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大明親王,撿了便宜當上皇帝,而且以送禮著稱喜歡行賄大臣

他是大明親王,撿了便宜當上皇帝,而且以送禮著稱喜歡行賄大臣

自古以來,都是百姓給當官的送禮,官小的給官大的送禮,官大的給皇上送禮。這種傳統沿襲了幾千年,很少發生秩序顛倒的情況.道理很簡單,當官的有權就不必送禮,就是有求於人只要說句話便成。可遇到有些難以啟齒的事情,即便是貴為皇帝,也要給屬下送禮。

明英宗和明代宗這兄弟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送禮皇帝」。英宗朱祁鎮是大明第六代皇帝,太監擅權弄政也是從他那開的頭,明代第一個權宦王振就是他那個時代誕生的。為了寵信這位太監,英宗不顧朝臣的反對,御駕親征去迎擊蒙古瓦剌部的進攻。

沒想到,這次出征又讓「靖康之難」的國恥發生在大明朝,英宗被瓦剌首領也先俘虜,釀成土木堡之變的慘劇。也先得了這個香餑餑,到處招搖撞騙,以此為要挾想一路攻入北京。幸好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建議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新皇,才挽救了這次危機。

朱祁鈺一登基,也先手中的英宗就成了個廢物,派不上任何用場。於是,做了個順水人情,將英宗放歸北京。可是,朱祁鈺皇帝的癮還沒過完,自然不願意交出皇位。他名義上奉哥哥英宗為太上皇,實際上卻將他圈禁在南宮裡。英宗被囚禁在南宮的幾年時間中,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為了監視哥哥的一舉一動,朱祁鈺找個了心腹太監阮浪去陪著朱祁鎮。

明朝的皇帝有個特點,和大臣搞不好關係,但和太監一混就熟。這兩人沒多久就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作為太上皇,朱祁鎮也想表示表示,可是當時的他連生活都成問題,全靠皇后做點針線活維持生計。翻來翻去,身邊值錢的只有一個綉袋和一把金制小刀,於是他便這這兩樣東西送給了阮浪。

阮浪得了這兩件禮物後十分高興,遇到朋友、同事就拿出來炫耀,如此高調當然逃不過朱祁鈺的眼睛。得到這個消息後,朱祁鈺心中暗喜,他正愁沒機會對付哥哥,於是便想以串通太監意圖謀反的罪名置哥哥於死地。

阮浪被打入詔獄後,朱祁鈺想盡辦法讓他招供,只要得到證詞,就不愁治不了哥哥。可沒想到,阮浪這人很講義氣,任錦衣衛上什麼刑,就是不鬆口,最後壯烈犧牲。而要了他的命的就是朱祁鎮送給他的這兩件小禮物。看來,皇帝的禮不好收。

相比哥哥朱祁鎮,朱祁鈺更是將送禮玩出了新高度。為了讓自己的子孫後代能繼承帝業,朱祁鈺又想廢掉英宗所立的太子,立自己的兒子為儲君。可這事做起來名不正言不順,必須要徵得大臣的同意才行。為此,朱祁鈺包下大紅包,凡是三品以上的官員人手一個,數量也不少,每人一百兩到二百兩不等。

眾臣一看,這好歹也夠一年的俸祿了,可大家知道,拿人錢手軟,更何況是皇上的呢?當然,這禮不能白送,朱祁鈺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能當上太子,希望得到大臣的支持。不料,大臣們收了禮,卻不想辦事。他們紛紛提出反對意見說:皇上你這個位置得來已經佔了便宜,總不能讓你的兒子還佔人家便宜吧。

後來還是太監給他想了辦法,讓他花重金賄賂內閣大臣,這一次朱祁鈺出手大方,一給就是數千兩。其他大臣也得了不少好處。中國有句俗話「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是送禮的。既然皇帝的賞賜下來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反正誰當太子都是你老朱家的事,犯不著得罪皇帝,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就這樣,再也沒人反對朱祁鈺立兒子為太子了。

可沒想到的是,兒子不爭氣,沒多久便去世了,問題是這還是朱祁鈺的獨子。這時有個大臣上了個奏疏說:皇上偏偏不信,你非要立兒子為太子,這不兒子就死了。還是趕緊將太子還給人家吧。這話正好戳到了朱祁鈺的痛點,他下令讓錦衣衛將這位大臣抓起來,所有的刑具都挨個讓他嘗遍。這邊朱祁鈺的氣還沒發泄完,那邊個個朱祁鎮就反動了「奪門之變」,把自己的皇位給奪來了。

到了最後,勝利者還是朱祁鎮,這對喜歡送禮的兄弟最後都有了自己的結局,朱祁鈺死後仍按照親王之禮下葬,太子仍是英宗之子朱見深,皇帝也回到了朱祁鎮的手上。算來算去,他們的這些禮都白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最名貴的兩種珠寶,一種只有三人能用,還有一種專供慈禧
他是大清首位漢人謀士,跟隨努爾哈赤開創天下,結局也十分悲慘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