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明清時代,市井勾欄中的「象姑館」,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明清時代,市井勾欄中的「象姑館」,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小官——相公——象姑,這幾個詞語發音接近,其實是一個定義,指向都是明清時代出賣肉體為職業的男性,說白了即是男妓。

娼妓這種職業,各國起源雖然難以考證,但發展方向全都一樣,那就是會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永遠伴生,一直會陪著人類文明走到盡頭。

男妓從產生到現代,卻是走了彎路,最早的服務對象是高官顯貴、上層階級中的男性,發展到今時今日,卻多半是以服務權貴女性為主,實在是有違祖師爺們的初心。考慮到這個職業的來源和走向,多數是為的一個利字,那麼不應對他們的服務對象有所指摘,有錢能使磨推鬼,連鬼都見錢眼開,何必苛求籍籍眾生。

明清時代,市井勾欄中的「象姑館」,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中國古代男同性戀歷史悠久,從戰國時龍陽泣魚的龍陽君,到漢代玩斷袖之癖的董賢,芳名一旦被記入歷史,總是不缺少後來競爭者。但一直到宋代以前,「嬖人」、「孌童」一類似乎仍然是比較私密的居家屬性,以自家享用為主。

到了宋代,風氣開化,更兼商品經濟發達,「嬖人」、「孌童」也大膽的邁出深宅,紛紛走入市井勾欄之中,襄助盛世。這也是娼妓業的一項變種和精細化分工服務,哪裡有需求,哪裡有交易,哪裡就有產出,皮肉交易產供銷三端皆旺。從事這種生意的專業場所也有專業名稱,叫做「蜂窠」,成語「狂蜂浪蝶」大約就是形容這些從業人士,他們塗脂抹粉,扮作婦人,公然成群出現在市井街頭。

明清時代,市井勾欄中的「象姑館」,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明清時節,他們有了專業名稱「小官」,也有喊作「相公」、「象姑」的,蓋因諧音,此外,象姑一詞,除了諧音因素,似也有「很像是姑娘」之意,怕是文人雅士琢磨出來的旖旎專稱。

華夏大地,開始到處湧現「象姑館」,到了清朝的嘉慶道光時期,「象姑館」更是堂皇的入駐久負盛名的京師八大胡同,與傳統女性從業者同場競艷,很多文人雅士也絕不隱瞞自己的這種口味,像鄭板橋就大方承認自己有斷袖之癖,老鄭自認又老又丑,也知道這些「餘桃口齒及椒風弄兒之戲」很耗費錢財,但既然自己有錢,為何不去享受一下,放飛自我?

明清時代,市井勾欄中的「象姑館」,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明代「象姑館」風潮方興未艾的另外一個根本原因是正常的娼妓市場屢遭打擊,從朱元璋開始,就對官吏宿娼現象大力整治,制定出「杖責六十」的嚴峻刑罰,專門收拾官場人士。到了明宣宗時期,對適用人群範圍又加上了士子,刑罰程度也得到加強,一旦發現,革除功名,永不錄用。官員士子階層實在是被逼的沒辦法,只好把目光投到了非姑卻象姑的「姑娘」們身上,假如應承場合酒酣耳熱之際,見到唇紅齒白的超正爆紅偽娘,動一點興緻也實屬正常反應,完全可以被家屬原諒。

古代不正確的健康觀也是象姑館興起的另一原因,中醫認為男女結合屬於陰陽互補,但是補大了就會有陽精流失的悲觀考量,如此,陽性與陽性的交融,自然可以避免掉如上煩惱,久而久之,這種惡趣味便根深蒂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