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清朝寧願亡國,也不願意立憲呢?其中竟有這等含義

為什麼清朝寧願亡國,也不願意立憲呢?其中竟有這等含義

原標題:為什麼清朝寧願亡國,也不願意立憲呢?其中竟有這等含義


如果清廷知道未來會是那麼個下場,那麼當初肯定會立憲。可是,他們當初不知道啊。因此,就懷著僥倖心理,走一步看一步,於是一直走到了清朝滅亡。


事實上,早在慈禧活著的時候,預備立憲的事情就提上議程了。當時,對這事兒最熱心的,是直隸總督袁世凱。

也就是說,權力的根基是這個權力結構中的每個人都認可你的統治地位,你就有了權力。在中國歷史的過往,任何一個權力架構的坍塌,無不以這種權力認同的坍塌為多米諾骨牌的第一推。夏桀道路以目,商朝牧野之戰,周朝國人暴動,秦朝大澤鄉,等等。一個權力集團一旦失去了,哪怕是正在失去對時局的把控,就如同騎在老虎背上的凡夫肉胎,瞬間會被吞噬。


所有的當權者都懂這個道理啊,與其等到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如逐漸緩和一下矛盾,給自己找一條活路不安穩嗎?這一念之間,真真應證了一句佛家雞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中國人是不理解這種邏輯的,那一句卧榻邊不容他人酣眠,持續了千年。為了權力的獨佔和權威,多少家族曾經輝煌不可一世,卻在時間的沖刷下灰飛煙滅。君要臣死臣必死,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種為了個人私慾貪婪到極點的皇權思想,才是造成中國歷史上一個個死循環的根源。


?

回到問題上,為什麼清政府寧可滅亡,也不退讓?不是因為他們剛烈,而是崛起在白山黑水間的異族,也被深深同化成了咱們的同族思維。幾千年腐朽將滿族人也變成了不會任何變通之道不願放棄權力的愚昧之徒。


到了宣統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8日),清廷還頒布了《內閣官制》和《內閣辦事暫行章程》,成立了所謂「皇族內閣」。同時期,民間力量的勃興和革命黨的添油加醋,這一進步的舉動又被看作是「滿族專政」而不顧世界潮流的反動行為。那些各地督撫和新興勢力要求的是充分放權,而清廷考慮的是維繫統治大廈。


整體社會的訴求已經多元複雜化了,那種漸進的改革不具備了社會基礎,隨著思潮起伏,士大夫忠君事君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變動。載灃作為滿洲少壯親貴,心裡也苦,朝廷還有清流派與北洋派之爭,可謂捉襟見肘。


所以,內部崩潰很可怕,你做什麼都不對,除了滅亡。世道變了,變天了,吃藥也沒用,可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鄭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胡惟庸李善長真的敢造反嗎?原因應該是這樣的
三國時期的廖立是一位怎樣的謀士?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TAG:老鄭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