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一偏方,有病不用慌」——頭痛

「每日一偏方,有病不用慌」——頭痛

1、風寒、風熱頭痛

【癥狀一】

風寒頭痛時,痛連到頸背部,遇風尤其劇烈,常常喜歡包裹著頭,微惡風寒,口不渴;苔薄白,脈浮。

【治法】祛風散寒,通經活絡止痛。

【方葯】川芎茶調散。

白芷12克,甘草6克,羌活10克,荊芥10克,川芎15克,細辛3克,防風12克,薄荷6克。

【針灸】

針刺穴取太陽、印堂、風池、百會、合谷。針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伴有鼻塞流涕加迎香;伴有發熱加曲池、大椎;伴有咳嗽加列缺、肺俞(灸)。

【推拿】

推拿可先拿肩井5遍,按揉風池、風府,點肺俞,然後揉太陽,?雙側膀胱經,以透熱為度,最後橫擦大椎穴,透熱為度,最後揉雙側頸部自風池至大杼。

【癥狀二】

風熱頭痛劇烈,好似要裂開一般,發熱惡風,面紅目赤,口渴欲飲,便秘尿赤;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通經活絡止痛。

【方葯】芎芷石膏湯。

川芎15克,白芷10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藁本10克,羌活10克。如大便秘結,口舌生瘡者,加大黃15克,黃連12克;如舌紅少津者,為熱盛傷陰,可加石斛、花粉各18克。

【針灸】穴取太陽(放血)風池、率谷、列缺,針用瀉法,留針20-30分鐘。

【推拿】

先按揉風池、風府、天柱,再按揉曲池、合谷,以疼脹為度,接著空心掌拍擊大椎穴,以皮膚微紅為度,空心掌拍擊雙側膀胱經,微紅為度;重拿雙側肩井,按揉天宗,最後拿五經,由五指從前髮際拿揉至風池,以按揉百會結束。

2、風濕頭痛

【癥狀】

風濕頭痛時頭象衣服包裹一般,昏脹沉重,身重倦怠,胸悶納呆,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勝濕,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羌活勝濕湯。

羌活15克,獨活12克,白朮10克,菊花10克,枳殼10克,川芎18克,白芷10克,防風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荊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納呆胸悶者,加厚朴10克,陳皮6克;噁心嘔吐者加姜半夏10克。

【針灸】穴取風池、頭維、通天、合谷、三陽,針用瀉法。如前頭痛加上星、陽白:頭頂痛加百會、前頂;後頭痛加天柱、後頂;側頭痛加率谷、太陽。

【推拿】

患者坐位,醫者以雙手施用提拿肩井法,點按大椎、風府。仰卧位,施用鴛鴦理額法,點按頭維,提拿足三陰,最後點按陰陵泉、三陰交、豐隆。

3、暑濕、暑熱頭痛

【癥狀一】

暑濕頭痛症見身熱,微有畏寒,汗出不暢,口渴胸悶,噁心納呆,飲食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暑化濕。

【方葯】黃連香薷飲加減

黃連15克,香薷12克,厚朴10克,藿香15克,佩蘭12克,竹茹15克,荷葉30克,滑石20克,川芎15克,白芷9克,菊花15克。

【癥狀二】

暑熱頭痛多表現為頭熱脹痛.,若近煙火則會加重頭痛癥狀,口乾而渴,汗多如淋雨;舌質淡紅,脈浮數。夏季多見。

【治法】清暑祛熱。

【方葯】竹葉石膏湯。

淡竹葉10克,生石膏24克,木通6克,苦桔梗6克,甘草5克,薄荷3克。

更多資訊請關注「康盛好方」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盛好方 的精彩文章:

科普:痛風的檢查步驟
「每日一偏方,有病不用慌」——濕疹

TAG:康盛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