宓妃,傳說中伏羲氏之女。

【簡析】:

這首比較隱晦、深沉而痛苦,結尾二句為千古佳句,引人共鳴。

5、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重幃深下莫愁堂,

卧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

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

未妨惆悵是清狂。

【簡析】:

這首就不用解說了:)

6、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注釋】:

古瑟有弦五十條。柱,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思讀去聲,因律詩不得一連出現三個平聲。藍田: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古代著名的美玉產地。

【簡析】:

本詩屬於一首晚年回憶之作,雖然有些朦朧,卻歷來為人傳誦。

詩的首聯由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點明「思華年」的主旨。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五十弦,《 史記·封禪書 》載古瑟五十弦,後雖一般為二十五弦,但仍有其制。詩的一、二兩句是說: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

詩的頷聯與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在頷聯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 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係迷茫。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於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望帝的傳說見《 寰宇記》說 :「 蜀王杜宇,號望帝,後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 。」子規即杜鵑。詩人筆下美麗而凄涼的杜鵑已升華為詩人悲苦的心靈。深沉的悲傷,只能托之於暮春時節杜鵑的悲啼,這是何等的凄涼。

頸聯緊接頷聯,《 新唐書·狄仁傑傳》載:「(狄仁傑 )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少有才名,孫權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珠」、「玉 」乃詩人自喻,不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詩人借這兩個形象,體現自己稟具卓越的才德,卻不為世用的悲哀。詩的尾聯,採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此情 」總攬所抒之情,「 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這首詩在藝術上極富個性 ,運用了典故、比興、象徵手法,詩中蝴蝶、杜鵑是象徵,珠、玉屬比興,它們創造出明朗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痴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幹什麼要有這麼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谿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谿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谿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庄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庄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谿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谿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谿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谿生實不多覯。

那麼,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麼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複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裡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於此,玉谿詩之所以為玉谿詩者,尤在於此。

玉谿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鬱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複低徊,感染於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7、無題

八歲偷照鏡,

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

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

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

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

背面鞦韆下。

8、暮秋獨游曲江

荷葉生時春恨生,

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

9、雨

悵卧新春白袷衣,

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

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

萬里雲羅一雁飛。

【注釋】:

白門:今江蘇省南京市。

【簡析】:

因春雨而引發出許多懷思的情愫,有追思、有夢境、有摯情、有畫意,極盡情思之苦,最後連情書都無法寄出,更可知這種思念的無奈而又無盡。

10、《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註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簡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於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於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後,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容看,按「寄內」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更多佳作請點擊頂部藍字「新詩天地」關注後查閱歷史消息欣賞。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詩天地 的精彩文章:

TAG:新詩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