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五大名器,震撼世界!

中國五大名器,震撼世界!

弘揚民族文化,拓展收藏思路,與您共同分享收藏樂趣

在中華大地上,

雖然經過了無數的血雨腥風,

歷盡了幾許滄桑蛻變,

但是璀璨的中華文明依然長盛不衰。

大量珍貴文物的出土,

將殘缺、碎裂的歷史連接、統一起來,

為人類找到一條回歸歷史的途徑。

春秋前期 蓮鶴方壺 局部

中華國寶名器不僅

對曾經失落的古代文明進行了層層發掘,

而且向世人昭示著

古代中國的強盛和繁榮。

今天要講的是中國五大名器,分別為:琉璃、金銀、玉翠、陶瓷、青銅,其中琉璃為五大名器之首,金銀和玉翠分別是指黃金,白銀;玉石和翡翠。

琉璃:流光溢彩,美輪美奐!

琉璃,亦作「瑠璃」,中國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中國古代製造琉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到了漢代,琉璃的製作水平已相當成熟。但是冶煉技術卻掌握在皇室貴族們的手中,一直秘不外傳。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2008年6月,琉璃燒制技藝入選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綠色琉璃

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

有益於與人建立良好關係,

可加強勇氣,

並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

具有強大的凈化功能,

適合經常出差和喜歡旅遊的人。

琥珀色琉璃

宜催財,

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徵,

代表明亮、溫和與創新;

能助人投射出權威的能量,

加強人的果斷力,

對事業的騰飛有很大的作用。

適合正在努力奮鬥、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琉璃

可催情,提高智商與情商。

代表高貴、典雅和進步;

有利於改善自己的現有狀態,

增強自信心。

有壓抑人的慾念的功能,舒緩心情,

可幫助愛情和事業的成功,

可作為定情或慶功之用。

藍色琉璃

可聚福,能給人帶來幸運,

代表清新、寧靜與舒適;能減少壓力,

平穩情緒,

能提高自己的人緣,

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適合所有需要好運氣的人。

透明(白)色琉璃

宜於護身護宅,

加強活力與生命力,

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代表純潔、清爽與輕快;

辟邪擋煞,

能消除周身環境的負面影響,

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保持愉悅的心態,

是能給生活帶來幸福的快樂之源。

金銀:精雕細琢,精美絕倫!

金銀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也足可謂之綿久而輝煌。早在距今約三千餘年前的商周時期,已經開始出現了金製品。略遲後的春秋戰國時期,則開始了對銀製品的使用。

銅鎏金花卉紋抱月瓶

鏨花金盒

早期金銀器均為小型裝飾製品,小巧簡約、清新活潑便成為了對此時金銀器特徵最為恰當的概說。隨後,金銀器在經歷了秦漢時期的繁榮發展後,又融入了魏晉南北朝時文化交流所帶來的異域風情,最終形成了唐代絢麗多姿、成熟健康、優雅活潑的獨立風格,並成為一代盛世的標誌。

明萬曆皇帝金絲翼善冠

掐絲純金雙龍戲珠活環手鐲

宋元時期的金銀器,在裝飾上引入了繪畫藝術,因而較之前代器物更多地充滿了詩情畫意,愈發清秀典雅。而華麗濃艷則是明清時期金銀器的顯著特徵。該時期內,金銀器造型與製作均講究美觀與精細,以至流之於繁瑣,褪盡了唐宋時期的勃勃生機。

烤藍鎏金炸珠耳環

金累絲嵌松石火鐮套

隨後,金銀工藝與漆藝、木藝、玉器工藝等進行了結合。人們開始在金銀器上鑲嵌珍珠、寶石等裝飾品,在精雕細琢的高超工藝與富麗堂皇的整體效果掩映下,一系列頗具奇勝之姿的合璧產品,為金銀器的發展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玉翠:冰清玉潔,珠圓玉潤!

「穿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自古以來玉便與中華文化結下不解之緣。人們對翡翠玉石的愛好,不僅僅在於它是一種晶瑩剔透、色彩艷麗、令人賞心悅目的飾物,還因它的品質——君子比德如玉。

在寶石學中,人們把玉石分為兩個大類: 玉和狹義的玉石。屬於玉的只有兩種,即翡翠(也稱硬玉)和軟玉,按顏色的不同:又分白玉,白玉、碧玉、墨玉,其他如瑪瑙、卡髓、岫玉、綠松石、青金石等等則均屬於一般的玉石。

在中國古代,玉乃是國之重器,祭天的玉壁、祀地的玉琮、禮天地四方的圭、璋、琥、璜都有嚴格的規定。玉璽則是國家和王權之象徵,從秦朝開始,皇帝採用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

歷代玉石翡翠還有著豐富的吉祥圖案,包括人物、器物、動物、植物等,表現內容有祈求福壽吉祥、平安如意、多子多孫、升官發財、喜事連連等,無一不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陶瓷:富貴雍容,聲名遠播!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 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中國館藏古代陶瓷精品更是精美絕倫,聲名遠播海內外。

唐代-越窯

五代十國-秘色窯

宋-汝窯

中國古代陶瓷藝術,歷經數千年朝代更迭,體現了不同時代的審美需求。質樸純凈、蘊涵勃勃生機的原始陶器;古樸沉穩的魏晉青瓷;富貴雍容、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溫文爾雅、精美絕倫的明清青花……

元 - 青花

明 - 鬥彩

清 - 粉彩

中國古陶瓷藝術與時代審美需求相結合,產生了許多無與倫比的藝術珍品。華夏民族深厚絢爛多彩的陶瓷文化,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青銅:古樸滄桑,底蘊深厚!

青銅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純銅(紫銅)中加入錫或鉛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且青銅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定。

中國青銅時代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經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和秦漢,歷近15個世紀。其中商周時代的禮器既有文化價值,又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轉變期。形成期是指龍山時代,距今4500~4000年。

鼎盛期即中國青銅器時代,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也就是中國傳統體系的青銅器文化時代。

轉變時期指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青銅器已逐步被鐵器取代,不僅數量上大減,而且也由原來禮樂兵器及使用在禮儀祭祀,戰爭活動等等重要場合變成日常用具,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徵、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

商後期 蟠龍紋盤 高16.3cm 口徑43cm

商後期 獸面紋鐃 三件

商後期 鳥紋戈 長32cm

西周晚期 頌壺 通高63cm 口徑21.2 x 16.9cm

西周早期 史獸鼎 高20.3cm 口徑17.5cm

西周晚期 散盤 通高20.6cm 口徑54.6cm

戰國早期 曾姬無卹壺 通蓋高35.3cm 口徑8.6x12.2cm

春秋中期 子犯龢鍾

商後期 犧首獸面紋圓口方尊 高44.9cm 口徑43.5cm

商代 獸面紋簋

商代 父丁尊

商代 獸面紋方壺

通高28.1cm,寬13.8cm,口徑10.4×7.3cm,重1.38kg

商代晚期 友尊

高13.2cm,口徑20.7cm,重2.72kg

商代晚期 獸面紋大鉞

高34.3cm,寬36.5cm,重5.8kg

商代晚期 三羊尊

高52cm,口徑41.2cm,重51.3kg

商代晚期 冊方斝

高28.5cm,寬16.2cm,重3.12kg

商代晚期 亞『0007』方尊

高45.5cm,寬38cm,口徑33.6×33.4cm,重21.5kg

商代晚期 小臣『0011』方鼎

高29.6cm,口徑22.5×17cm,重6.18kg

商代晚期 二祀『0013』其卣

通高38.4cm,寬36.9cm,重8.86kg

商代晚期 ㄐ毌父戊方卣

通高38cm,寬21.5cm,重5.78kg

商代晚期 矢壺

通高34.6cm,寬24.5cm,重6.49kg

商代晚期 亞鳥寧盉

通高31cm,口徑12.5cm,重3.86kg

商代晚期 山婦觶

通高17.5cm,口徑8.6cm,重0.66kg

商代晚期 父乙鼎

通高28.7cm,口徑24cm,重6.88kg

商代晚期 癸『0550』簋

通高12.7cm,口徑12.8cm,重1.78kg

商代晚期 羊父丁方鼎

通高21.3cm,寬17.1cm,重3.12kg

商代晚期 邐簋

高14.2cm,口徑19.7cm,重2kg

西周 戈己雙兔耳簋

高15.9cm,寬25.8cm

西周 頂卣

通高27.5cm,寬21.3cm,重3kg

西周中期 格伯簋

高23.5cm,寬30.8cm,重7.58kg

西周晚期 杜伯盨

通高36.8cm,寬37.3cm,重5.66kg

西周晚期 芮太子白簠

高8.9cm,寬33.9cm,重5.36kg

西周晚期 『0070』盤

高12.9cm,寬45.5cm,重7.96kg

春秋前期 毛叔盤

高17.2cm,寬52.5cm,口徑47.6cm,重14.26kg

春秋前期 蓮鶴方壺

高122cm,寬54cm,重64kg

春秋後期 越王者旨於賜劍

通長64cm,寬4.7cm,重1kg

龍耳簋

高33.9cm,寬43cm,口徑23.1cm,重11.45kg

戰國 辟大夫虎符

長8.1cm,寬3.9cm

戰國前期 嵌赤銅象紋五環帶蓋壺

通高52cm,口徑14×12cm,腹徑37cm

嵌紅銅蛙獸紋盤

通高12.6cm,寬41.7cm,重3.38kg

漢 奔馬紋小壺

高9.6cm,口徑4cm

西漢 銅羊燈

通高11.8cm,寬14.5cm

東漢 三段區段式神獸鏡

面徑17.1cm

北宋 宣和尊

高29cm,口徑17.4cm,重5.4kg

清中期 獸面紋花觚

高27.9cm,口徑15.7cm

清中期 蕉葉紋四足方斝

高9.5cm,寬10.8cm

清乾隆 雷紋四足方鼎

高14.8cm,寬13.3cm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謙恭。」

機器生產無法取代「匠人」的,

是用手工製作的產品,

每一件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但是現在不少傳統工藝,

正面臨著失傳的境地,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

能夠關注中國傳統工藝,

希望這些手藝能夠代代傳承!

如果你手上有精品,可以聯繫我,別讓自己錯過能改變一切的機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溫馨提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華古玩藝術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中華古玩藝術網

古玩古董、藝術品、收藏品、歷史人文、茶道、香道、盆景

插花藝術、旅行攝影、心靈雞湯、養生美食

服務與合作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古代陶瓷瓶罐器型大全,長知識!
收藏官窯瓷器:必須了解景德鎮御窯的那些事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