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改課綱?台灣朋友:許多人仍堅持中國文化

修改課綱?台灣朋友:許多人仍堅持中國文化

(本文作者是台灣人,筆名「郡主」,由微信公眾號「台灣論談」及企鵝號「海峽評論」獨家刊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13日,在民進黨主導之下,「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將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三個分域,並且明確「中國史納入東亞史的架構下討論」。

有學者認為,這個做法就是三階段「去中國化」的正式完成:過去,台灣史是中國史中的一個章節,之後則獨立成書,而現在,中國史變成了東亞史,等於把中國與日本、韓國視作東亞國家中的一個。

所謂「課審會」在審查課綱

這樣做的目的,正是要從教育上改寫台灣的歷史脈絡,不讓中國成為台灣在文化、民族、血緣上的「母國」。有學者說,曾經聽說朋友帶著孩子到大陸玩,在岳王廟參觀時看到「精忠報國」,還以為是張飛,「三個章節要教三千年,怎麼可能講到岳飛是誰!」

在這樣的氛圍下,今天要特別向大家介紹一套書。

這套書首次出版於1981年,將近40年後的此刻仍然熱銷,而且年復一年成為家長圈中的「至尊寶典」,在很多家庭中都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看過,長大成家後再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讀。這就是台灣漢聲出版社的《中國童話》。

台灣漢聲版《中國童話》,大陸有賣簡體字版

這套書總共有十二本,一年十二個月,每月一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講一個故事。以一月份為例,你就知道這套書的內容有多精彩:正月初一「年獸來了」,告訴你為什麼中國人要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吃水餃;初二以幽默逗趣的「傻女婿拜年」介紹歸寧習俗;初三講「老鼠娶親」;初六盤古開天闢地、初七人日,講女媧補天造人……

除了配合時令節氣,這套書中還有許多歷史故事與傳統民間故事。比如「烽火戲諸侯」、「趙武靈王的新戰術」,「搖錢樹」、「變成螞蟻的好鼻師」、「宋定伯賣鬼」等。

書中的插圖更加精彩,巧妙地結合各種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與風格,融入剪紙、刺繡、石窟壁畫等多種形式,很自然地讓藝術成為孩子世界觀中的一部分。(前文那位小朋友如果讀過《中國童話》,就會知道岳飛的故事)

我小時候就是讀《中國童話》長大的,書中的歷史故事成為我日後課堂上的知識基礎,在許多同學絞盡腦汁生吞活剝的時候,我看到的卻是一篇又一篇生動活潑的故事。

這個影響甚至持續到現在。今年夏天我走了一趟絲路,在敦煌莫高窟看壁畫時,只覺得有如老友重逢,親切無比,因為30多年前我在《中國童話》里早已讀過王道士與斯坦因的故事,看過書中大幅的彷彿教變相經捲風格的插圖;到了西寧塔爾寺看酥油花、吃青稞,對我來說也耳熟能詳,因為書中早已讀過。

我想說的是,即使政治力量再怎麼扭曲這個世界,在台灣依然有許多人堅持著對中國文化的信念,《中國童話》暢銷將近40年的事實就足以解釋一切。儘管有人試圖切斷我們的根源,但血脈相連的事實是改變不了的。

就像書中其中一個故事「太陽問答」:兩個孩子在爭論,日出或中午,哪個時候太陽離長安城比較近?大個子說是日出時,因為日出時太陽看起來比較大;小個子說是中午,因為中午時太陽光比較熱。

但事實是,太陽從未忽遠忽近,改變的只是人的肉眼所能見到的表象。

(關注微信公眾號:台灣論談,每天看台灣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評論 的精彩文章:

大陸男子台灣闖關探望女友,劈腿當地人被女友舉報
「世界最美機器人」將赴台參會,曾與王力宏同床

TAG:海峽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