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代名機蘇27是個睜眼瞎?看中國側衛戰機雷達如何走到頂級水平

一代名機蘇27是個睜眼瞎?看中國側衛戰機雷達如何走到頂級水平

原標題:一代名機蘇27是個睜眼瞎?看中國側衛戰機雷達如何走到頂級水平


蘇27(北約代號「側衛」)是蘇聯為了對抗美國的F15而精心打造的第四代雙發重型戰鬥機,最初的設計方案各項技術指標均不甚理想,蘇聯人一咬牙乾脆推倒重來,正是有了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最終才誕生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蘇27這款經典名機。儘管蘇27具有優秀的氣動布局和出色的整體性能(當年由F15創造的諸多飛行記錄紛紛被蘇27打破),但是卻有一個重要的短板始終制約著蘇27的綜合作戰能力,那就是蘇聯杯具的電子工業導致機載航電系統大幅落後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同類產品。


其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火控雷達,幾經波折的蘇27在8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蘇聯空軍,當時配備的是N001型雷達,該型雷達居然還在使用老式的倒置卡塞格倫天線,不僅總重量達到驚人的接近1噸(同時期F15C配備的APG63雷達,使用領先一代的平板縫隙天線,總重量還不到N001型雷達的三分之一),而且性能指標也是乏善可陳,對戰鬥機類型的空中目標探測距離只有100公里左右(僅為APG63的70%左右),抗干擾能力和掃描精度差距明顯,也不具備多目標打擊能力。



我國從90年代開始陸續進口了數批蘇27SK/UBK,並且許可生產了國產化版本殲11,成為當時中國空軍的絕對主力。但是這些型號的側衛戰鬥機也都是配備的N001型雷達,這款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比較過時的雷達在面對主要假想敵的時候無疑是差強人意的,只能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這個時期海峽對岸空軍的F16、幻影2000-5、IDF都普及了平板縫隙天線雷達,支持發射「射後不理」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以及多目標交戰能力,我軍在超視距空戰領域明顯處於劣勢。


2000年以後我國引進了蘇30MKK/MKK2,雷達升級為N001VE型,雖然還是倒置卡塞格倫天線,但是具備了地形跟蹤能力和合成孔徑成像功能,能夠發射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和遠程精確對地對艦武器。蘇30MKK/MKK2儘管豐富了我軍的空中作戰任務範圍,不過在技術方面的提升依然有限,我軍依然急需一款全方位達到現代化水準的新型側衛。於是在殲11基礎上進行深度改進的殲11B應運而生,尤其是機載航電系統取得了飛躍式進步,從根本上扭轉了側衛系列戰鬥機「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通病。


殲11B應用了大口徑平板縫隙天線雷達,開創了側衛系列戰鬥機的先例(俄羅斯始終沒有列裝成熟的大口徑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因此俄制蘇27系列直接從倒置卡塞格倫天線雷達跳到了無源相控陣雷達),並配合國產PL12主動中距彈和「一平五下」的全玻璃化座艙,總體航電水平基本上與美國90年代中後期的F15C旗鼓相當。近年來我國的側衛系列戰鬥機加速向四代半水平過渡,進口的蘇35裝備了俄羅斯現役最先進的N035型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號稱擁有400公里的最大探測距離。



當然這個指標只是一個宣傳噱頭,不過雪豹E雷達憑藉強大的功率,穩定跟蹤160公里以外的戰鬥機類型目標還是不成問題的,再加上兩側機翼前端的L波段襟翼雷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雪豹E雷達探測精度的不足。


為側衛系列戰鬥機配備最頂級雷達的歷史使命還是由中國人來完成的,殲16憑藉性能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輕易捕捉到200公里以外的敵方戰鬥機,對於轟炸機、預警機之類的大型目標探測距離至少翻倍,並發射超遠程空空導彈先發制敵,與第五代戰鬥機殲20搭檔則更加威力驚人。側衛系列戰鬥機問世30多年來,雷達從剛裝備就落後到處於世界頂級水平,總算實現了設計師當年的初衷。(利刃/刻雨無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正能量 的精彩文章:

令人擔憂的事發生了!F35隱身優勢被破解,中國一技術可彌補
情況不妙!F-35已經不能滿足日本的胃口,欲購此款武器翻身

TAG:武器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