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人也喜歡「上網」發牢騷,官員的應對方法也很奇葩

清朝人也喜歡「上網」發牢騷,官員的應對方法也很奇葩

原標題:清朝人也喜歡「上網」發牢騷,官員的應對方法也很奇葩


現在一提到網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網,然後就是網管對言論的把關。其實,要說「上網」的方便自由程度,還要數清朝。


這一下大家有些蒙了,會問:那時候有網路么?答案是有。地點呢?答案是牆壁。

從乾隆後期,清朝其實就已經衰敗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苦,到了道光時期,社會動蕩,官場腐朽不堪,這時候人們想反映情況,直接到衙門根本不受理,需要拿出很多錢,官差們才去通報,見到老爺們還需要拿錢,因此,大家心裡裝了很多怨氣。


這難不倒有才華的人,大家的表達方式就是圍在一起,靠在牆根聊天。就這樣聊也沒有意思,總想來點刺激的,一轉身看見後面的網路了,對!就是那面牆,有的人就拿起筆在牆上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情感。


一開始只是表達生活多麼艱苦,希望自己富裕起來,然後就是怎麼富裕呢?有的人說勞動,有的人說當官,漸漸的方向變了,開始討論官場的腐敗,直接寫出對哪個官員不滿,還很有證據地寫出來,自己打官司的時候花了多少錢,為了讓大家相信,最後胡亂寫上一個名字,看著就和真的一樣。


路過的人,還在後面留言。起初官員們也沒有在意,可是時間一長,就受不了了,「網路」太發達,傳播街頭巷尾都是,有時候,政敵看見了,趕緊收集起來,在朝堂上相互攻擊。

因為消息來源有基礎,證據確鑿,道光皇帝派人一查,情況屬實,結果是網路傳了誰,誰就要倒霉,不是坐牢斬首,就是流放抄家,弄得官心惶惶。


網友們一看有效果,就更瘋狂了,官員害怕起來,直接上奏道光皇帝不讓大家寫了,只能說明自己心虛。但是,等著也不是辦法,怎麼辦?


《清史》記載,一位叫王右的官員,很有辦法,花錢請了很多網管,直接在網路中尋找關於自己的不利消息,只要發現了,農民的牆一律拆除,官家的牆重新粉刷一遍。為此,他還在官員聚會時候,作為成功者談了經驗。


官員們都來效仿,網民不住上網發帖,官員們雇的網管東奔西跑鑒別和處理帖子,最滑稽的一幕周而復始地上演著。

其實,我們聽完一樂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慨和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歸根結底就是廣大民眾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聞新知2018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皇帝也有「中年危機」,因一首「梨花體」詩而豁然開朗
他既是黃埔高材生,又是北大高材生,八年抗戰從頭打到尾

TAG:舊聞新知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