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7《最後的棒棒》今日上映,四大看點值得你走進影院
由何苦自編自導自演的紀錄電影《最後的棒棒》將8於17日北京公映,閱盡繁華,品味心酸,讓原本空寂了內心的我們有一次被喚醒。生活在這個不知何時變得陌生的城市,每天忙碌的穿梭在街頭巷尾。
他們承載這一個時代的記憶,滄桑的褶皺下是至真至情的平凡,用手中棒棒挑起整個人生的尊嚴。誕生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山城棒棒軍」將人生的五味雜陳演繹的纖毫畢現。而作為豆瓣有史以來第一次萬人零差評的9.7超高分紀錄片又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棒」呢?
看點一:情懷「棒」 小人物也有大情懷
《最後的棒棒》講述著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竭盡全力的生存著,他們似乎與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格格不入,但是沒有人會忘記是他們,用厚實的肩膀扛起了社會的發展,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憑藉體力為生的職業正在慢慢被推出社會的舞台,配合著導演並不標準的普通話,以及並不專業的拍攝技術,反而讓每一位觀眾更加的覺得身臨其境,更加升華了影片的大情懷,這是一個行業從無到有的興衰;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基點;是一段歲月匆匆流過的痕迹;更是一個時代跨越的變遷。
看點二:人生「棒」讓每個人都看到自己的人生
「成為棒棒,都有一段苦難的經歷和迫不得已的理由」《最後的棒棒》記錄了大石、老黃、何南、老杭、老甘以及導演何苦等身為「山城棒棒軍」最後的一支部隊的生活紀實,鏡頭下每一個個性鮮明的成員足以讓每個觀眾看到自己在城市中沉浮的身影,看這部影片,其實不是在看影片中的人如何生活,而是在感懷自己,沒有時間去悲嘆歲月流逝,更沒有心情去哀怨世事的不公,而是把苦難看作生命的養料,以苦為伴,負重前行。而恍惚間在回過頭看到來路,微微一笑如歲月沉澱下的珍藏美酒,慢品人生,回味悠長。
看點三:尊嚴「棒」每一個勞動者都應有自己尊嚴
《最後的棒棒》中「棒棒要扛在肩上,不能拿在手上;因為抗在肩上是找活,拿在手裡是丐幫」是師傅老黃第一天對何苦說的話,即傳授徒弟經驗,又彷彿在告訴這個城市,憑本事養活自己,可以真正的挺起腰桿!他們勤勞,即使疾病也無法阻擋他們需要被人需要的腳步;他們誠實,即便一整天不做活也要等「失蹤」的僱主歸來,卻只收取微薄的報酬;
他們規矩,遵守著幾十年不變的規矩,避免侵犯同行的利益也不被同行侵犯利益;他們樂觀,很少聽到他們抱怨,因為與其抱怨倒不如更努力的生活,他們善良,即便說好徒弟首月不要工錢,但是還是堅持著哪有幹活不拿錢的道理。他們用這些品質,讓每一位到場的觀眾明白每一位勞動者都應有自己的尊嚴!
看點四:致敬「棒」不變人生 不盡芳華
老黃一家按揭了一套商品房,大石女兒大學畢業,僅靠房租每月進賬萬餘,老杭擁有了自己的壽材,是兩位平均年齡60以上的木匠做的,老甘也為60歲以後的「轉運」興高采烈,即便何南也是找到了一份相對他來說體面的工作,汗水不能代替思考的地位,知足也不能成為止步的理由,影片中每個人都慢慢的進入了這個城市,適應了這個城市,他們把汗水和年華灑在了這個城市的土地上,作為城市的建設者和見證者,他們的到了這個城市的接納與善待,當棒棒們的身影漸行漸遠,也許我們並不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因為我們也在為了生活竭盡全力,但是我們可以用一張電影票向這個特殊群體致敬,向廣大勞動者致敬,向自己致敬,同時也感謝導演何苦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那句「大寒之後,一定立春」其中蘊含的無限希望與美好。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最後的棒棒


※《最後一球》連映無差評 戰鬥民族「行走的荷爾蒙」男女通吃
※都在反對奧斯卡「最佳流行電影」,這位好萊塢硬漢卻站出來表示支持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