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誰在控制你的大腦?

誰在控制你的大腦?





我社重點項目「中國青年閱讀指數」,用大數據追蹤青年閱讀行為,預測閱讀風向。雙月15日發布閱讀指數報告,每期數據由閱讀專家進行深度解讀,揭秘閱讀背後的「思想戰爭」。以下為2018年8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解讀報告,一起來看看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輿論權的爭奪吧。


中國青年閱讀指數




 


解讀2018年8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我們發現,中國青年「制腦權」之戰,悄然浮出水面。所謂「制腦權」,是指各方都在搶佔「大腦」——這個人類終極疆域的核心控制權。




特別是中國青年閱讀的「腦域」,成為各方爭戰的焦點,因為閱讀域是制霸大腦、重塑腦圖的軟領域。



然而,角逐中國青年閱讀腦域的各方「諸侯」,並沒有注意到,那一根「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軸線,恰恰掌握在一雙雙無比年輕的手裡——

中國青年開始學會穿針引線,利用需求-供給的槓桿,牽引著整個閱讀域制腦戰的局勢和形勢,朝著有利於青年自身利益和自身訴求的方向變化。


 



重塑腦圖:供給不能打敗供給




比較中國青年閱讀需求指數和中國青年閱讀供給指數最近兩月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經濟金融管理閱讀域需求量和供給量同向增加:需求指數從2018年6月的8.98,上升到2018年7月的10.76,環比增加了1.78。供給指數從2018年6月的6.04,上升到2018年7月的6.89,環比增加了0.85。供給量及供給增幅均少於需求量及需求增幅。




2018年8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供需變化


 


將中國青年閱讀指數這組抽象的數據,和這兩月中美貿易戰引發的輿論風暴聯繫到一起,可以看出中國青年閱讀指數以極具編碼-解碼能力的抽象力,將貿易戰輿論中的本質提取出來——所有的一切,均是以閱讀域為媒介,以腦域為戰略目標,爭奪中國青年的制腦權。




這種制腦權的戰略步驟,非常隱蔽,卻在中國青年閱讀指數中暴露密碼:




第一步,造詞。先用一堆的形容詞或者名詞,給人、事、物等定義、定性和定位,讓你只能接受接下來的一切行動和結果。





第二步,從話語權(語言)到腦圖重塑。通過造詞,進行議題設置,帶節奏,掌握話語權、輿論權、文化領導權。最終目的是影響、形塑甚至重塑中國人特別中國青年思想生態系統——重塑群體腦圖,掌握制腦權,讓你的大腦像他們希望你思考的那樣思考。





第三步,為世界立則——訂立讓你感覺自己是最大贏家、實際上以他們的利益為旋轉軸心的遊戲規則。




第四步,進行遊戲規則、權力秩序的再造,從而重新主宰政治、利益和話語權——這是洗劫他國財富和國民財富的目標與路徑。




從中國青年閱讀供給指數可以看出,在整個貿易戰事件和輿論風暴的醞釀與席捲之中,不管是什麼形態和業態的內容、產品、項目和服務,整個供給鏈條,都潛藏著明確的「制霸中國青年腦域」的動機、意圖和利益訴求。




不得不說,這種制腦權戰略非常奏效。至少以西方為主導的制腦戰,成功地攪亂了國內思想產品的供給——因為國內目前的這些供給體系,尚不能全面滿足中國青年急劇增長的自我重塑的需求以及塑造強國時代青年的需求:他們其實已經開始學習如何把制腦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事實上,中國青年需求指數所彰顯的閱讀腦域「量質齊增」,打亂了西方佔優的制腦權之戰——需求未得到滿足或者充分滿足,證明其形塑並重塑青年腦圖的內容、產品、項目和服務仍然是失衡、停滯和落後的。




這也說明了制腦權之戰,供給PK供給,我們其實沒有競爭優勢。但是,中國青年自身的制腦需求,卻是打破國外供給優勢的核心競爭戰略。


 



腦域之戰:需求難以戰勝需求


 


但是,需求也帶來另外一種問題:娛樂化和價值觀的問題。




我們可以列舉中國青年需求量和供給量同向減少的閱讀域,如哲學及社會科學閱讀域、歷史閱讀域、法學閱讀域以及文學閱讀域——這是重塑中國青年腦圖最關鍵的幾大閱讀腦域。




需求領域何以會出量質齊減的情況呢?




比如,文學閱讀域細分的8個閱讀域,本月需求指數上升最多的是散文隨筆閱讀域(上升7.69),而下降最多的是漫畫繪本閱讀域(下降5.96);散文隨筆閱讀域供給指數上升2.60,漫畫繪本閱讀域供給指數環比下降0.71……




2018年8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文學閱讀需求


 


這兩個閱讀域恰似兩個極點:散文隨筆代表著「傳統」甚至是「正統」的純文學形態,而漫畫繪本卻代表著更為「年輕」甚至是「二次元」的新文藝形態。




恰恰在這兩個月間,傳統純文學陣營和網路文學、漫畫繪本等為代表的新文藝陣營,再一次陷入制腦權之戰——誰能真正塑造中國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腦圖?




當下,從中國網路文學的創作和生產,以及在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中的整個IP化進程,都有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粉絲」為中心,特別注重粉絲的需求,來倒逼內容供給的創新與變革,並期待構建起一種良好的「作品/產品-粉絲」互動機制與體制。「討好粉絲」(媚粉)甚至成為一種很重要的策略和手段。




粉絲的需求倒逼內容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變革與創新,從利益訴求到審美趣味和接受機制,都以粉絲的需求側為旋轉的軸心。




但這個過程,帶來了內容品質下沉的問題:滿足受眾的需求,變成了貼近甚至是迎合粉絲的需求——當這種需求滿足變成了一種「媚×」的行為,整個生產機制就發生了變質,甚至變成了三俗論和快感娛樂驅動機制,出現了「低俗者也有低俗化滿足的權利」等論調。




傳統純文學的精英或者專業生產者,趁機發起了反擊。他們可以利用的點,恰恰就是「低俗權」的主張;並且,借用「三精論」(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來打壓「三俗論」。雙方在中國網路文學甚至整個泛文娛市場,發動了激烈的戰爭,所採用的策略如出一轍:




第一步都是造詞,或者利用現成的詞,先佔領權利訴求的制高點——如反方「低俗者也有低俗化滿足的權利」或正方「『三俗』作品不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沒有合法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第二步是議題設置,操控並掌握話語權、輿論權和文化領導權。




第三步是重塑腦圖,重塑思想生態系統……


 



制腦權:自身掌控自身


 


這和中美貿易戰中的制腦權是一樣的思維和邏輯:首先,爭奪話語權——如以造詞先佔領審判和裁決的制高點;其次,重新制定遊戲規則——精控利益重新分配的主導權;最後,權力秩序再造——牢牢掌握世界的權杖。




這幾乎無法正面強攻。




唯一的縫隙,恰恰在於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各方僵持或者纏繞戰時,真正的審判官或者裁決者,只能是中國青年自己。




因此,若想扭轉整個局面,只能是中國青年從「重塑腦圖」的自身需求出發,通過造詞構建新的話語體系。




因為,語言的邊界才是世界的邊界。活生生的新鮮話語,就是當下時代的映射。只有掌握了新的話語,才能捕捉到當下的變化,才能刷新觀念:讓人重新定義、定性和定位,引導話語權、輿論權和文化領導權,最終重塑思想生態系統——重塑人的腦圖,奪得制腦權,讓人們按照造詞者所希望的那樣思考。接下來,才會涉及遊戲規則、利益重新分配、秩序再造的權杖。




世界上還有什麼閱讀軟戰爭,能比中國青年自身掌控制腦權的腦域之戰更容易成功呢?




歡迎點擊

閱讀原文

觀看H5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戀愛最萌身高差,150cm女孩很扎心,170cm女孩看不懂!
年輕人,不要相信這三句話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