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詞壇教父」葬禮,低調秘密,「經典中的經典」影響了多少人
黃霑是香港流行音樂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代表香港的一個時代標籤。
他作詞的《上海灘》《我的中國心》《滄海一聲笑》等歌曲,被奉為經典,傳唱不衰;他與金庸、倪匡、蔡瀾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又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
2004年11月24日凌晨,黃霑逝世於香港。有評論形容黃霑的離世,為香港的黃金年代,畫下句號。
至今,他仍然是香港歌壇公認的「詞壇教父」,也有人稱他是「一代鬼才」,是「香港的榮耀」。
黃霑,原名黃湛森,1941年3月出生於廣州,1949年隨父母移民香港,1963年畢業於港大中文系。
他寫出2000多首歌曲,其中《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獅子山下》《問我》《我的中國心》為「經典中的經典」,被冠以「流行歌詞宗匠」。
此外,《家變》《狂潮》《強人》《大亨》《抉擇》《風雲》《射鵰英雄傳》等這些電視劇的主題曲都是黃霑的佳作。那個時期,香港的每個角落、每個人唱的都是他填詞的歌。
伴隨著香港電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黃飛鴻》《梁祝》等陸續走紅,黃霑的詞曲也傳遍了華語地區。
他填寫的《世界真細小》是香港經典童謠;1977年為電視劇《家變》而寫的同名主題曲,頭兩句歌詞「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成為港人感慨世事莫測的慣用語。
曾有一段時間,黃霑寫的著名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亦因為《楚留香》在1980年代初台灣流行,成為台灣送別親人的輓曲。
2002年,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香港人信心陷入谷底、民怨不絕時,引用顧嘉輝和黃霑上世紀70年代的作品《獅子山下》的歌詞,一句「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引起香港民眾廣泛迴響,歌曲不斷重播,鬨動一時。
黃霑主持電視電台節目,寫專欄、寫小說、寫劇本、演電影。62歲的他又回到港大攻讀博士學位,所研究的仍是流行文化。
2004年11月24日凌晨,黃霑因肺癌去世,終年63歲。家人按照他的遺願,低調秘密為他完成葬禮。靈車沒有特別的布置,車頭也沒有安放遺像。
其葬禮是以佛教儀式舉行,從新加坡請來的法師。葬禮秘密進行,現場沒有任何明星參加。
這一低調葬禮,讓人想起黃霑為《楚留香》創作的主題歌的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
2004年12月1日下午,黃霑遺體送往歌連臣角火化場進行火化。
「黃霑博士追思會」於12月5日下午3點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眾多香港市民和白雪仙、顧嘉輝、林青霞、葉麗儀、譚詠麟、汪明荃、陳淑芬等一百多位好友前來送黃霑最後一程。追思會舞台設計簡單高雅。
當嘉賓致悼詞及播放霑叔的作品時,部分人強忍淚水至雙眼通紅。而當播放《上海灘》《當年情》的片段時,《上海灘》主題曲演唱者葉麗儀痛哭失聲。
黃霑離世的消息接連多天成為香港媒體的頭條新聞,其作品再次成為熱播歌曲。
香港各界為黃霑舉行了不少悼念活動,生前好友顧嘉輝與樂隊一起寫就《霑叔——給黃霑博士的歌》悼念:「鬼才誰及你,笑談成道理,心頭長是眾人的知己……」


※31歲就駕崩的咸豐帝,除了娘胎未發育好之外,最大的原因是這三個
TAG:健康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