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鼓勵生二胎不該靠「罰款」,別人都靠退稅或補助

想鼓勵生二胎不該靠「罰款」,別人都靠退稅或補助

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這一群人

大的已經三十而立

既要開始養老

又要背負起人口增長的重任

昨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一條新聞刷屏:建議工資按比例繳生育基金,生二胎後可取。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一「建議」出自江蘇省《新華日報》刊登的專家文章,大意為:鑒於當前人口紅利消失,鼓勵群眾生娃,應設立生育基金制度。

文章「建議」具體如下:

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

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

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早在2015年,國家就明確放開二胎政策,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在二胎政策放開的刺激下,2016年,中國新生兒數量曾創下一個本世紀高點:1786萬。

中國新生兒數量未見明顯提升

但到了2017年,數據迅速回落了63萬。

2016年,來自全國婦聯的數據稱,一半以上家庭不想生育二孩,其中,北京和東部省份不想生育二孩比例最高。

這麼一看,國家希望大家多生孩子、鼓勵生二胎是有理可循的,但是以《新華日報》文章里建議的這種「鼓勵」方式,這次的社會輿論似乎並不認同。


我作為一名90後,也到了適婚年齡。

身邊的確陸續有朋友生了二胎,有人因為生二胎,換了個200平米的房子;還有人的孩子為了上了個挺一般的幼兒園,每學期學費要10萬。

二胎似乎成了「有錢」的代名詞。

那到底養一個二胎,對中產家庭意味著什麼?

生了二胎的中產家庭,都有一本頭疼的經濟賬。

對於生活在大都市裡的年輕父母們來說,拒絕生二孩,很多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國家衛計委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育兒成本已經佔到中國家庭平均收入的近50%。

此外,近年來大中城市房價攀升,許多收入中上、房貸壓力大、教育期望值又高的中產家庭不得不考慮推遲生育。

要在城市裡養好一個孩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在我們周三轉載的文章(中國式教育:從中產到破產,只差一個暑假)里可以看到:鋼琴課450元一節、英語2000元一期......培訓班賬單被家長稱為「碎鈔機」,許多家長半年工資,都養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這僅僅只是一個暑期班。要是你對孩子的教育要求很高,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的遠期成本足以讓你「破產」。

花費高昂還不是最苦的,中國兒童的生存環境也讓人擔憂,此前的毒疫苗、幼兒園虐童事件歷歷在目,家長還能省心嗎?

生了老二,誰來帶?

在一二線城市,對於靠個人奮鬥買房結婚的中產家庭而言,夫妻雙方都有收入,是家庭財務穩健的最有力保障。

然而,生了二胎後,因為孩子嗷嗷待哺、無法負擔保姆開銷等因素,許多職業女性不得不回歸家庭。那幾年恰好又是事業上升期,這基本等於讓女性犧牲了職業發展的可能性。

一線城市的全職育兒嫂月平均收入已在8000上下,加上「年終獎」,僱傭一個阿姨的年度支出已逾10萬元。

如果選擇回歸家庭做全職媽媽,爸爸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需要考慮如何靠一己之力養活四口人。

本來在傳統中國家庭中,父親已經在家庭教育中嚴重缺位,這種情況下形勢會更嚴峻。

現在常見的模式是:退休的老人帶孩子,年輕人賺錢養家。但這種模式也遇到很多現實問題。

一線城市的結婚育兒時間本來就相對晚,等到二孩降生,雙方老人的年紀大了,可能沒有面對嬰兒的精力和體力。

在二胎這件事上,引用公眾號「大家」的話就是:

「鼓勵生育、鼓勵二胎不是國家哪一兩個部門可以單獨承擔的,這是一個大到教育、稅收、社會保障、財政補貼、產假、住房、醫療、婦女就業和男女平權,小到奶粉和疫苗,一個極其浩大,捲入無數實權部委的社會工程。」

哪些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值得借鑒?

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鼓勵生育的。

同為北美國家,美國和加拿大都具有健全的福利體系,這也讓他們成為熱門移民國家。

加拿大有一項牛奶金制度,全稱Canada Child Tax Benefit(CCTB),是政府對於18歲以下孩子的免稅福利。

免稅補助意味著,即便孩子超過18歲、不再需要牛奶金了,政府也不會再向家庭徵收任何費用。

加拿大政府在其製作的宣傳視頻中以年收入3萬加幣為例(約合15.7萬人民幣)(以下的示例都是獨生子女):

如果孩子小於6歲,每年可拿6400加幣的補助(¥33,500)。

如果孩子在6-17歲之間,每年可拿5400加幣的補助(¥28,300)。

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年凈收入達到6萬5加幣(約合人民幣34萬),6歲以下孩子的補助是3,950加幣(¥21,000)。

牛奶金主要針對中低收入家庭,2001-2002年加拿大政府向320萬家庭(包含580萬兒童)提供了52億加幣的基本牛奶金,占整個加拿大有孩子家庭的82%。

一個家庭中的職工越少,補助越多。

孩子的年紀越小,補助越多。

因為這項政策的加持,加拿大在2013至2017年的四年里,讓超過30萬兒童免於貧窮。

如果說加拿大在經濟上給予了持久的支持,那麼德國則在協調家庭與工作上付出努力,並且成功提升了德國女性的生育意願

二戰後的德國,一方面需要推動經濟發展,一方面社會日益開放,許多女性紛紛進入職場,完成由家庭主婦到職業女性的轉變。

然而這樣的情況給生育率以及生育年齡帶來了問題——維持人口規模需要每位母親平均生育2個孩子,而德國的平均數量僅在1.5個孩子。

直到2017年,德國終於迎來出生率回升。

德國世界報在今年7月報道,目前80%的德國女性有生育意願,其中大學畢業女性的生育意願從4年前的72%上漲到了今年的75%。

數據得以回升,是因為德國在政策上很好地協調了家庭與工作。

德國社會根據職業的不同提供了多種工作模式:

工作時間不固定、可以自由選擇,只要在時間上達標即可;

可以選擇周末辦公,或是在家辦公;

公司允許只工作半天,讓雙職工家庭得以兩頭兼顧。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德國政府同時加大了生育方面的資金投入。

截至2017年3月,德國有超過5萬家日托幼兒園等設施,有超過76萬的孩子正在使用這些設施。

德國政府還預計,到2020年將向德國父母們提供22萬個幼兒園託管位置。

除了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德國更有完善的育兒費(Kindergeld)為父母排憂解難。

在孩子出生的14個月內,父母雙方每月將會獲得300-1800歐的家長費。

從第15個月開始到孩子3歲,如果孩子沒有被送到公立設施託管,父母每月將會獲得100-150歐的費用用於照顧寶寶。

政府不僅給家長費,生育補貼也沒落下。

如果是第一個/二孩子,家長每月會收到184歐元的育兒補貼。

如果是第三個孩子,家長每月會收到190歐元。

到了第四個孩子,補貼則會上漲到215歐元。

即便孩子超過18歲,並且還在接受教育,父母每年可以申請924歐元的教育補貼。

如果上的是私立學校,那麼補助30%的學費總額。根據學費的不同進行具體計算,每個孩子每年的申請上限高達5,000歐元。

熬到這裡就算出頭了,因為德國大學是不收費的

說到底,鼓勵生育、鼓勵二胎並不是家裡多雙筷子那麼簡單。從醫療、稅收、財政補貼,再到教育、家庭分工、產假、住房,每個細節都需要極為審慎的考量。

文/編 _Cassie、周洲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合作推廣: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豆漿機做好了豆漿,還把自己洗乾淨了……
手機里的秘密那麼多,意外離世怎麼辦?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