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經-豳風 伐柯》

《詩經-豳風 伐柯》

158《詩經-豳風 伐柯》

語音:佳禾、梓欣

配樂:《鳳求凰 》

【參考注釋】

柯:斧頭的柄。

則;法則。

覯:遇見。

踐:排列,陳列。

籩:竹編禮器,盛果脯用。

豆:木製、金屬制或陶制的器皿,盛放腌制食物、醬類。

籩(biān)豆有踐:在古時家庭或社會舉辦盛大喜慶活動時,用籩豆等器皿,放滿食品,整齊地排列於活動場所,叫做籩豆有踐。此處指迎親禮儀有條不紊。

【參考譯文】

怎麼砍伐斧子柄?沒有斧子砍不成。

怎麼迎娶那妻子?沒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這個規則在近前。

要想見那姑娘面,擺好食具設酒宴。

【作品賞析】

黃焯《毛詩鄭箋平議》:"伐柯宜斧,取妻須媒,與後世俚語"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意同"。姚際恆《詩經通論》:"周人喜周公還歸之詩。齊風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與此同。蓋必當時習語,故首章全用為比。下章又單承"伐柯"為比,謂伐柯者以斧,則"其則不遠"矣;今我覯此之子,則"籩豆有踐"矣。"之子",指周公也。"籩豆有踐",言周公歸,其待之禮如此也。通篇正旨在此二句。舊解太支離。集傳分首章為欲見周公之難,次章為得見周公之易,亦臆解。且以末二句皆為比體,承上"取妻"而言。按下篇"我覯之子",明指周公,則此當不異;而"籩豆有踐"亦不似同牢語也。"

後人常用「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來表示有原則的協調關係,來引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活動,就是從廣義的比喻性來理解這兩句詩的。據《毛詩序》說,這首詩是周大夫讚美周公之作。周公是西周最賢良的大臣,周的官員作詩讚他,當然不是真的寫娶妻子的事,而是藉以泛指軍國大事的原則性與協調性了。可以說,《毛詩序》正是從《伐柯》詩的引伸義上理解詩旨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佳韻悅讀 的精彩文章:

《詩經-唐風 蟋蟀》

TAG:佳韻悅讀 |