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比亞黑人青年:在中國,沒有種族歧視
在中國文化中,「白」既是「美」,「黑」既是「丑」。中國的諺語「一白遮百丑,一黑毀所有」就是這種對黑白文化最好的展現。此外,中國人與西方人不太一樣,他們對別人的缺點往往會毫不猶豫地指出來,而不懂含蓄,「你變胖了!」「你怎麼黑成這樣?」在西方人看來,這樣的話是粗魯和冒犯的,但是在中國人看來,只是一個稀鬆平常的聊天。
很多初來中國的黑人,因為對中國文化的概念一無所知,因此,往往誤會中國有很深的「種族歧視」。尚比亞黑人留學生恩孔魯·穆克瓦圖(Nkong"olu Mukwatu)就很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這位兩年前來到中國一座二線城市的工科學校攻讀工程力學專業的黑人青年說,「在中國,沒有種族歧視,但是膚色較深的人會被看不起」。
穆克瓦圖進一步解釋說,在中國文化中,深色皮膚完全不符合審美標準,因此,中國人不喜歡黑人,就像在其他國家人們看待和對待不那麼好看的人一樣。但是,這種對不那麼漂亮的人不利的習俗,不能被稱為「種族主義」。
基於他的膚色,而不是他的種族是中國人對某個人判斷的傾向性,黑人碰巧是皮膚黝黑的。就這樣!中國人甚至瞧不起同一民族的深色人種。種族歧視在哪裡?說到平等,為什麼他們要豁免深色膚色的外國人不受這一習俗的影響呢?
在中國,膚色較深的人會被看不起。在中國古代,如果你是一個地主或者有權勢的人,那麼你可以不用在陽光下幹活,你的皮膚自然又白又細。而那些佃農、傭人需要在陽光下從事體力勞動,因此個個被曬得很黑。因此,在中國文化里,「白色」代表「富有」,「黑色」代表貧窮。這一觀念也影響了中國人對審美的標準,最終,中國人的審美變成了「白」既是「美」,「黑」既是「丑」。
即使膚色較深的人會被看不起,但是在獲得社會進步的機會方面,他們並沒有在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也沒有受到阻礙、隱藏或浮出水面。在治療方面也沒有歧視。這和西方完全不同。中國人只認為皮膚黝黑的人不那麼美麗,而西方國家的種族主義者認為,只要是非白種人種族就是劣等人,不能享受與他們一樣的權利和相同的待遇。
總之,喜歡白皙膚色的中國人不應該被貼上「種族主義」的標籤。種族主義是一種心態和現象,植根於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WASP)文化,盛行於英國前講英語的殖民地,後來又湧向其他西方國家。


※這小鬼子死前給我軍留了一字條,八路軍看完集體落淚,至今感謝他
※注意!這樣的百元紙幣已升值30%,遇見別再花掉了!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